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文革时的两派

文革时的两派

散文
时间:2009-06-30 09:1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文海蓝鱼点击:
        

  上小学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到处都充满了暴力。常在街上看见拎着棍棒,带着柳条编的帽子,捂着流血的伤口。仍在呼喊着“文攻武卫,自卫有理”的口号,奔跑着。
  
  我们阜新市这个地方,有著名的两大派。一派是“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简称“思想兵”。另一派是“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简称“主义兵”。
  
  两大派各有据点,刺刀、匕首,甚至枪支弹药,自造的装甲车都有。大街上都是戴红袖标的,不戴红袖标的都是儿童和地富反坏右。后来军队支左,军分区司令员余家江支持思想兵,主义兵渐渐败落了。
  
  他们闹他们的,我们这些孩子们也不闲着。三俩个人就可成立个“卫东彪战斗兵团”,或什么战斗队。最有名的造反派是“驱虎豹”和“追穷寇”、“井岗山兵团”。
  
  那个时候建设桥、人民桥中间有个木制小蓝桥,我们称做河南河北。双方的半大小子们,常在河两边打仗。这边把石头扔过去,那边也把石头还过来。赶上人多会打得天昏地暗。有时,还会在桥的一侧设卡,拦住过往的人。主要是单个行走的半大小子,“站住,河南河北的”答错了就会挨打。说是河北的,碰上河南的打你;说是河南的,河北的打你。那天我上河南玩,碰上了。问我“河南河北的”。我是在桥中间被劫的,摸不清他们是哪的。我一转眼珠,用一种害怕的语调说∶“我、我是河中间的”。也许我的示弱起了作用,或许我回答的很有趣。这些个劫道的,竟然大笑起来。我很幸运的躲过了一劫。
  
  河南河北的分派,住在马路两边的也分派。常打得天昏地暗,玻璃啥的常难以幸免。那时解放大街汽车稀少,哪象现在总是排着长龙。赶上过年期间,就互放二踢脚。把个铁管钻个眼,把药捻子露出来,支上,点着后往对面放。我们称它为小钢炮。对面也不示弱,也往我们这面放。那天就出事了,我刚离开原来的位置不到一米远。一个二踢脚就怒冲冲地飞过来了。我的一位同学鬼使神差的到了我那个位置,替我挨了一炮。正炸在他的右手虎口上。那种爆响,我至今还感到耳朵嗡嗡的。只见他惊恐的甩着手,妈呀妈呀的惨叫着......
  
  从那以后我不在放鞭炮,想都不去想它。
  
  邻居也分两派,一家人有时也分两派。常争得面红耳赤,都诉说自己正确。挥舞着毛主席语录红宝书,同一切反动的东西斗争。
  
  我们邻居是毛泽东主义派,我们家是毛泽东思想派。在一起住了几十年没吵过架,赶上文革可不行了,父母总是上班,单位几乎天天要学习,抓革命促生产。不知啥时会回来。那次我们争吵得很厉害,哥在上中学,也是思想兵。当晚竟然来了好几十红卫兵,就要抄邻居家,把男主人当成反革命批斗。父亲听了,坚决不许。讲了半天大道理,这些红卫兵们才悻悻而退。现在想来,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过了几天,母亲掉进莱窖里了,还是这位邻居男主人拽上来的呢。
  
  文革时的两派,我永远忘记不了。

[责任编辑男人树]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文海蓝鱼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07 19:06 最后登录:2010-07-03 00:07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