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章邯这道历史大餐

章邯这道历史大餐

时间:2017-04-25 22:29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菜九段点击:
        
  
  章邯这道历史大餐
  菜九段供稿
  章邯在秦阵营的微妙地位及学术含量,当年作千古谁识战钜鹿时就注意到了。后来的研究发现,不仅仅是在秦阵营,就是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其地位也值得大书一笔。
  秦以军功定天下,军事一道,向来是秦的强项。秦名将辈出,凌辱六国是家常便饭,所以能最终荡平天下。司马迁为战国期间的名将立传,秦之白起、王翦明显高于六国之将,六国只有李牧不输秦将,何况秦远不止白起、王翦。白起、王翦的后辈被立传的秦将只有蒙恬。但在菜九看来,章邯的能力远在蒙恬之上。就以重要性而言,章邯更非蒙恬可比,章邯一人系秦之安危。秦之兴亡与否,可以简单到能不能打败章邯——章邯胜则秦存秦兴,章邯顶不住则秦灭秦亡。这就是章邯的事实。体现了章邯的能力出众,经历复杂,与历史的交会关系巨大,可落笔处远多于蒙恬。所以章邯应该是一道丰盛的历史大餐,让我们来细细品尝一番。
  
  
  
  本文小目
  1.章邯的名声很差
  2.章邯一出手就救了秦王朝
  3.章邯无权包打天下
  4.章邯显示了什么叫做超级凶悍
  5.章邯一个停顿,刘项就坐大
  6.章邯再度发威
  7.章邯的克星出现
  8.章邯攻杀项梁后抽身击赵
  9.章邯在赵大显身手
  10.稀奇古怪的河北之军
  11.李良何时降章邯
  12.纠缠不清的章王关系
  13.章邯可能早就接到击赵的指令
  14.章邯击赵面临的尴尬
  15.章邯被彻底打垮
  16.秦楚对决没有坐壁上观
  17.项羽可以任意处置章邯
  18.章邯成了项羽的棋子
  19.章邯战战兢兢的漏网之鱼
  20.章邯的存在让项羽有发难的借口
  21.章邯在分封中没有占到便宜
  22.项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23.刘邦反出汉中定三秦
  24.谁来看守章邯
  25.章邯的覆灭
  26.章邯存在的尺度意义
  
  
  
  1.章邯的名声很差
  章邯的历史名声不好,在汉代他就被定义为一个不合历史潮流的失败者。淮南王意欲造反时以陈胜、吴广自比,这是作为正面人物,而反对者以为贸然造反或者会沦为章邯、杨熊。表明章邯在汉代即为人不齿。据说反右时批判章乃器也捏造他攻击章伯钧祖先章邯是个投降将军。所以自古至今,章邯的名声就没有好过。但章邯浑身都是宝,随便抖抖,就会掉出很大的历史诧异。
  
