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游记散文【天途】1--3

游记散文【天途】1--3

散文
时间:2014-11-30 23:18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点击:
        
  序
  
  十二个海鸥,幻化为天行者,无惧困难和险阻,从大海之滨扶摇直上,用理想翅膀,挑战自我,翱翔在藏地高原,远征天途,探知岁月人生善念的奥秘。
  
  纪录片《天途》开始进入后期编剪,为了答谢全程关注天行者的朋友们,在这里提前公布本片的片头初稿和部分拍摄花絮,同时,也把我们这次的天途行,整理成文字,和大家说说天行者行天途的故事,让大家详细地知道,天行者们在路上遇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的困难险阻,走完了一万五千公里的远征,鸿越了一条地理上和心灵上的天途之路。
  
  第一篇青藏高原的梦想
  
  “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这首歌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唱着,抱着吉他,自弹自唱,是铭刻在心里的;歌词里面的青藏高原,古圣先贤,黄河长江,中华民族...让我为此爱着我的中国,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更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踏足上那片让我心梦莹的青藏高原。
  
  上西藏,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机会,但是却因为身体健康的缘故未能成行,而这个就成为了我青春时期一个莫大的遗憾。多年以后,从深圳回到家乡,在二零一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告诉我:在北海,有一群自驾爱好者,在不同的线路四次上西藏。由于职业的敏感,这个消息马上引起了我的兴趣,通过朋友的引见,我见到了领队伟,而我们竟然认识:伟是我在少年武术队时期的师兄,我们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这次师兄弟的见面兴奋是无语言表的,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也大致了解了他们是如何进藏的,当时他们就在筹备第五次进藏的事项,于是我向伟提议,想把他们进藏的过程拍成一部纪录片,让人们能在领略到西藏地区壮美风光和藏族人文风情的同时,也把伟自驾车队敢于挑战自我,克服征途上的危险和困难,挑战大自然这种正能量的精神,去作宣传和弘扬。
  
  就这样,进藏的机遇又一次摆在了我的面前,可惜,由于我的提议太突然了,伟当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一下子也不知怎样向我介绍素材,配合我把纪录片拍好,而我也没有做好准备,假如真的去了,拍什么?怎样拍?心里实在是没底...我是一个严谨的人,做事追求完美,我把握不住的事情是绝对不肯冒险去做的,于是,我和伟做了沟通,交带他们第五次进藏时在影视拍摄角度和取材方面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回来后能给我做参考,就这样,我又一次与青藏高原失之交臂。
  
  伟在第五次进藏回来后,交给我一大批资料素材,毕竟是师兄弟,他明白我的需求,更明白如果能把自己进藏过程经历拍成纪录片,那也是一件对社会对自己都有益的好事。今年的七月,伟又要准备进藏了,通知了我,问我这次能不能拍?经过对伟拍摄的素材进行分析,我也心中有了相应的底,于是,我落地有声地告诉伟:拍!这部片就叫《天途》,我们一起上高原!!!
  
  第二篇追云之行
  
  (一)风雨无阻的启程
  
  经过两个多月精心的策划,我和伟一起根据拍摄的要求商量、修改、确认、制定安排好出行的线路,其他的队员们也在分别做着相关的准备:出行所需的车辆要做保养检修;帐篷、睡袋、食品、药品等等户外生存的每一种用品都要准备好...天途之行总行程约一万五千公里,用三十五天的时间,按路线顺序跨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青海、四川、贵州等九个省区,这是一次真正的万里长征。许多网友也通过日常的互动得知了我们的壮举,纷纷表示了支持,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转载发布天途出行的消息,辉坛文学网的赤炼追风和海棠薇薇表示会在网站里刊登《天途行》的连载;更有网友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相关的拍摄素材建议,并且得到了天途组委会的采纳,网友落尘就是其中之一,她为我们提供了青海花儿的拍摄素材内容,天途行程里面拍摄的另一部纪录片《花儿盛放彩云间》就是根据落尘提供的素材拍摄的。
  
