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木渎行

木渎行

散文
时间:2015-09-06 10:46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竹清点击:
        
  无意间看了央视7套《相约》栏目的《木渎访绣娘》,为了一睹绣娘和作品的风采,让女儿了解苏绣,.我们放弃了去连云港旅游的计划,慕名来到江南重镇,想让女儿拜师学艺,修炼静心。
  
  姚建萍如今已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刺绣大师,“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展示的刺绣精品,单面绣,双面绣,双面三异绣;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车拧自如,技术娴熟;构图疏朗、虚实得体、气韵生动、淡雅庄重;特别是蒙娜丽沙的眼睛充满灵性,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她隐含微笑的眼神始终和你的目光紧紧相接。
  
  上乘的苏绣,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如果没有超人的才智、技艺和排斥一切杂念的心境,是无论如何创作不出高超的艺术品的。经过了数千年的艺术积累之后,苏绣艺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吴文化蕴涵的魅力,通过苏绣这朵奇葩绽放,并达到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度。我们情不自禁被刺绣艺术的魅力所深深折服,女儿也十分渴望能得到这位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启蒙指点。
  
  可光环笼罩中的绣娘实在太忙了,好不容易等到她,只留下女儿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就匆匆离去。除了期待刺绣班能尽快办起来,别无办法。走出艺术馆,坐在街头临河的凉亭里,喝着水,吹着风,不免有些失落,毕竟我们是从南京专程赶来的。也有些不甘心,总觉得如果能学个一针半线,才不虚此行。一位三轮车夫了解情况后,热情说“这条街上有一位绣娘,和姚建萍一样,是姑苏十二绣娘之一,而且是真正的沈寿传人。如果愿意,我领你们去。”
  
  李绣坊内,绣架上绷着一幅乱针绣的玫瑰,绣娘右上左下、飞针走线,即使重复用毛巾擦汗的动作,也是那么恬静,心无所系,旁若无人。欣赏了琳琅满目的苏绣作品,目睹了绣娘老僧人般宁静和炉火纯青的绣技,真正领悟了“苏州刺绣是沉静的创造”。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佩,更多的是担忧:一个以苏绣为生计的“姑苏十二绣娘”,时间宝贵是显而易见的。她能收一个连苏绣最基本针法都不懂的学生吗?“杀鸡不用牛刀”是明摆的理,更何况有前车之鉴?
  
  害怕被拒绝,倒不是害怕没面子,那是很次要的。害怕和优秀失之交臂,在女儿求知求学途中,希望始终有一流的老师引路指导。说明了来意,从不喜欢显摆的我,却用最简单语言介绍了女儿不仅是文艺美学的研究生,在书法、音乐方面小有所成,而且心灵手巧,在有些方面无师自通。其实我是心虚,怕遭到拒绝。
  
  绣娘放下针线,站了起来:“大姐,冲着你们从南京专程赶来,我也不好拒绝的。更何况你女儿这么优秀。”
  
  一番没有任何修饰的话,而那份真诚竟让我泪水满盈。
  
  看得出,女儿非常高兴,她拽着绣娘的手:“太好了,李老师,你真好!”
  
  这时,我才仔细打量李绣坊的主人。圆圆的脸,眼睛秀美,皮肤虽然细腻,但缺少应有的光泽,泛着营养不良黄色。合身的黑白布格连衣裙,自然朴素,却恰到好处地勾勒了她窈窕身材和女性的柔美。真是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太湖的青山绿水赋予了江南绣女灵气,透过她温柔的性情、智慧的眼睛、做事的耐心,我更多想到了源远流长吴文化的陶冶和积淀。
  
  “李老师,按照你们当地的风俗习惯拜师。”
  
  “大姐,免了。除了苏绣,在其他方面她就是我的老师,我们互相学习。”
  
  我还在坚持。
  
  她想了想,语气比较果断:“既然你们叫我老师学生是不是该听老师的?”
  
