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老呔儿话,家乡情

老呔儿话,家乡情

散文
时间:2015-11-06 12:18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东栏一株雪点击:
        
  在祖国冀东大地的版图上,有那么一个地方,它北依燕山,南邻渤海。它就是我的家乡唐山,或许正是由于这山与海的个性,才造就了唐山一带既古老又新奇的一种文化现象——老呔儿文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根深蒂固的老呔儿文化,才有了老呔儿话。从此,老呔儿话便成为了家喻户晓、颇具特色的唐山方言。
  老呔儿,初听者便有一种土里土气味道的感觉。什么“乡巴佬”、“泥腿子”等词会随之从脑海里涌出。关于世人如何对唐山人称谓为老呔儿,各家说法不一,褒贬各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率真、豪放的唐山人不仅默认不讳自己的“老呔儿”,对此还津津乐道地引以为荣呢。不管他们行至哪里,大嗓门的一口地道的“老呔儿”话,那叫个哏,他们自是不会理会世人的眼光。你褒贬你的,我做我的唐山人,我说我的老呔儿话。
  今年,唐山老呔儿话随之“唐山方言保护纳入国家体系并被被录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而又风生水起之势的火了一把。唐山方言,老呔儿的语素,发音与普通话相比差别比较明显,而在语汇、语法上的差异相对较小一些。如果你仔细听,再细咀嚼,老呔儿话又似是在唱歌一样的调调,既有一股艮劲掷地有声地硬度、脆亮,又颇具乐感地优美。这也充分体现了依山临海而居的唐山人的性格,有山的厚重和坚实,又有海的柔情和豁达。
  老呔儿话与普通话相比较,不仅声母有差异,比如在部分开口呼韵母形成的零声音量前加“n”形成非零声母音节。例如恶心的“恶”字,普通话读音为“ě”,而老呔儿话则读成ně或是(nǎo)。再如爱人的“爱”字,普通话读音为“ài”,而老呔儿话则读成“nài”。这样在外地人听来就会不知道其所言的意思。而且韵母也有别,老呔儿话常常是把某些音节中的韵母“ue”异读成韵母“iao”,例如上学的“学”字,普通话读音为“xué”,而老呔儿话则读成了“xiáo”。老呔儿话除了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有别之外,更具特色的是声调上的差异而让老呔儿话呈现出了地域文化特有的一种别具一格。
  老呔儿话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在于阳平调在老呔儿话中的声调。原本应该柔和平稳的阳平调,到了老呔儿话音里,就变成了不会婉转的音质且异常坚硬的声调。如“创”字的读音,普通话读音为“chuāng”,而老呔儿话一出语便是“chuàng”,语出不仅有了硬度,也有了力度硬生生、格楞楞地。再如“逮”这个字,在普通话里读音为“dài”,可是到了老呔儿话里,此处来了一个优美的转身,“dǎi或děi”声出便有了几分柔和。
  说到老呔儿话走出唐山,闻名于世,其实应该归功于小品演员、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老师。赵丽蓉老师惟妙惟肖的老呔儿话,掷地有声又有嚼头,回味悠长。记得几年前和一位同事去北京学习,在北京站乘坐出租车,一上车司机师傅便断定我们俩人是唐山人。那位伺机师傅说:“一听口音,就知道你们是唐山人,跟赵丽蓉说话一样。”一路自是多了一个话题,免去了生分。在老呔儿话中,唐山的“唐”字读成一声音,而普通话正确读音应该是二声音。一声读音自是没有普通话的那种腔调和韵味,老呔儿音此处便有了一分轻婉,似低吟显而易见地偷偷在发飙,或许这也正是老呔儿话的魅力和有趣所在吧。