  这次进藏更是得到了北海市电视台的有力支持,派出了两名精干人员加入天行者的队列,成立摄制组,广西善德园文化传播公司进行拍摄主导,在相关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大家都表示了决心:在路上,哪怕是遇到天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把《天途》这部纪录片拍好。就这样,伟的第六次进藏比历次增添了一份庄重,更具一份重托。
  
  按计划,我们在九月九日出发,必须在大雪封山前完成这次远征,而在出发前的一天恰逢是中秋节,这个中秋没有月亮,只有一场瓢泼而至的倾盆大雨...终于要进藏了,我的心澎湃着起伏难眠,心里也想了很多很多,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鲲是一条能翻江倒海的大鱼,心里却有着冲天的壮志,经过飞天的涅槃后,成为了一只大鹏,翱翔在九天之上,能展翅万里...明天,我们就要启程了,从海边奔赴喜马拉雅,这一夜,我写出一首感人的诗歌《凌云鲲鹏》,在诗歌的最后部分我是这样写的“...明天,在旭日阳光中,志高的海鸥,会卷着大海的浪花,骄傲地盘旋在,梦寐已久的青藏高原上,在浩瀚天地间,我们是一群真正的凌云鲲鹏。”
  
  出发了,我们车辆里的行囊塞得满满的,里面有很大的部分都是一些助学物品,这次进藏,我们将会深入到西藏的墨脱,把这些助学物品送给一所希望小学里的孩子们。天空的雨还在不断地下着,好像是在为我们送行,我不知道是否我们的行动感动了上天还是其他的原因,也不知道,这一路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计划用三天的时间穿过广西和云南,从大理沿着滇藏公路踏上了进藏的天途...
  
  之所以由滇藏线进藏,我们也是经过了充分的考虑,这次进藏的十二个队员,有八个是第一次进藏的新人,从零海拔到高原,高原反应的适应与否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身体健康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而滇藏公路一路缓慢升高的地理特点使人能缓解和减低高原反应,这是我们选择进藏路线的主要考量。
  
  这场送行的雨,依依不舍地把天行者们一直送出了广西,让我们领会到了一份重重的乡情,也记住了家里亲人们的期盼:早日平安归来。十二个远征的海鸥会是亲朋好友的骄傲,记住我们吧,一号车:伟,开心,玉米,贝贝;二号车:炳,眼镜,海鸟,豆豆;三号车:枫,军,老杨,婷婷。
  
  天,晴朗了,天行者们看到了彩云之南的太阳
  
  (二)海鸥飞过彩云南
  
  根据《云南通志》里面的记载:“汉武年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
  
  车辆在云南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着,云南,一个很熟悉的地方,大家并不陌生;这一次,天行者们按计划只是路过,除开住宿,没有做逗留的打算,我们第一天的行程,就是要赶到一千公里外的安宁市。这时候,离目的地还有四百公里,经过大半天的奔袭,天色已是黄昏了,夕阳下,我们恰巧向西方疾行,而太阳正在下山,于是,在天行者的眼帘中,就出现了令人称奇难忘的一幕:我们如夸父一样在追赶着太阳...太阳在不断地移动着,天行者的三辆汽车则在强烈的日晖中紧追不舍,伙伴们不断地在对讲机中发出阵阵的惊叹和欢呼。是的,在挑战大自然的角度上,天行者们又何尝不是十二个勇敢的夸父呢?如果真的能用一种正能量的精神感动世人,能为年轻的一代去做出表率的话,那么,天行者们愿意去作当代的夸父。
  