  2.章邯一出手,就救了秦王朝
  在历史的舞台上,章邯的异军突起是一个奇怪场景。如果没有陈胜的狂飙突进,章邯就根本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后,迅即打进函谷关,差点打下咸阳,怎奈秦的气数未尽,出了个章邯,只手拯救了秦王朝。
  章邯原本就是个地方官员,其官职少府,按古书上的说法,就是个管财税的,没想到在军事一道上之厉害,胜过整个秦朝的军事将领。章邯在朝中有点人才错配的味道。大概秦的战争人才过于丰厚了,所以章邯就是一个被长期闲置的军事人才。一直到秦王朝遇到灭顶之灾之际,章邯的潜能才得以发挥。
  从陈胜起兵到周章打进函谷关头尾只有三月,实际上可能不足两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秦当局可能连神都没回过来,周章大军就兵临城下了。秦二世的朝廷才知道大事不妙。好在当时朝中还有章邯这样能吏,让秦王朝渡过了这个危机。因为天下太平了一段时间,关内是秦之统治核心地区,平时并没有太多的守备部队,而周章的部队号称百万,实际上几十万规模,且士气正盛,仓促间朝廷到哪里找到可以抵挡周章大军的秦军呢。章邯挺身而出,建议先临时用为秦始皇修陵及修宫殿的劳工们抵挡一阵子。这大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估计周章部因为进军过于顺利,有轻敌思想,居然被章邯临时拼凑的抵抗力量打败。开始并非惨败,只是进攻势头受阻。但在势如破竹惯了的进攻军方面,势头受阻即为大败。周章部并不因为受阻就退出函谷关,而是心有不甘,又在关内盘桓了一段时间。秦王朝得到喘息之机后,又调动大量正规军向周章的来犯军进行反攻。周章所部到底是以临时纠集为主,不是秦军的对手,最终大败出关,周章身死。虽然章邯反击取得最终胜利是靠关内各处汇集来的正规军,但如果没有章邯临时组织起抵抗,反秦武装就会即刻掀翻秦王朝。
  3.章邯无权包打天下
  章邯临征集劳工击退周章,本身就是天才式的举动。经此一役,章邯取得了秦王朝的军事话语权。在朝廷方面重用章邯也很正常,既然初试得手,索性让你继续练下去。大概从此章邯就从一个税务官员正式变身军事将领,并主导对关外南线的反秦武装作战。
  注意,章邯并不是整个秦军的指挥官,只是南线指挥官。换言之他不负责包打天下。当时的军事分工好像有点类似日后的刘项,章邯的主要分工是黄河以南的清剿。黄河以北的作战,秦朝交给了王离。这与两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章邯在关中击退周章后,出函谷关攻击关外反秦武装,其作战线路与出兵线路正好在黄河以南。王离原本在上郡一带驻扎,因关外皆反,王离率边防军内调镇压,走的是井陉一线。这一线激起了李良之变。王离主要战赵,也没有记录到什么战功,记录最多的是章邯。
  4.章邯显示了什么叫做超级凶悍
  章邯强力登上历史舞台,一冒头就峥嵘毕露,成为秦王朝最锐利的爪牙,不仅秦王朝没有提前谢幕,反而让关外反秦武装吃足了苦头。
  斩杀周章后,章邯率军扫荡关外陈胜武装。恰好吴广部发生了内哄,田臧以吴广领导无方为名杀害吴广,然后委派李归守荥阳,自领精锐迎击章邯,旋即被章邯击败身死,章邯随即攻击李归得手。陈胜部的邓说、伍徐更当不住章邯一击,章邯大军就逼近陈胜。陈胜见部属作战不力,亲自出马,监督张贺迎击章邯,当然不是章邯之敌。陈胜兵败,退到汝阴下城父,为其御者(管出行用车官员)庄贾杀害。自击退周章到扑灭陈胜,前后跨度只有四月,实际上可能不足三月,章邯之凶悍高效可见一斑。
  
  章邯的速胜应该是能力上胜利。在刘邦、项羽起来之前,还没有人能与章邯匹敌。这个真相应该是菜九首次指出。陈胜之起至失败身死,前后只有半年时间。其兴其败都非常迅速,司马迁指出陈胜失败的原因是陈王故人也离陈王而去,另外任用苛吏,使部下寒心。这固然是一个解释,但肯定不能解释全部。菜九以为,陈胜之败是败在人才方面不如秦。陈胜时期的陈胜一脉没有人能与章邯抗衡,所以陈胜的失败也是天意与气数使然。如果反秦大业可以划阶段的话,陈胜算是完成了第一击,居功至伟,灭秦一事,必须待刘邦、项羽成长起来后,才得以完成。
  
