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水让她们显得格外光彩 投稿《作家选刊》11期

水让她们显得格外光彩 投稿《作家选刊》11期

散文
时间:2015-05-03 11:42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银座书香点击:
        
  水让她们显得格外光彩
  当我第一次捧读沈从文那些描写湘西风情散文的时候,眼前浮现出凤凰古城的倩影,那耸立于沱江岸边的吊脚楼,那逢节在江上竞度的龙舟,那贯穿土家族人生活和爱情母亲河,形成声势浩大的洪波,奔流在我的心底。是的,沈从文用他终生不解的“水”之情结,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五年前,在他作品的感召下,我去了凤凰城。我特意从听涛山下的一条小路进城,这里可以经过沈从文的墓地。时近黄昏,沱河两岸的吊角楼升起袅袅炊烟,水中倒映着片片白帆的身影。我站在空旷的山野,仰望山上高高屹立的墓表,画家黄永玉为其镌刻的一排大字印入我的眼帘:“一个士兵如果不战死在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他的墓地敞开,没有围栏,没有坟头,只有一块五彩玛瑙石耸立云天,像一尊凝固的沉思者,上面刻着沈从文的名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墓石的背面,张允和留下这样的墓志铭:“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仔细品味,这是一首藏尾诗:“从文让人”!这是对沈从文最高评价,也是沈从文的人格魅力所在。
  沈从文一生爱水,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悟。在他仙逝之后,夫人张兆和与其长子沈虎雏将他部分骨灰伴同花叶一同洒入湘西江水,他才真正融入家乡的山山水水之间,完成了他对水对生命的最好诠释:“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却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说到水,人们常把他与张兆和的婚姻称作“水姻缘”。这是因为他的爱情是经四年长久不息的苦苦追求才得到的。当年,十八岁的张兆和在学校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身边有一大批追求者,她把这些人编成“青蛙一号”、“青蛙二号”等等。虽然沈从文文质彬彬,但不是兆和心上的白马王子。当时,他经徐志摩介绍,被胡适聘为中国公学讲师。然而他口才不行,讲的是一口浓重的湘西土话,学生根本听不懂,何况他的声音太小,象是自言自语。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出尽了洋相。这样的老师怎会得到心高气傲的张兆和喜欢呢?可是沈从文在班上第一眼就看中了这位大家闺秀。他不断向她示爱,但又不断遭到她的拒绝。他相信水滴石穿的功力,他不气馁,他不断地给她写情书
  而兆和生性活泼,她将这事告诉姐姐允和,允和取笑她说:“这個沈从文大约只能编为‘癞蛤蟆第十三号!’”可见她俩当时对沈从文的评价。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从文还在不断给兆和写烫得炙手的情书。一天,兆和忍无可忍,她将这些情书全都摊在校长胡适的办公桌上。胡适听完她的陈述,十分风趣地说:“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顶了一句:“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没有得到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得听从沈从文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1932年暑假,兆和毕业回到苏州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开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这位不速之客,她告诉从文说三妹去图书馆了,沈从文难过地回到旅舍。下午,兆和回家,允和数落她:你假装用功,明晓得他今天要来。接着让她去请这位“老师”……。之后,他俩的恋情有了戏剧性的变化,沈从文回到青岛,写信给允和,托她询问其父对这段婚事的态度。谁知其父张吉友十分开明地表态:儿女婚事,自己作主!这下才有兆和给从文发“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的爱情佳话。
  如果说,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是因他具有水一样的生命特征:永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以恒,最终感动了兆和的心灵。那么,在此之前的岁月,张家姐妹也从水的特性中发现一条真理:只要锲而不舍的努力,任何事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于1929年夏,在家组成文学社团《水》社,这事缘于她家居住苏州九如巷,院中有口古老的深井,井圈被岁月的绳索勒成道道深凹的印痕。张家人同饮一井水,共同喜爱这清如泉、甘如饴的井水。为此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家庭杂志《水》。姐妹们自己动手写稿、刻印,分赠亲友同好。他们不图虚名,但《水》刚一创刊便好评如潮。从此,如一泓清水浸润了近70年的岁月。张家的兄弟们受到姐姐们的影响,也创办了一本刊物《九如巷》,后因《水》实力日渐雄厚,《九如巷》的成员们也被拉拢了过来。《水》每月一期,共出了25期。后因抗日战争爆发,张家十姐弟天各一方,《水》不得不停刊。但姐妹兄弟间的骨肉情怀,那种割舍不去的温馨,却永远蕴藏在他们记忆的深处。《水》虽是小小的家庭杂志,后来却被资深的大出版家范用先生誉为:“本世纪一大奇迹”。名记者叶稚珊女士称她:“这是一本发行量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曲高而有和者的刊物。”
  1995年,张允和先生决定将《水》复刊,10月28日她向海内外的张氏家族成员发出了一封约稿信,给五弟的信开头是“最最亲爱的小五狗……”。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96年2月,《水》的复刊号第一期正式出版,总共印了25份,除了十姊弟或后代外,只给了几个最亲近的朋友。前几期的组稿、编辑、电脑打印工作都是由允和承担的,她自封为主编,封三妹这个老资格的大编辑为副主编。老漫画家丁聪称此为“世界之最”,最小的刊物,最老的主编。张允和感觉良好,说自己是“三自”,即自鸣得意、自得其乐、自命不凡。
  复刊词说:“70年前,我们张家姐妹兄弟,组织了小小的刊物叫《水》。那时我们年少,喜欢水的德行……如今,我们的“如花岁月”都过去了。但是,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我们有下一代,下下一代,我们像细水长流的水一样,由点点滴滴,流到小河,流到大江,汇入汪洋大海。”
  《水》的内容十分丰富,正如寰和在新世纪重新排版的《浪花集前言》(新世纪出版社)中所说,“(它)充满了真情、爱心亲情。她们叙述的时限从晚清到现代(约150年);叙述的人物从祖先张树声到子孙周安迪(时历7代)。每一朵浪花皆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捐资兴学的开明人士;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驰名中西的语文学者;星斗其文的一代文豪;聪慧敏思的白发才女;笔耕不辍的耄耋老人……”。其形式也体现出张家一贯活泼生动的文风:有诗词、随笔、小品、书札、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和歌曲。文字有中文、英文和法文。从这小小的家庭杂志中,可以尽知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这些文字不仅文学色彩浓,艺术性强,还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一滴“水”能反映几个时代的兴衰,能折射出新旧社会的万象百态,能感受到百年人情的冷暖,难怪出版家范用称之为“二十世纪民间刊物的奇葩”。
  2002年,《水》的主编与副主编允和、兆和相继去世,张氏“和”字辈只有充和、定和、寰和健在,他们都是九十以上的耄耋老人。寰和继任主编,《水》仍在苏州出版,印数已达300份之多。它除出版纸媒体外,还有电子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寰和决心将这份家庭杂志办到世界各地,让环球所有的网民都可自由阅读这本创“世界之最”的家庭小杂志。
  我的qq号:3150758212汪应泽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