  就在大家在夕阳美景里沉浸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对讲机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声:“一号车,二号车紧急呼叫,收到请回话。”“二号车请讲。”“二号车出现发动机抖动。”“要不要紧?高速公路停车很危险。”听到了伟和炳的对话,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我的三号车一下子鸦雀无声,“目前有阵发性的轻微抖动,可以行走”“二号车注意观察,不行就在救助车道紧急停车,可以走的话,前面五十公里有休息区,停车检查,二号车听到请回话。”“二号车明白。”听着他们的对话,我们稍微放心了一些;伟多次进藏,从沉稳的对答中,我们看出了这个领队是当之无愧的。“三号车,我是一号车,你们车有没问题?”“三号车一切正常,请放心。”我听到了一号车的呼叫后连忙赶快回答,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在幕色中,六柱灯光撕开了黑夜,在路上飞速地移动着...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车队到达了休息区时,已经快十点了,二号车经过一番检查,并没有发现出发动机抖动的原因,但是看似不太严重,可是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是摆在首要位置上的,而我们离平安市还有二百六十公里,谁都不敢保证二号车在路上不会出现危险,经过商量,为了安全起见,队长决定今晚改在一百五十公里外的弥勒市住宿,明天一早去作车辆检修,再继续前进。车到弥勒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城是静悄悄的,再看一下时间:呜哇,快十二点了...才发觉,肚子早就饥肠辘辘了,大家连忙联系好住宿,停好车辆,就赶快出去找吃的去了。在餐馆,当第一盆菜端上桌的时候,我开心地猛跺了一下脚,结果,却悲催地发现,我步战鞋的一只鞋底竟然为此断裂了...
  
  第二天,为了不影响行程,二号车一大早就找到了4S店等待着检修,庆幸的是,车辆只是换了新轮胎后四轮定位没有做好而引起车辆的抖动,发动机并没有出现问题,经过维修,很快地,天途车队再次踏上了路途,离开了弥勒市,一个漂亮整齐而温暖的小城...为了把昨晚耽误的行程补回来,我们今天必须要按计划准点赶到丽江束河镇。
  
  随着车轮的滚动,我的行车地图上不住地出现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昆明、楚雄、大理...云南不愧是彩云的故乡,过了楚雄,在我们向大理进发的时候,车窗外的天是蔚蓝的,一朵朵白云,像片片棉花一样,随着风儿在缓缓地飘动...看着美丽的景色,我马上打开了天窗,把自己置身于仿如三D的立体全景里,让心灵飘出车外,在蓝天下,随着风儿追赶着白云...就在天行者的三辆车在洱海畔行进的时候,车载CD却很应景地在播放着《弥渡山歌》:“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不来,哥抬石头妹兜沙,花桥抬起走过来...”,只是,我不知道,洱海的彼岸是否有一朵金花,在远方之端守候着一份痴恋的眺盼呢...
  
  丽江是一个梦幻中的城市,束河则是梦幻里的宁静仙境。天行者是苦行僧,我们抵达束河时也是旁晚了,在穿越云南的旅途中,我们真的如风一样地掠过彩云的故乡,只是用眼帘留恋地收割着一路匆匆而过的美景,然后像海鸥般地向远方飞去...这一夜,我独自地漫步在束河的小巷中,沿着缓缓流动的小河,不为别的,只想用心去感悟束河的夜语。流水潺潺,我不想迷醉在酒红灯绿的糜奢中,于是找了一个僻静的茶坊,一边挑选着茶叶,一边品着普洱,看着户外霓虹闪烁着过往不断的红男绿女...束河之夜,每个人,都是过客,都怀着自己的心思不约而同地在寻觅着。走出茶坊,小巷的街灯把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显得那么的孤单月亮还是圆的,默默地在天上注视着我,巷子的深处,不知在哪里传出了那首曾经在这里飘出的歌声:“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寂寞的夜和谁说话,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伤心的泪儿谁来擦,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整理好心情再出发,嘀嗒嘀嗒嘀嗒嘀嗒,还会有人把你牵挂...”
  
  当阳光催醒了一夜的深眠,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古镇,对于魅力无尽的束河,我在天途诗集里是这么写的:“夜,揉碎古镇的灯光,如繁星般撒进小河,点燃了月的相思。月,不舍地,凝望着太阳,依依地留恋在山顶上,大地因此而温暖。云,轻盈地,随着风儿,一朵朵地打马而过,把天空,抹擦得一片湛蓝。”
  
  天行者走天途,在美丽的香格里拉,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缓缓地转动着。人有善念,不是一种非分之想,总有一些美好的愿望,想随着转经筒的转动而得到一个心灵上的寄托,也算是放飞一个理想吧,尽管,理想是一定要通过劳动的付出才能得以实现的,对于我们来说,蓝天白云不是一个梦,而是在转经轮的转动中,随着我们滚动的车轮离我们越来越近...
  
