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别了村校

别了村校

时间:2016-07-11 19:2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釰歌点击:
        
   别了村校
  看中央台新闻,一所27名教师学校只有一个学生,另一所25名教师学校只有几个幼儿。
  不由得想起那几所自己熟悉的村校。其实,在南江,空壳村校已有很多。
  02年我们从一所煤炭子弟校移交到南江,03年与水洞乡中心校合并,两所学校学生加起来1119名。原水洞乡有五所村小:桃红,黄龙,水洞,金碑,文安五个村都有村校。水洞村校在原水洞乡政府位置,由于采煤导致地裂,滑坡,水洞乡政府迁移,原水洞乡学校操场起裂缝,石梯滑动,石条拱起断裂,学校外迁,村校保留,利用老乡政府食堂做校舍。那时一至六年级俱全,有4名教师,100多名学生。黄龙村有80多名学生,金碑村有60多名学生,桃红有20多名学生,文安有10多名学生
  04年,原水洞乡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向县财政争取到了10万元村校维修经费,那时经费非常紧张,过去80年代修的土木结构房子已经老化,年年改危,年年又冒出无数D级危房。今年改危剩下的有40多万平方要放到明年再改,可到年底统计,校舍危房又增加到了80多万平方了。要争取改为经费,是多么不容易,我对彭书记、王副书记、杨乡长等人佩服不已。由于是教育经费,要通过学校账户报账,我们学校负责工程监管、经费过账,乡政府负责实施改危。当时水洞乡搬走后,原办公楼留在那儿,人都不敢进去,四周围有警示绳,而下面就是村校校舍、操场,很想找一处安全之地重修一所村校。局里符主任介绍了有业务关系的604工程师董千里,董很快来到南江,我陪他实地踏勘,在水洞走了一整天,上到最高处,又沿河巡查,在二台上来来回回跑了四五遍,再到煤电公司查看煤层分布及踩空情况,结果是,有法建房的地方是滑坡带,或者是采空区,只有现在的位置是保安煤柱之上,相对安全。跟地质工程师跑了一天,我也长了不少见识,怎样识别滑坡带,土层和岩层的布局走势,地探探什么,在岩层结构复杂的山区生活工作,这些东西比我学四年中文管用得多。村校背面阳沟外就是采空区,而那边垮塌得一塌糊涂,校舍这边地面没有一点变化,靠河边及上面坡坎,便有滑动变形,水洞村校,就在那个不大的保安煤柱之上中央点默默地伫立着。渴了,我们俩就拿树叶舀起校舍外坎子下那股咕咕的泉水猛喝。没隔几年,那股泉水也消失了。
  董千里回去后就被调到三峡勘探去了,他们公司另安排了一位老工程师负责,我亲到广元接老工程师过来,这人很和蔼,吃饭住宿都是自己掏钱,说公司安排的,他可以报账,其实他们大老远过来,都是看在符主任面子上,是义务为我们搞勘测。我又陪他走了一遭,结论跟董千里一样,没有地方适合修一所村小,滑坡带治理后可以,地探、治理大概要300万元以上。我和乡领导一起郑重地开了个会,大家决定,水洞村校原址维修,计划7万元,把原广播站买过来做教师办公室和宿舍。其余3万元用于其他四所村校维修。在维修过程中我找了一位老总赞助了4吨水泥,给水洞、黄龙各2吨。暑假,我和乡领导们到现场去看,水洞村支书带着几个人正在加固老墙,内部加5公分水泥抹墙,尹书记一边用倒拐子擦汗水,一边给我介绍进展情况,我们对进度很满意。由于对地方财务一窍不通,乡上拿来的票据都是做工的签了字的白条,水洞乡随即合并到南江镇,人员四散,后来开发票学校倒贴了4千元税费。
  几所村校面貌一新,只有桃红村校还留下了后遗症。当年的房子垮了,村校教师周安才主动把儿子打工存的5万元拿出来修校舍,乡政府认账,认利息。可现在一分钱都没还,乡政府也解散了,债务转到南江镇,镇上也没钱马上还,周老师随时找我,说本钱还给他,不要利息了,我哪里拿得出,何况这是政府该还的。后来,到普九债务偿还,周老师终于拿到了钱,那时他已退休。