  “是,就该听老师的。”
  
  “抓紧时间,我们从最基本的平针开始。”
  
  我拉过女儿,让她恭恭敬敬地给绣娘鞠了三次躬,规规矩矩地说:“李老师,请多多指教。”
  
  绣娘有些腼腆地笑了,嘴边两个深深的酒窝。
  
  宁秋静水
  
  绷架上,一幅乱针绣图案。画面一片深秋的枫林,像花烂漫、像火热烈,一条小河从林中缓缓流过,非常简洁,没有多少深远背景。这,就是李老师布置的第一份作业。
  
  我和女儿合用一个花架,绣着同一幅画上的两片枫林,虽然,我俩以前都没有接触乱针绣,可女儿比我绣得好,也许是脑子里没有框框,敢于超越,无羁无绊,她绣的那片枫林洒脱、自然。可我放不开,承袭苏绣老的针法和套路,按部就班,绣得拘泥、不灵活。
  
  尽管李老师一再鼓励“大姐,你放开一点,由着想象去绣。”我始终也没能逾越李老师绣的底层框架。
  
  开始我认为绣得不随意,和自己内敛性格有关系。可李老师也是个性不张扬的人,她绣的《红玫瑰》非常大气、豪迈,既像红幕布、红地毯有质感,整幅画又浓而不烈、艳而不俗,有牡丹的雍容,更有玫瑰的华贵。为什么恬静的她能绣得如此奔放?看来性格不是唯一因素。
  
  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在琢磨问题。有一天,洗着真丝衣服,突然茅塞顿开,对,蚕吐丝结茧时不也是没有任何规律,很随意的,蚕凭视觉和直觉,哪里薄就往哪里添丝,茧的内壁最终厚薄是均匀的。我个人觉得蚕结茧和乱针绣的原理似乎差不多,乱针绣需远看,它体现的是一种油画效果。一改苏绣严谨针法,突出一个“乱”字,空隙处插针,不断填补,看起来,每一针、每一层都乱,经几十层、甚至是上百层垫铺、叠加、覆盖,结果变得有序、平整。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于是,那一片枫林,融入了我的感悟,也溶进了深秋成熟和风韵……
  
  在李老师示范基础上,采用1/2丝线和长针针法,我独自绣完了林中那一条小河。左看不顺眼,右看不协调,偷偷拆了,又绣。可二次产品给我的感觉还是“死水一潭”,和原作所要体现的意境相去甚远。我请李老师指点,李老师没说话,绣了一截,停针问我:“你是什么感觉?”
  
  “小河水静静地流淌,水面涟漪不起,平静祥和。秋水若止,这就是原作所要表达的意境。”
  
  “说的好!”
  
  她站了起来,指着挂在墙上的成品:“大姐,谈谈你对这三幅画中流水的看法。”
  
  “这是一江春水,挣脱了严冬的束缚。似乎肩负着过重的使命,努力地孕育着生命,所以拥有成长的冲动和朝气,难抑春心,激情澎湃。”
  
  “这是夏日的小溪,无忧无虑,唱着歌儿,弹着琴弦,流向远方。不时溅起的水花,调皮喧闹,不知疲倦。象孩子般既灵动可爱,有时也无可奈何。”
  
  “冬天的原野,山瘦水寒,水资源在不断的冻结和流失,像岁月流逝、年华老去那样悄无声息。”
  
  “大姐,你很有悟性。”老师回到绣架前:“秋水剔除了喧哗和澎湃,转入了生命的休整期,她平静地流淌,呈现出一种绚丽归于平淡的境界。要表现这种意境,在针法处理上注意一些,分三层去表现水。虽然整体采用的都是长针针法,河面要线长一些,直一些,看起来就平静,但不能一根线从左到右,那样水就死了。中层走针斜一点,要把阳光的折射表示出来,河底水针法短一点,略有高低,水的流动也就能感觉了。”
  