  德钦县,是我们在云南的最后一个驿站,这里的海拔高度为三千五百米,也是天行者在天途行进过程中的第一个高海拔适应点,在这里,队员们没有任何明显的高原反应,而逐渐地适应高原,就是我们在安排进藏路线时的刻意选择,伟考虑得很周到。
  
  德钦的梅里雪山是非常有名的,梅里雪山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的地区,是一座北南走向的庞大雪山群,北段称梅里雪山,中段称太子雪山,南段称碧罗雪山,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平平均海拔在六千米以上的便有十三座,被当地人称为为“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主峰的海拔高达六千七百四十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
  
  梅里雪山在藏民心中是一座圣山,在藏语中称其为“绒赞卡瓦格博”,意思是“河谷雪山之神”。梅里雪山的每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名字,更有着神奇的传说,在传说里面,卡瓦格博峰原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成为为千佛之子格萨尔麾下一员剽悍的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在卡瓦格博峰南侧线条优美的面茨姆峰,意为大海神女,此峰为卡瓦格博峰的妻子;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一场征战造就了一段美好恒久的姻缘...
  
  看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清晨的梅里雪山是神秘的,远眺而望,群山云雾缭绕,好像披上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而太阳升起的瞬间,天行者看到了高耸入云的卡瓦格博峰披上了黄金的战甲,在夺目的光彩中威严地注视着我们,而面茨姆峰则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托山风寄语白云为天行者们带来吉祥的祝福:扎西德勒,一路平安...
  
  天行者在前进,过了德钦县,西藏,就在我们的眼前了...
  
  第三篇盐井的故事
  
  天行者们离开家乡已经是第四天了。
  
  这是一条我在九月十二日发出的微信:“<欢迎您来到甘孜州观光旅游、投资兴业!鉴于我州交通攻坚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少数路段因铺油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加之正值雨季,部分路段可能会因有泥石流塌方暂时阻断交通,给您带来的不便请理解见谅!祝您在州期间万事如意、扎西德勒!(甘孜州人民政府)>。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手机短信,我们当时正在德钦至盐井的盘山公路上,路上的急拐弯很多,一个紧接着一个,甚至是连接不断的一百八十度大反拐,相当险恶,公路上不时有着触目惊心的提示:注意滚石!而两边崖壁上铁丝护卫网上挤压着满满的碎石,在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随时都有滑滚下来的可能,路上不时有来不及清理的滚石让天行者们胆颤心惊,车队在快速地通过危险地带...这时候最高的海拨是四千三百米,在狭窄的山道上,我们追逐着落日,敬视着白茫雪峰上的冰川。在经过五千零八米海拔的东达山时,高反开始出现了,部份队员反应得比效严重,出现拉肚子等不适症状,我的头有点疼,晚上比效历害,类似感冒初起的头痛,严重地影响了我的睡眠,我试了一下感冒通,里面扑尔敏成份很管用,每次出行我都带着。今天,再过三个小时,我们将会抵达盐井,正式踏进西藏的境内。在盐井,我们会用心去感悟阳光与风的艺术...天行者行《天途》,世界的大美需要艰辛的付出。早安,枫的街道,早安,四胞胎,早安,枫的朋友们。”
  
  芒康是一个县,紧靠着云南,到了芒康境就开始进入西藏的境内了,盐井是芒康县的一个镇,经过盐井才到芒康,滇藏线和川藏南线由此和著名的三一八国道聚合,一直向着西藏的境内蜿蜒地延伸着...盐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西藏的部落各占一方的时候就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所以很出名。
  