  其实,远在清朝末期老呔儿文化就远播东北三省。当年引领东北三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潮流的,就是一支“老呔儿帮”。那个时代。一批又一批的冀东农民,为数众多的当属唐山所辖操着老呔儿口音的乐亭的农民,他们为了生计“闯关东”,拓荒、经商直至最后立足于东北三省形成“老呔儿帮”,在东北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曾经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尽管“老呔儿帮”没有晋商、徽商、潮汕商那样闻名于世,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埃和角落里,但是这并不能抹灭“老呔儿帮”曾经在那里留下的鼎盛和不可或缺的地位,那应该成为历史的印记。东北三省百姓口中曾经相传:“东北三个省,无商不乐亭”。“老呔儿帮”操着一口老呔儿话,却以儒家之道经商,不奸不诈,以诚待人。在那样一个利欲熏心的时代,“老呔儿帮”却在东北三省站稳脚跟,并以极高的商业信誉博得东北三省人人口中称赞、叫绝的商人,被誉为“北国商魂”。至今,东北辽西一带的语音特点,有明显的与唐山老呔儿话相似的地方。那应该是老呔儿话的一脉传承吧。
  唐山的老呔儿话不仅声母、韵母、声调各具特色,若是说到老呔儿话的一些俗语,有的会让你忍俊不禁,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积淀彰显出来,忍不住你也学上几句老呔儿话,做回老呔儿人。如果你是外乡人,走在唐山的大街上,若是听到唐山人口中“咧儿根儿”一词,你定会搞不清他说的是什么,其实在老呔儿话的俗语那是指昨天的意思。如果你来到当地农村做客,好客的农家人会把自家产的农产品当好东西拿出来招待你。“做点破米粥吃中不?”这个时候你或许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什么是“破米”?其实“破米”就是玉米渣,熬粥时就会窜出玉米味的喷香。一个“破”字把好东西也说成了坏东西。而“午节黑节”这四个字,你说什么也不会与除夕夜联系在一起。不管从字面、字义上似乎都解释不通,但那必是地域文化多久的积淀才有此说法的。还有许许多多,比如“抬起来”相当于“藏起来”的意思,若你不是地道的唐山老呔儿,如果有人神神秘秘的拿着一个小玩意,让你帮他“抬喽”,你琢磨半天也寻不到答案。又比如“家伙雷子”在老呔儿话中表示吃惊(比如天哪)的意思,若你是异乡人来唐山,不几日学会了唐山老呔儿话,定会有人望着你说:“家伙雷子,你真中啊。”
  走在唐山的大街小巷,叫卖的,聊天的,到处是老呔儿话萦绕。偶尔与你擦肩的是几位异乡人在说话,或是操着自己的方言打电话,我听不懂,也不想懂,我只想沉醉在老呔儿话的氛围里。路遇老朋友或是熟人:“你zou(做)啥且(去)?”这是老呔儿人相遇必说的一句话,不经意就从嘴里吐噜出来。即便是偶尔去了外乡,人家问你是哪里人。依然操着老呔儿话,自豪地说:“我是唐山die(的)。”而一旦在异乡听到那么一句老呔儿话传入耳际,就会立马循着声音找寻,那是骨子里的熟络,倍感亲切。
  老呔儿话,不仅是乡音,也是乡情,又是唐山的一个代表性的标签,更是唐山人情感因素里作为唐山人的一个不折不扣的符号。不管走到哪里,乡音不改,乡情不断。因为乡音是家乡牵扯着你的一根无形的线,所以永远也不会断。流浪在外的游子,也永远不会放下手中的那根线。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母亲的这个夏天

    母亲说这鬼日的天,一天到晚耷拉个脸,不知到何时才能出个头。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南方的...

  • 乡村不说“谢谢”

    终于放寒假了,去母亲家住了二个礼拜,真正体验了仰慕已久的农村生活,不知不觉间,发...

  • 饺子的故事

    散文 李朝元 饺子的故事 说起饺子,要说到很远。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得是过一个普...

  • 走娘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处盐城西北片区的滨海、阜宁、响水三县,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素有...

  • 饭馆

    一个光鲜靓丽的姐姐,实际上却是......

  • 一剪寒梅

    这朵绽放的笑容,眉眼像极了成方圆,梳着一头黑发,说着流利的英语,会唱费玉清的《一...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