  李老师又绣了一段,水的神韵——水的清澄、水的明丽、水的光晕浮动、水的柔美渺远,水足以映照人世间一切形象的特征,都幻化为老师手上的针针线线,缓缓流来,渐渐远去……
  
  这段表里如一的秋水,既无春的水性杨花,也无夏的放荡不羁,更无冬的寒冷消沉,她是宁静和理性的。即使偶尔涟漪泛起,也只会轻轻叩击堤岸,但那样子就象刚生过孩子的产妇接受来自丈夫的亲吻,美丽而平静。
  
  一件上乘的苏绣作品,是画师心血和绣工智慧的共同结晶,是大自然精魂的提炼和形神兼备的再现。绣娘不仅要用心灵去感受原作所蕴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对图形、花纹、光色、神采的独特理解和把握,通过苏绣的针针线线准确地表达和体现。
  
  按照李老师指点的要领,我先后绣了三遍,尽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可还是不尽如人意,内行人能看出一条小河,源于师徒之手。
  
  我想重新来过,李老师阻止了:“看得出,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要拆就拆我绣的这一段,看上去就和谐了。”
  
  “你绣的水是一个范本,留着它我能看到永远距离。”
  
  “我相信这个距离不会是永远的,只要你有时间练。在这一带八岁当绣娘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孩子也能绣水,而且不错,靠的不仅仅是感悟,还有针不离手的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是一个孕育的过程。太湖流域雨水充沛,水网交错,不仅盛产稻米和桑麻,还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丝绸织品。这种丝与水的结合,二千多年前诞生了苏绣。
  
  日积月累是一个陶冶的过程。景色宜人的灵山秀水,源远流长的吴文化,不仅赋予姑苏人水一般温柔的软语、水一般宁静的个性,还有水一般百折不饶的勇气。而绣娘更是美的化身,她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在绣花绷架前那种千针万线永不厌倦的信心和耐心。即使面对着竹布一样贫白、丝线一样纷繁、绣图一样复杂的生活,哪怕米缸见底、盐钵朝天也没有怨言,即使衣服被山石磨烂、让树枝扯破,也仍然微笑着取出针线,连缀如新。
  
  日积月累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诞生于风物清嘉之地的刺绣,就靠了人们的代代因陈,不段磨砺,逐渐走向了巍峨的艺术店堂。苏绣这朵艺术奇葩之所以绵延了千年而不衰,连乡间的万千绣娘也能将它操持得十分娴熟,以至成为一种谋生手段,与其说是再现了水的精神,还不如说是水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渗透其中……
  
  李绣坊
  
  在木渎老街上,三米宽的店面,黑底金字“李绣坊”招牌,前后两间,绣品琳琅满目。
  
  题材广泛,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中国画、静物画;针法各异,平针、缠针、套针、齐针、滚针、铺针、打子、松针、乱针、网绣、钉线、圈金、平金、补笔加绘等;形式多样,单面绣、双面绣,挂轴、屏风,镜框、托架,绣袍、坐垫等.。雅与俗、深与浅、高与低、粗与细,从不同侧面生动而有趣地揭示了大千世界
  
  山水画中,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人物、车船、树木、房舍等,绣娘设色清淡典雅,再现了12世纪中国汴梁京城的繁荣和封建社会城乡各阶层人物的生活风貌;而对于元代吴镇的《渔父图》,绣娘却着重用变化的针法,来勾勒水阔天空、渔帆点点的画面,意境或开阔或幽远,洗净浓丽的色调,传出清新的趣味。
  
  人物画中,明代唐寅中年代表作——水墨画《秋风纨扇图》,画面一位靓装仕女,手持纨扇,独立于平缓山坡,徘徊观望,若有所思,飘动的衣裙,显现出秋风阵阵之意。画面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绣娘娴熟、劲道的针法,用黑白过度系列配线,不仅细腻地刻画了得志时都来附会,失意后孤独凄凉的世情冷暖,同时也暗示出画家虽才华横溢,却终不得志的一生。宋代赵佶的《听琴图》,一棵独立的苍松,凌霄花盘旋其上,树下几从翠竹,赵佶黄冠道服,潜心操琴,蔡京(着红袍)等人端坐两旁专注聆听。从对抚琴和听琴人姿态神情的刻画,从香炉中散发出的缕缕青烟,似乎悠扬的琴声已从画间逸出,不禁由衷感叹宋徽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不幸为君王”,也惊叹绣娘的精湛手艺和文化底蕴。
  
