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石笋寨览胜

石笋寨览胜

时间:2012-06-04 19:4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田达武点击:
        

  二0一二年五月六日,同学邀友驱车到其家乡石笋寨览胜,我有幸前往。
  石笋寨附近的景观,以山秀石奇著称。凡俗中显独特,细小中见奇崛。
  石笋寨附近主要有石公石母、石笋寨、金花山等景点。
  
  金花山
  
  金花山主峰像无数重叠着的汽油桶矗立在哪里,盘山路时断时续,攀爬可上。
  阳光照耀下,岩石金黄斑斓,金花山因此得名。史有“金花山,城西一百二十里,山顶多生花,黄,故名”的记载。
  金花山巅草木茂盛,一株合围黄桷古树,宛若迎客松,枝叶随风摇曳,恰似向游人挥手致意。
  
  石笋寨
  
  石笋寨在金花山之南,两山一湾之隔,相距千米之遥。北面山脚呈半圆状,拥抱着油房湾的肥田沃土。
  石笋寨是一个由大、小寨子和石笋寺寨子等三个寨子组合而成的寨子群。
  石笋寨之左为小寨子,之右是大寨子。三个寨子的山峰,由庞大的石笋山分峰形成。三寨中,小寨子最险峻,石笋寨最大,大寨子其实不大,是当地人相对于小寨子的习惯叫法。大、小寨子与石笋寨的垭口,相距均不过十米。寨与寨之间,筑有长城式安全通道相连。它们既是通向大、小寨子的唯一入口,又是通向石笋寨的东、西寨门入口。进入通道是进寨的第一道关口,通道两端,分别通向小、大寨子和石笋寨的寨门,各寨均设有寨门二至三重。虽通道和寨门已荡然无存,然残存的遗址依稀可辨。
  小寨子又叫犀牛寨。从寨子的西南山脚看去,小寨子酷似一头埋头耕地的黄牛。史志关于“石笋寺犀牛寨”的记载,大概也是缘由如此吧!黄牛南北走向,东、北、西三面陡峭,垂直落差三十米有余,无路可上,唯南面靠近石笋寨处,从陡峭的岩石中,凿出了一条独路。其坡之陡,仰角五十度有余,胆小者行走,手脚并用方可前行。其路之窄,宽度二米不足,上下者相遇,侧着身子才能错过。爬过这里险峻的上山独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真正含义,也会不难理解。触摸这里残存的多重寨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体验,必然更加深刻。
  寨子顶上,状若梭子,长处不过百米,窄处二十米不足。寨墙就地取材,取石后留下的石塘子,比比皆是。寨墙、垛口、射击孔、瞭望孔等防御设施,雄风犹在。寨尾就寨墙依势建房,痕迹斑斑。寨墙上留下的栽柱石孔,历历在目。
  相传,曾有一名土匪,被数十名乡丁追上该寨,乡丁久攻不下,团总令乡丁冲锋,只听啪啪啪三声枪响,冲在前面的三名乡丁,应声倒下。可惜倒下的乡丁,他们连第一道寨门都没有冲到,就一命呜呼。团总见状,急令停止攻击。此时天色已晚,团总命令乡丁将寨团团围住,严防土匪趁黑逃走。团总通宵达旦都在冥思苦想破寨良策,擒匪之方,最终还是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天亮之后,寨尾挂着一条布带,随风飘荡。说明土匪已经突出重围,溜之大吉。团总带队上寨查看,土匪逃之夭夭确信无疑。其逃之法,是利用衣裤撕成布条连接起来当绳子,将绳子一端牢牢地拴在一颗大树上,然后顺着绳子滑下。
  犀牛寨的易守难攻,由此可窥一斑,锋芒初试,更加彰显雄关漫道,为寨增添了无穷魅力。
  石笋寨又名石笋寺、石笋山。是石笋山的主峰,面积广大。峰顶平坦,有田有土,不仅可种小麦、玉米等旱粮作物,如遇风调雨顺年景,还能种植水稻。寨上住人,丰衣足食。抗衡盗匪,持久无忧。
  石笋寨虽然险峻坚固,但堡垒总容易从内部攻破。由于居住人员混入了内奸,内奸与攻寨土匪里应外合。石笋寨因此有被土匪攻陷的屈辱历史。《定远县志》(嘉庆本)所载“石笋寨:城西仁化里,即石笋寺,明季之乱,里人避兵于此,为攻贼毁。”就是那段历史无可辩驳的有力证据。
  石笋寨主要有石笋寺遗址、石笋等景观。
  石笋寺位于石笋山主峰南面的的半山悬崖之上,依山而建,史载建于明弘治十五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重修。重修之后的石笋寺,宛若七层宝塔悬挂峭壁之上。建造石笋寺在岩石上所凿孔洞,密密麻麻,至今尚存。遥想当年香火旺盛之际,僧侣之众逾百。方圆百里善男信女,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几个僧侣修成正果?有多少信徒如愿以偿?结果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人尽皆知!唯独当事人不知!
  石笋位于石笋寺左侧,其高十七八米,与岩壁高度接近。上部大余下部,最大处直径五米左右,底部最小,直径不到三米。该石古时状如破壳而出的竹笋。石笋寨、石笋寺、石笋山皆由此得名。该石的形状,随着历史的变迁,叫法也不尽相同。曾有叫石龙、石笋的历史。史载“石龙:城南一百二十里,在石笋寺左。石大数围,高五丈余,形状如笋。”现状像什么,笔者斗胆感言:它即不像龙,也不像笋,只像一根倒立的冲糍粑的棒槌。当然,说它像什么,与观察者的位置、角度、距离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时,因时间的演变,其形状发生变化而改变叫法,也未必不是科学解释。
  石笋寨的险要坚固,石笋寺的宏伟壮丽,石笋诸石的奇特壮观,正如史载:“半山中有寺,明弘治十五年建,殿宇金碧,参差叠上,如造七层宝塔。山上寨删坚固,陡绝如碉,悬崖处峭石嶙峋,为伞形、马形,而石笋则由山脚拔地而起,高与岩齐,山后复有犀牛、金花诸峰,罗列攒拱,清趣雅观,于斯毕翠,则造物之奇也”。
  大寨子远观大寨子的形状,圆润规则,说他像一个倒扣的洗脸盆,恰如其分。
  
