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清明话祖坟

清明话祖坟

时间:2018-04-07 07:16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习之点击:
        

《闲话杂谈》篇:(44)

                

     清明话祖坟    文/习之

 

两个月的驻京工作结束,昨天下午乘坐五点多的高铁,由北京南站朝西南方向的家乡驶去。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暮色苍茫大地,连同着大地上的屋舍、树木、河流,熟悉而又陌生。

 

在这些交替出现的景色画面中,有一个奇特的景物不时出现在眼前,就是在那些绿意葱葱的田野里,一座座凸起大小不一的坟头。在飞驰的高铁上,透过车窗,时而看到坟头上有三三两两的男女,时而看到坟头上一些零星的堆放的花环。我忽然醒悟过来,这正是清明时节,那是给过世的亲人上坟烧纸送花祭奠的亲人们。

 

这不禁使我想起老家的祖坟来了。

 

我最早知道祖坟的地方,是乡下村西的火石山,一个叫“簸萁地”的地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曾祖母去世,还是不懂事的童年的我,按农村风俗,举行完曾祖母的哭丧葬礼仪式以后,须入棺到墓地下葬。那时,跟着送葬的队伍到墓地去,将棺材放入事先挖好的墓地里。

 

此后,每年的清明时节,就到曾祖母的墓地上坟。几年后,曾祖父去世,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在紧挨着曾祖母的坟头的地方,又下葬了曾祖父。

 

曾祖父去世八年之后,祖父去世。这次下葬的地方,不是“簸萁地”,没有挨着曾祖父母的墓地,而是在另一个叫不上名子的岭地上下葬,倒是离着曾祖父的墓地不远。十年后,祖母又来到祖父的身旁。后来知道,“簸萁地”是解放后村子里规划的公共墓地。这块地等祖父下葬时,已没了空间。祖父的墓地是别的人家的口粮田,也是祖父解放前的祖上的地。风俗习惯,村里的人过世后,都是葬在自家的祖上曾经种过的田地里。

 

后来的一次变故,让在“簸萁地”安息的先人遭遇了殃,更让在世的亲人也出离了愤怒。大概是九十年代末,外地人在村里接了个工程,需要挖土方,在墓地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个别村干部为了个人利益的驱使,偷偷将墓地的土,让外地人来了个挖地三尺,墓地里,零星棺木白骨遍地。这种挖掘别人祖坟的丧尽天良的应为,实属缺德至极。村干部不但不向村民作出合理解释,而且连一分钱的赔偿都没有。

 

为了让过世的先人,在阴宅得到安息。家族的人开始组织人力,在曾祖父母的墓地位置,寻找散落的尸骨,大半天的功夫寻了些零星半点,也不知是否是曾祖的骸骨。无论如何算是后人尽了虔诚。烧香扣头,把曾祖的“新宅”重新安居在祖父母的坟前。

 

去年老家旧村改造拆迁,全村人都离开了老窝,到外面租房居住,年前回家又听到消息说,祖坟也要“拆迁”。这次是村里在叫“磨石沟”的地方建了座公墓,规模不小,要求年前后都要移坟。后来听说村民,大部分把坟都移到公墓去了,想来,我家的祖坟还没有动迁,看来迁坟是近期早晚的事了。

 

清明时节,只要有时间,就陪父亲带着香、纸钱、贡品、酒,到祖坟上祭奠。

 

又一年的清明节已经到来,明天就要回到乡下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看老人的意思,安排哪天去祖坟祭奠。我也两年没有随父亲去了,不知怎的还是很愿意到祖坟上,叩拜一下,回想起曾祖父母的音容笑貌来,仍是那么慈祥,可亲可爱。

 

这也许是最后一次在这祖坟祭拜了,明年这时候,也许就要去公墓给老祖送香烧纸了。

 

祖坟,唯一的用义,也许只能是后人怀念先人,寄托哀思的去处了。

 

                                                             0一八年四月六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习之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03-27 17:03 最后登录:2018-07-23 15:07
优美散文
  • 母亲的这个夏天

    母亲说这鬼日的天,一天到晚耷拉个脸,不知到何时才能出个头。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南方的...

  • 乡村不说“谢谢”

    终于放寒假了,去母亲家住了二个礼拜,真正体验了仰慕已久的农村生活,不知不觉间,发...

  • 饺子的故事

    散文 李朝元 饺子的故事 说起饺子,要说到很远。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记得是过一个普...

  • 走娘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处盐城西北片区的滨海、阜宁、响水三县,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素有...

  • 饭馆

    一个光鲜靓丽的姐姐,实际上却是......

  • 一剪寒梅

    这朵绽放的笑容,眉眼像极了成方圆,梳着一头黑发,说着流利的英语,会唱费玉清的《一...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