  花鸟画中,明代边景昭的《双鹤图》,绣娘通过设色柔和、丹顶鹤啄食和梳羽,给人以祥和幽静的意境;清代郑板桥71岁所作的《丛竹图》,绣娘把作者那种孤傲、刚正、倔强不驯的气概、通过瘦劲挺拔的丛竹“不失法度”地寓意;对于吴昌硕的《梅花图》,绣娘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梅花傲雪凌霜的绰约风姿,题词古拙苍劲,透出金石趣味。
  
  当代中国画中,对于徐悲鸿的《奔马》,绣娘着意表现骏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的剽悍,奋力奔驰、勇夺胜利的英雄气概;而在处理张大千晚年之作《荷花》时,夏日那羞人的荷花、田田的荷叶、在风中摇曳的柔姿,用娴熟的针法勾出,烘托一尘不染的脱俗高雅;齐白石的《虾》,绣娘用炉火纯青的绣技,把外硬内柔又富有弹性的透明体,以及虾在水中浮游的洒脱,简练勾勒;一根丝线劈成1/8、1/16,用于吴作人的《金鱼》,似有若无的细丝把水中游动的几尾金鱼,绣得既玲珑剔透、富有质感,又趣意盎然,特别是尾鳍栩栩如生,让人忍不住想信手拈来放入自家的金鱼缸;于非暗的《玉兰斑鸠图》,绣娘将白底铺绣成明蓝,后施针,玉兰洁白,斑鸠羽毛丰润,尾翎微翘,眼睛传神,整幅画散发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宁静。尽管暑热难挡,但我能感觉作品所辐射出丝丝缕缕的凉意。
  
  其它绣品,无论温顺的羊,威风的虎,顽皮的猫,机灵的狗,还是飞舞的蝶,落翅的蜓,啄羽的鸟,远行的雁;无论是竹的清秀、兰的幽香、菊的傲霜,梅的凌雪,还是春的妩媚、夏的热烈、秋的风韵、冬的素净,无论是空蒙的山、幽静的谷、飘逸的云、皎洁的月,还是遨游的鱼,婀娜的柳,多姿的花,灵动的水……绣品粗作时,简约不忘“形似”,栩栩如生;绣工精湛间,刻画力图“神似”,入木三分。绣娘得清代苏绣大师沈寿真传,在传统技法上吸取油画、照片的透视明暗层次,使绣面有立体感。以国画为基础,图案秀丽,色泽淡雅,有退晕,她把苏绣的技巧特点:平、光、齐、匀、和、顺、细、密,把“沈绣”形象传神的艺术特色,把自己对于每一幅作品的理解感受、审美情趣、道德理念、文化修养,用精湛绣艺,通过苏绣作品默默地透析着,传递着,感染着每一位欣赏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论欣赏者处于何种文化层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你细细观察,潜心揣摩,从茫然无知到逐渐理解,最终在心中产生共鸣,所得到的美感愉悦,都是任何其他美好感受所无法替代的。也许视角不同,对作品背景的了解程度不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苏绣这朵名花释放的美是有目共睹的,能陶冶人情操是公认的。
  
  其实,美,并不遥远、并不抽象;美,近在眼前、就在李绣坊。
  
  木渎印象
  
  这里,有越王勾践藏西施的灵岩山。这里,曾六次留下乾隆皇帝的足迹。这里,就是江南古镇——木渎。木渎本是一条河流的名称,春秋战国时代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下扩建宫苑,令四方运来上等梁木。木材堆塞河道,故称为木渎,以后镇也改为木渎镇。
  