  5.章邯一个停顿,刘项就坐大
  陈胜身后的楚地军事动向,菜九有一个感觉,即章邯扑灭陈胜后,对楚地的军事打击有所放松。这里可能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章邯部连续作战,亟待休整,这样的军事问题可请行家一议;二是陈胜覆灭,楚地的军情顿减。两个因素一集合,章邯就进入了低作战期。只是楚地当时烽火遍地,陈胜身亡,其大股武装被歼,也不过使其烈焰有所减弱而已,时不时会再度升腾。陈胜的部下吕臣很快就卷土重来,杀庄贾夺回陈。虽然在秦军的打击下,吕臣退出了陈,但很快又纠合了黥布破秦军而收复陈。吕臣与黥布所破秦军肯定是章邯之部,可能不是章邯之主力,如果是章邯主力,他们会继续盯住不放的。但章邯主力对吕、黥们的活动应该有所打击。从吕、黥日后投靠项梁来看,他们此前的胜利没有得到扩大,他们在胜秦之后向东转移,估计是受到章邯的压迫,只是这样的军事行动没有被记录。
  
  章邯这个停顿间隙刘邦、项梁壮大了。陈胜身后,楚之法统无着落,陈胜原来支持过的秦嘉立景驹为楚王,继续与秦对抗。不过秦嘉所部力量单薄,难成气候,形不成凝聚力,其自立为王,只是招徕祸端加速覆灭之举。景驹的不成气候,章邯根本没有展开对景驹的作战即为明证。所以陈胜部将召平明知陈胜已经败亡,也不去投靠景驹,而是假冒陈胜的名义,赐予项梁楚上柱国名号,令其过江击秦,由此项梁进入到反秦战局中,楚地为之一振。
  外国研究者曾经说,项氏进入反秦格局,表示职业程度高的军事人才提升了反抗的专业水平。此论差矣。陈胜的起家部队是职业人员居多,吴广之死,也是军事业务不足以服众的缘故。所以陈胜所部不存在军事素质不足的问题。他们的突出问题是他们与章邯的能力落差。到了项梁进入反秦大潮,楚国需要面对的还是章邯的个人能力。项梁在与章邯首次接战,就吃了败仗。这个时候有点尴尬——项羽被派出作战了,刘邦还没有加盟。很快项梁平定了楚地内部的纷乱,消灭了景驹,统一了楚地军政号令,然后开启了项羽、刘邦对秦作战的节奏。
  6.章邯再度发威
  项梁虽然对章邯作战落了下风,但在政治上完成了对楚内部的肃清,可以有所作为。此时,他接受了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孙心为楚怀王,将其安置在偏后方的盱台,今天的江苏盱眙,算是君权虚置,自己大权独揽,部署对秦作战。
  项梁立楚怀王时,章邯结束了休整期,在重点平定魏地的叛乱。魏本身是从楚分出来的,是陈胜部将周市扶持了魏王咎。陈胜覆灭后,在秦的打击表上,魏排在了前列。其实魏并没有多少实力,只是占了个国的名号。估计在秦当局的立功评估体系中,平息一国比镇压真实的实力派要诱惑大。所以即使战胜了项梁,章邯还是没有盯住楚军,而是将打击锋芒瞄准了魏国。在秦的打击锋芒下,实力不济的魏赶紧找齐楚救援。齐王田儋亲自出马救魏,而楚正在忙于立楚怀王等事宜,只是让项巴等偏将救援。但齐楚魏三国的军事实力也当不住章邯一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的章邯至此大开杀戒,接连破齐魏联军,杀齐王田儋,逼死魏王咎,相当于一举灭了齐、魏两国。史料中没有秦胜楚援军的记录,估计楚援军也被击败了,否则魏不会亡。魏地无王降秦,齐军主力覆灭。田儋弟田荣收拾残兵,又被章邯追围于东阿,应该就是那个出阿胶的地方。而齐之国内又另立田假为齐王,重走闭关锁国之路。章邯兴起,秦差点就要重演荡平六国的一幕,感觉其取胜太风卷残云了。但随着刘邦、项羽的崛起,章邯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7.章邯的克星出现
  刘邦、项羽作为秦王朝天敌的出现,确实是一大奇观。此二人此前从来没有军旅生涯,项羽曾私下接受项梁的军事培训,但因不耐烦只学了个半吊子;刘邦更是连军事的边都没有沾过。就这样两个人,在非常复杂艰苦的反秦战事中,居然从来没有吃过败仗,即使面对章邯,也是如此,算是奇事一桩。刘邦在加入项梁之前,与章邯部也数度作战,只是刘邦当时的规模很小,所以作战规模也小,不可能与章邯主力决战,但从未败仗也是一个奇迹,毕竟对手是章邯啊。章邯也正因为遇到刘项,才破了不败金身,开始走下坡路了。
  项梁安顿了楚怀王之后的统一部署击秦,对手就是章邯。楚方的主打就是刘邦项羽。刘项第一次联手出击,就给章邯沉重打击,连续胜了两次,而且是大胜,甚至胜得相当轻松。
  