  石公石母
  
  石公石母在小寨子以西数千米的石人山上,石人山又叫石林山。其山脉南北走向,北端主峰为寨,开有南北两道寨门,南寨门在石公身边开启。进寨山路,其险与犀牛寨(小寨子)的进寨山路旗鼓相当,但各有千秋。今人在山上新建庙宇石灵寺,已将狭窄山路拓宽铺筑石梯,宛若天梯百步余。石梯两边护栏之上,各用水泥塑造巨龙一条。
  石公石母所在位置,属于石人山的南部山脉末端。此处山势高度,原本与主峰不相上下。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能工巧匠,造就了石公石母这对亘古恋人,或曰守护山神。
  石公石母背西面东,石公站在石母左边,应验了男左女右的传统站位方式。不知这是偶然巧合,还者是上天注定?
  石公石母中间立一圆形石头,高三米左右,人们把它说成是石公石母之子。
  石公顶部长草,民间传说是灵芝草,可治百病,故总有信徒用长竹套镰刀去收割。石公头上锈迹斑斑的镰刀,比比皆是,空留下徒劳在那里验证传说。
  石公石母其它部位寸草不生,尽显石之本色。
  民间传说,石公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尽管身边美女石母昼夜相伴,他也花过心,吃着碗里看到锅里,曾多次追赶过往的人间美女。因此激怒天庭,玉帝命雷公惩戒。雷公与石公有旧,惩戒雷声大雨点小,只将石公之冒击落山下,不久就被其子找回,潇洒如初。经过此劫,石公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为害乡里,弄得周围人民怨声载道。石公的胡作非为,再次被受害人告上天庭。玉帝怒斥雷公徇私枉法,石公因此遭到五雷轰顶,头颅被击落山沟,其子再也搬不动巨大的头颅,石公便成了丑陋不堪的无头石公,从此安分守己,与石母恩爱相伴。
  站在石人山顶南寨门东边看石母,头顶古式发髻,右边露出半截银簪,鼻宽耳阔,胸部突出……无论哪个部位,都洋溢着性感突出,曲线优美的亭亭玉立的古典美人气质。
  石公石母是石笋寺附近最富盛名的自然景观。史志多有记载,如民国十九年《新修武胜县志》就有“旧志载:山上有两石屹立。高三丈余,状如人形,俗有石公石母之称。地质学所谓沙层岩,岁久斑驳,孤存一卷,其轮廓适与人身头颈肩背毕肖,近视无奇,稍远则锋棱露削,如汉官搢笏,冠带肃然。远至十余里外,则微阳清雾中,有将军降世,现八丈金身,观者神悚”的记载。
  上述景致,既有天工开物,自然造化,又有人类遗存,古人斧凿。读者诸君,不妨身临其境,一睹为快,如何?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