  别看我们离县城只有几公里路,全是深沟峡谷高山陡岩,到黄龙要沿小溪而上,一路脱七次鞋,踩七次水,到桃红还要多两次。到文安先爬山两三个小时到金碑,再沿山顶走一个小时,06年后才陆续有公路贯通这些地方。有一次,往黄龙去,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顶掉下来挡住了去路。
  地震后,金碑村校和黄龙村校受灾最严重,黄龙村小挨着的几家住户房子全部垮塌,金碑堡坎垮塌。两所学校各安排了11万重修。09年3、4月份,正是撒秧时候,金碑山水贵如油,建修商拿钱买水,用车拉水,突击建好了新学校,一排砖瓦结构,白墙青瓦,漂亮多了。新学校建起了,我松了一口气。村校,学生一年比一年少,但涉及面宽,一定要有学校在那里。
  早在地震前,最边缘的文安村就只有3个学生,一个幼儿园,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彭老师,是桃红人,一直想到桃红村校去,那年周安才退休,他觉得机会来了,暑假,走遍文安每一户家庭,了解老百姓意见,最后,一年级那个学生愿意到金碑,二年级升三年级到中心校来,幼儿园的父母接走到打工地去读,下学期一个学生都没有了。我派人重新走访,情况属实,于是同意彭老师到桃红,桃红也是最远的,不派他派谁去呢?正好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最不好安排的就是村校教师,这些年,随着生源递减,水洞只剩下30多学生,金碑只有10几个,黄龙20多个,桃红只有7个了。还好,没有安排一个到村上去,还陆续调回了几个老师。合并后我任校长,中心校建起了食堂住宿,早知道要派教师到村上去比登天还难。早就打定主意,村校缩减规模。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诞生了:中心校有英语、计算机课程,而村校没法开设,三年级起就到中心校来读,开始有些家长不愿意,保留了水洞、黄龙的三年级,只两年,三年级全部到了中心校,他们确实怕耽误了学英语、计算机。
  学校离矿山公园很近,有老师反应,公园开餐饮的老板给他说,只要有人办席,就有几个学校的小娃儿去围了一桌,吃了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老师说:那几个都是金碑山上的。我模糊记得小时候老家的习俗,跟金碑的李书记联系,果不其然,山上哪家过事(办酒席),8岁以下的小孩都可以去吃饭,这是习俗。我给李书记说了发生的事情,叫他给家长们说一下,不能让孩子再到公园去吃席了。后来,再没发生过。老板是我教过的学生,他笑了:真是无奇不有,没见过有这样的习俗,想想也还有道理。
  11年我离开学校,但工作上仍然与学校关联紧密,也无数次到过那些村校。陆续地,金碑村、桃红村、水洞村都成了空壳,现在只有黄龙村还有8个学生。金碑的校舍门洞大开,有人堆了杂物,灰土厚积,杂草疯长。文安的老木屋早就消失了,剩有地基石条待后人考察。水洞那几间食堂房子没有去看过了。桃红是应该消失的,海螺水泥已征用了那些山,人都搬走了。
  有次跟苏校长下村校,他说,八九十年代,水洞乡3000多人,05年,只有1700多人了,在家的大人恐怕300不到,有人住进了城,有人全家外出打工,城市化,务工潮让山里的人没见了。矿上的人也没见了,90年代,矿上35岁以下青年工人1200个,破产后,重组的煤电公司员工不到1200人,真正上班的800多人,年轻人都到外面去了,绝对不是到了农村。如今,中心校只有500学生了。
  显然,从大场镇、到县城、市城、省城,哪里每年不增加成百成千的、上万的学生,优质教育资源紧张至极,城市教育资源10年内膨胀了多少?
  社会转型到了今天,教育的课题不仅仅是教改、现代化之类,资源的重设、重组、重配已经摆在大家面前。
  我又记起了周安才第一个被评为省“烛光杯”优秀乡村教师,彭星孝被评为工行优秀山村教师,我与他们一起写事迹材料的情景。他们冒着瓢泼大雨,翻山越岭到县城开表彰会,戴大红花,领奖金时的憨笑。历史,会镌刻下乡村教师的形影吗?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