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文化评论《罗生门》

文化评论《罗生门》

散文
时间:2014-07-03 14:16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半指沙漏点击:
        

  浅析《罗生门》之谎言世界
  
  ——透视人性与道德沦陷处
  
  电影名称:《罗生门》
  
  年份及荣誉:1950年拍摄完成,1951年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将,奥斯卡荣誉奖
  
  片种:惊悚/犯罪
  
  导演:黑泽明
  
  演员:三船敏(饰多裹丸)
  
  京真知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武士)
  
  【剧情剪影】
  
  黑泽明的灵感来源于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悬疑的人案透视人性的险壑,谎言的油然而生是电影的高潮,不愧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0部影片”之一。踏进充满谎言色彩的罗生门,感受不可信赖的人心,解密多裹丸,真砂,武士之间的悬疑世界,静静思索欧美为何当年会掀起“黑泽明热”?
  
  时光逆流回12世纪的日本。风雨交加,烟雨楼阁,屏障似的乌云笼罩在罗生门上空。若隐若现,憔悴的背影,在风中飘摇,雨无情地打湿了他们那衣衫褴褛,聆听行脚僧,樵夫,杂工正窃窃私语,樵夫回忆了3天前去山上打柴的一幕场景:一个男人的尸体横在树丛中,令人惶恐,于是官署处报告。强盗,是纠察使署这样不费吹灰之力抓到的:他是个有名的大盗,出没于兵荒马乱之年代,殊不知饮了山沟里的毒水身心颓废,轻易陷入了督察的圈套。
  
  牵动人心的审问在霭霭烟波中拉开序幕。“什么?问我看没看到过长剑什么的?没有,什么都没看见。枝上挂着一顶市女笠,地上有顶被踩坏的武士帽,尸体旁边有断绳子,在远处的草堆里有一个红色的头饰。是的,遗落在那地方的东西的确只有这么一点,是的,是的”。樵夫面对官府的审问试图表现出万分的淡定,但可惜僧人的口供与他产生了本质上的冲突“男的幺,不但带着长剑,还带着弓和箭……性命什么的只不过像朝露一样,真是可怜啊”波澜起伏的部分必定属于多裹丸。他自述道,自己倾心于真砂的美貌,使尽阴谋诡计骗取真砂的丈夫武士,将其束缚于树丛神秘处,趁机占有真砂。可是真砂想在二人决出胜负后,决定自己和谁在一起。自己抵制不住女子倾城美颜的诱惑,拔刀刺向武士的胸膛。真砂消失在云霭中。
  
  然而真砂在纠察使署处说到因多裹丸非礼自己,她遭到丈夫的排斥于是扑向武士,昏睡了很久。醒来后丈夫已离开了自己,一把短刀夺去了丈夫的性命,自己自杀未遂。但她同样活在话语的矛盾世界中,行脚僧在口供中说到,真砂被武士纠缠得难以脱身,冲动之下杀了武士,却不知如何摆平尴尬的场面,选择了逃跑。
  
  话语矛盾只会愈演愈烈,矛盾处随时会有真相浮现。大雨滂沱伴随着弃婴的哭泣声。樵夫也许因谎言而惭愧,杂工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矛盾的其中一个症结点。冥思苦想片刻,总会发现自己昔日的污点。樵夫抱起孩子,烟雨化为泡影,踏着晚晖的余光离开了谎言世界。行脚僧感动道:“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艺术视角】
  
  正如君豪先生在《“罗生门”哲理与思辩》中所述说的:“我一直觉得罗生门不是一部叙事电影。”多重矛盾的存在,值得我们一一去纠其症结。“男子的尸体上是否插着一把长剑?”“是多裹丸为了和真砂在一起杀死了武士,还是真砂为了摆脱纠缠杀死了武士”……每个问题抛出的瞬间,都可以达到众说纷纭的效果。一个人说谎,自然而然就会诞生一个矛盾。叙事手法对一个故事的层层剖析,矛盾所引发的思索极具哲学思辩意义。黑泽明注重截取矛盾存在的画面,话语片段,提炼罗生门中的生活细节。人物的语言不仅仅为简单空洞的对白,而是构画了每个人接受审问后复杂的心理活动,樵夫对于长剑的审问反应过于激烈,真砂激励掩盖自己杀了武士的不争事实,直至行脚僧道出“武士借女巫之口说出的话”时,几个主要矛盾都真相大白了,犹如一个解密的过程,拥有严谨的逻辑哲学思维,这便是一个追求真理的漫漫长路。
  