  木渎镇边的灵岩山高182米,因山势挺拔奇秀,多球状似灵芝奇岩怪石而故名。传说越王勾践、范蠡被囚禁于此,山上吴宫遗址多,也与西施有关。山顶的灵岩寺就是当年的馆娃宫,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木渎镇除留有众多的吴越史迹外,还是一座小桥流水人家、古宅园林众多的“园林之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山水园林、寺庙园林等30余家处,最出名的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明月古寺等。园林的主人,有的是读了书的官僚,厌倦了官场的倾轧,便从那如履薄冰之处退出,躲在精美的园林中逍遥自在,颐养天年。也有的是商海里的弄潮儿,尝够了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刀光剑影,想到自己口袋里有了沉甸甸的银子,能安安稳稳吃几辈子,就学着陶渊明的样子,不过是在自家的园子里,把酒东篱、醉卧菊丛。也有不少官场老手,熟练地收刮民脂民膏,用以兴建私家园林,生前合家老小享用,死后也能流传百世。如今,园林的主人变了,惟有那饱经岁月风霜的建筑物,对走进园林的每一位游客默默地述说着历史
  
  新旧融合的景观是沿马路开放式古镇的一道特色风景。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古风古韵的手工作坊,披红戴花的婚嫁盛典,听到演绎着古老传说的丝竹评弹,可以在临水的古老茶肆里品茗,吃着传统的年糕米团,也可以看到西装革履、时尚不输城里的青年男女,还可以到歌厅舞厅去潇洒一回。
  
  而木渎老街则一色明、清建筑的民居,沿街的店铺规模都不大,许多商品也就是手工劳动产品,自产自销,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像竹器、木器、铁器、酒坊、酱坊、油坊,还有工艺较强的车工、木雕、竹雕、根雕。也有些老字号、传世老店,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更有随着行情的变化而改变经营内容的一般店铺。街道两侧商店毗邻,每个店铺少则一间,多则三至四间。沿街的店铺大部分是敞开式的,店面是一色可以装卸的木排门板。早晨开店卸下门板,柜台沿街而立,尽可能接近和方便顾客。也有封闭式的,如药材店、饰品店,沿街只开一个大门,内有天井,然后是柜台。沿街的店楼一般通排开窗,窗下木裙板,花栏杆,落地长花格窗,用吴王靠作栏杆。店楼楼面往往比楼下墙面挑出一米多,既扩大了楼上的面积,又给底层做了遮阳避雨的廊檐。石板路,木制门面、木柜台、木拦杆、木窗、出挑的店楼、挂着各种各样的招牌。陈列着不同商品的柜台就在你的身边,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从借宿的胥江消防器材厂到李绣坊不通公交车,每天早上六点我们就出发,虽然徒步好几里,可也不觉得有多远。清晨,镇上的小河里塞满了四乡的来船,几乎看不见水面。薄雾朦胧中菜市早已展开,人挤人,篮碰篮,深蓝色的人群是主调,多半是农民,他们送来新鲜的鱼虾,不时发出高音和低音的鹅鸭,诱人的瓜果,碧绿的蔬菜。
  
  临水老街的茶肆里,一大清早就很热闹。茶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翁老媪,他们慢悠悠地品茶,边喝边看着忙碌买卖的人们,他们自己不需买什么了,已经放下了辛劳人生的包袱。我觉得只有他们称得上是茶楼的灵魂,不必再为生活奔波,不必再为时间所困,颐养天年,享受人生。平常、平淡、平静的心态,使得那些嘴瘪牙缺、顶秃童山,但鹤发童颜、眉毫长寿的老人家,喝到尽兴那一刻,得大自在大解脱的有之,呈半仙之体、得禅悟之意的有之,那种舒坦、写意、快乐的神情,好让人羡慕。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他们那把年纪?如果可以,自己能不能像他们那样洒脱、自在?
  