  而盐田是这里独有的一道人造景观,所谓的盐田,其实是在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边依山层层搭建而起的一些土木结构的平台。盐井的盐田,被称为“阳光与风的作品”,这里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世界独一无二的古老制盐术。盐农们在澜沧江两岸上层层叠叠建起了几千块盐田,顺着盐田之间的小道下坡,盐水井就挖在江边。千百年以来,卤水泉源源不绝地冒出浓度很高的咸水,盐农就把泉眼围封成一个一个的盐水井,这儿的盐水井有的深近十米,盐农们身背圆柱形的木桶,将卤水存储在盐田边的槽沟里,晒盐时将卤水从槽内舀出倒入盐田里,卤水经过太阳一天的暴晒和江风的吹拂,第二天,盐田里就会结晶出白色的盐粒了。更为神奇的是采用同一处的卤水源,同样的加工技艺,但在澜沧江两岸制成的盐却呈红、白两色,盐井最好的盐就是盐田棚架下呈钟乳石柱状的条盐,这种盐的产量有限,一般盐农们都会用来奉敬给寺庙,以示对佛灵的尊敬。盐田本身是一件极为繁琐的手工品,每一块盐田的下面都支撑着七八根木头支柱,十五公分左右的直径,全部都是松木,因为山上高寒,这些树要生长约三十年才能有这个程度。每一根松木盐柱,都是拥有者的巨大财富,因为支撑着盐田,常年被盐水渗透,也积挂着许多盐卤,用手去摸却是扎实冰冷的,扎埋在土里的部分也不会腐坏。这些木头一般不轻易挪动,当地有个习惯,除非家里有红白喜事了,才拆掉一两根下来换钱。一根木头至此完成了支撑的任务,被劈成小块泡入水池,基本上要泡两三个月,木头里的盐分才能全部析出。这水浇到自家盐田里,几天晒干后,盐的产量能比普通卤水浇的地高两三倍,一根木头能析出几百斤盐来。
  
  在茶马互市的时代,盐井因其传统制盐术和井盐而出名,并成为茶马古道从云南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驿站,是横断山区举足轻重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仍有极少的马帮穿过刀削斧劈般的峡谷将盐带出芒康,半山腰上的古道见证了千年盐井的兴衰往事
  
  盐井是我们进藏正式开展拍摄工作的第一个点,在澜沧江畔,我们用心把看到的盐井用最美的角度纪录下来,在拍摄工作完成后,一个早就等待在一旁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靠了过来:“叔叔,帮我买点盐好吗?”孩子很小,凌乱带黄的头发在江风的吹拂下抹扫着一脸的高原红,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女儿,于是爱怜地蹲了下来,抚摸着她的头发:“你多大了?”,“七岁了”,“不上学吗?”,“学校放假,我帮爸爸妈妈卖盐,叔叔,你帮我买一点盐吧”,“你的盐怎么卖呀?”,“嗯,两块钱一包”,我的心里有点哽咽,掏出二十块钱递了过去“叔叔不要盐,带着不方便”,这时候,旁边的婷婷也过来了,默默地拥抱着孩子,送给她一个可以吹响的小海螺,霎时,我在一阵阵熟悉的海螺声中,看到了另一个太阳在甜美地笑着,我的眼眶开始发红...离开江边时,婷婷在车上递来了一小包盐“枫哥,孩子给你的”,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模糊了我的眼帘,和盐井的盐一样咸咸的...
  
  盐是财富的象征,而财富是要靠人心固存的善念才能恒久地去作传承的,盐井的历史在叠加中延伸发展着,就像今天这里的加加面一样,用一颗颗石子累计着碗里长长如面的记载,幸福却长久不衰地如同人们脸上的笑容,而不管是主人或是客人。加加面是一种当地的小碗面,是现在盐井的另一个代表元素,加加面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了,只能从字面上去作理解,之所以叫加加面,是吃面的时候用放在桌子上的石子来计数的,吃完一碗,就放上一颗,吃饱了按照石子的数量来结账,据说,这一传统已经保持几百年了。吃加加面,吃的是一种休闲和娱乐,主人用特有的方式表示了对远方客人的欢迎,在主人的加油声中,我的加加面记录是十六碗,而海鸟在队友们的一片欢呼声中,算出了四十六颗石子...开心,因此而幸福世界
  
  盐井,是天行者感悟西藏民俗风情的第一站,而这一切,让我们深深难忘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