  可以说《罗生门》挖掘出了人性深谷中最丑恶的一面;却有人对此质疑,重在宣扬客观真理具有至上的魅力,客观事物决定主观活动,人的精神活动永远主宰不了世界,有力证明了“唯物论”可实践性。导演巧妙的构思让观众对主题产生了异彩纷呈的理解,全方面多角度地认识《罗生门》,表面上是一个残酷的人间地狱,充满谎言的道德沦陷处,被利益充斥的自我领域,辩证地看客观世界,人的意识永远都会依赖着它。
  
  电影除了巧妙地体现哲学思辩艺术外,在气氛的渲染上颇有艺术韵味。雨,雷电象征着暴风雨来临,困难骤然逼近,情况窘迫,开场白的象征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为电影奠定了批判世俗,蔑视谎言的格调。电影中多处意象与情景相互照应,雨是兵荒马乱,人心凋敝的写照,风是矛盾未得到解密,情况繁杂的照应,而阳光在电影的最后,为这个谎言世界奉献了一丝道德复兴的希望。意象衍生于生活,在导演的笔下与情景相互匹配,相互补充和渲染,揭开了人物的微妙心理世界的面纱,深化了听众对影像艺术元素的实际感受。
  
  意象对电影内涵的展现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动力,它是电影创作者的意向。意象不乏反映历史背景的功能,就凭借它那底蕴和象征意义,,带动观众的思维产生联想。黑泽明的电影映射了五十年代初日本昭和时期战后新旧右翼更替的不稳定历史局面。开场白的瓢泼大雨,借代民不聊生的惨状。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武士和强盗在社会地位上拥有质的差别。然而从影片中透露出的,则是武士懦弱的形象无法战胜强盗,甚至无法阻止强盗虐待自己的妻子。影片中的细节引发观众对历史的反思和拷问,名存实亡的武士道精神意味着什么?尖锐的讽刺矛头对准了社会道德,黑泽明正在急迫地挖掘纯粹的武士道精神,真挚的人性,高尚的道德。
  
  【美德拒绝谎言】
  
  谎言,即是违背心灵的话语,践踏道德良知的手段。
  
  道德的圈子里容纳不下谎言,到底它的范畴有多大?不妨从“仁”字开始细细挖掘。“仁”作为内在美德,有着广泛如原野的内涵。“幸灾不仁”“乘人之约,非仁也”对待别人,要怜悯他人的不幸,保持谦恭的姿态。“不背本,仁也”心灵深处最根本的道德准则,不能背叛。“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往往带有谎言倾向,一副谄媚姿态的人往往缺乏内心美德。“仁”可以被细化为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过度放纵时只有反求诸己,内省用到的准则来约束自己。
  
  学会内省,拒绝谎言进入自己的美德世界。主动的求仁,才能得仁,得到道德的洗礼。所谓的主动便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要做立己达己与立人达人的相互依存,谎言仅仅为了私欲,甚至损坏了他人的利益。反省,以人心为己任,呈现生命的真实状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可以自然达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德巅峰。
  
  仁者会自觉地拒绝谎言。“好仁者”任重而道远,为道德奋斗不止,并致力于道德的根本。“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却足为其社会之中枢,却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却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反思社会道德】
  
  生存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你最关心什么话题?社会学家会回答你“道德”。道德体现文化的色彩,文化的内涵底蕴决定道德风尚是否可以教化人心。中国的道德体系扎根于异彩纷呈的思想文化中,道德是儒道墨法共同推崇的至上境界。反思今日,似乎褪去了当年的色泽。
  
  沸沸扬扬的佛山“小悦悦”事件,拆穿的是道德丧失的悲剧。一
  
  个两岁儿童遭受两次碾压,失去18次救助机会,行人漠视绕行。道德崩塌,随之转向另一面,便是邪恶。罗生门中千奇百怪的谎言,就来源于人性的劣根性,利益优先时人性表现得太脆弱,道德也会像多米若骨牌般倒下,拥有连锁影响的动力。
  
  谎言破绽,道德沦陷,何以维持人性的真,善,美?在点滴小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行为规范是道德,是获得别人信任的标准,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用最圣洁的心灵收藏“道德”这种智慧。现身道德的世界,不骄不躁地拒绝谎言,勇敢地剔除人性的劣根性。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