  老街不是笔直的,略略有些弯,但不是老人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少女笑得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在被高楼簇拥着宽敞的柏油马路上行走,似乎走在一具巨大的僵尸上,紧张、空虚、不知所措。而漫步于狭窄的青石道,穿行于能看到岁月痕迹、触摸历史脉搏的老建筑,一种久违的气息扑面而来——纯朴、温馨。清秋习习的凉风,夹带着丝丝缕缕河水的腥味,拂去了身心的疲倦,感到无限地放松和自在。这个时候,老街分明像河流一样,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踏出阵阵水花。
  
  傍晚,在花绷前坐了一天,眼花了,脚麻了,为了放松筋骨,绕过古镇开放的街道,穿越弯曲、安静、封闭的小巷,想看看庭院深深的姑苏人家。白墙、灰砖、黑瓦、栗色的门窗,几棵虬劲的老树,见证了古老的历史。班驳的围墙上垂挂着藤蔓,修竹、水井、半掩的宅门、懒睡的花猫、可爱的小狗,乘凉的竹椅,木盆中井水浸泡的西瓜,老人手中那慢慢悠悠的芭蕉扇,呈现一幅安逸悠闲的风情画卷。这一切,不管你是当地人,还是异乡客,都会有一种亲切感。
  
  夕阳的余辉一洗晨间的热闹,使小河变得宁静、安详,河里是空荡荡的了,但并不空虚,躬身河上苍颜班驳的古桥、临水而筑粉墙蠡窗的民居、绵延的石驳岸,还有驳岸上镶嵌的如意形缆船石,都倒映在水中,如诗如画。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水乡人不会介意,可我却情不自禁驻足、流连。这些渗透了吴文化,见证了沧桑变迁的灰瓦、飞檐、驳岸、缆船石、水码头,和南京的古城墙一样,让我失陷于回忆和思索……
  
  每天横穿古镇。有一点让我感触很深:木渎镇上名人、达官贵人、高冠博带的读书人不少,府邸从外面看很平常,即使生活得非常优裕,也不显山露水,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黑色的木门一直紧紧地关闭着,可以这样长时间展示旧时生活和风格的门楼是谁家的?谁家的门楼似乎想敞开却欲语又止、如此守住它的沉默与秘密?但只要你询问,就会得到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推开木门,你会看见内部庭院深深,懂得欣赏和享受的他们,既会将园林经营得像居室一般幽雅,也能把居室构筑得像园林一样精巧。和南方地理环境不同,北方出将才,宅院也气派,身价一目了然,豪爽写在脸上,霸气门楼体现,也许地域文化的差异和陶冶。北方人大气、信义,南方温柔,矜持;北方人耿直,爽快,南方人稳重、委婉。所以,驰骋疆场、戎马一生的将军大多来自北方。而出自江南水乡的状元才子,在险恶的官场中几经沉浮,体会了“高处不胜寒”,隐退的、告老还乡的,沉没、沉静、沉淀自己。从府邸外观设计十分注意和外围环境的协调和融洽来看,我觉得,成熟了的不仅仅是人生履历,同时渗透的,还有洋溢着地域特征的人生哲学。
  
  准确计算,我们母女在木渎生活了整整十天。走过严家花园、榜眼府等,走过灵岩山,我们也说“一定抽一天好好逛一逛”,可一旦拿起针线,就忘记了一切。也许,这,就是苏绣的魅力……
  
  按理,我没有资格谈木渎,因为所有的景点一个都没玩,对吴文化的了解只限于书本知识,没有游历,无从游记。即使只是肤浅的所见所闻,也足以使我爱上这里。她的青山秀美、碧水萦回;她的老街梦幻、园林精巧;她的丝竹评弹、奇葩苏绣;她的民风古朴、吴语温柔,无一不使我魂牵梦绕。我很羡慕古镇人那种夜晚枕着河水酣然入睡、清晨拌着早市喧闹醒来的简约生活
  
  木渎,就像一盘鲜美的莼菜,清新爽口;更象茶肆飘溢的碧螺春,清香诱人。这种对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向往,根植于心头,渗透于岁月的缝隙……
  
  竹清
  
  2004年9月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1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