  打败章邯之后,刘邦、项羽联手西进。章邯留给项梁处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刘邦项羽的脱离是一个冒险之举。因为章邯是秦王朝的最重要依靠,如果彻底击败章邯,灭秦大业即可大功告成。大概是经验不足,也是因为赢得太过轻松了,楚军开始轻敌,楚军上下以为章邯受到沉重打击后就玩不出花样了。于是战斗力最强的刘邦、项羽向西略地,放章邯在定陶、濮阳一带盘踞,最终铸成大错。
  
  8.章邯攻杀项梁后抽身击赵
  就在刘项消灭李由的同时,秦军从关内给章邯大举增援。得到增援的章邯夜袭项梁得手,杀败楚军主力,项梁战死。史称,项梁骄傲大意,不听宋义劝谏而败。但在菜九看来,因项梁与章邯的能力有落差,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项梁应该不是章邯之敌。所以听不听劝谏,可能对其最终失败不是最要害的。如果项梁把刘邦或者项羽任何一人放在身边,就不会有如此下场了。
  项梁是楚地的军政主心骨,击杀项梁,章邯在楚地算是大获全胜。本来章邯可以继续在楚地清剿反秦势力,可能因为赵地战局需要,章邯没有在楚地进一步作战,而是北上击赵。
  项梁之败给楚阵营造成巨大的震动,楚军士气受到极大打击。其实北上之前,章邯所部距刘邦、项羽的楚军不远,如果刘邦、项羽选择拦截,章邯肯定招架不住。提前斩断秦王朝的利爪这一历史机遇,又让刘邦、项羽给错过了。
  章邯之所以在甫一击杀项梁就急忙赴赵参战,其中的原因或者也有避开刘邦、项羽的成分。因为高手对决,一交手就知道深浅。章邯出师以来没有遇到敌手,直到遇到刘项,就知道这些人不容易对付。所以击杀项梁后,正好朝廷有命令击赵,李良也派人来约其渡河,他也就冠冕堂皇地离开楚地。如果楚地因为没有主心骨而陷于混乱,正好可以在解决了赵之后再处理楚的问题。但楚怀王心没有给章邯这样的机会。
  9.章邯在赵大显身手
  因为项梁之败,刘项二人丧胆,所以在可以邀击章邯的时候,他们可能选择了避战,快速退守到彭城一带。章邯逃过一劫后,就到赵地大显神威,王离久战不下的赵王君臣,章邯一介入就立即屁滚尿流落花流水。《项羽本纪》的话来说,当时形势是,“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閒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陈馀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张耳陈馀列传》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
  看来王离很长时间搞不定的事,章邯一出手就搞定了。
  
  10.稀奇古怪的河北之军
  《史记》提到章邯过河之后,数度出现“此所谓河北之军也”,指的就黄河以北复杂的军政局面——反秦势力有好几拨,秦势力也有好几股。相互之间的错杂形势与态势,从古至今,就没有人弄清楚过。菜九也弄不清楚,但打算理出一点头绪来。
  赵地的军政之乱,局面堪比整个时代之乱,且即使发现其乱,也没有办法理清。在菜九看来,在章邯介入之前,赵地至少存在四种力量,一是王离为首的秦军,二是赵王歇与张耳、陈馀部,三是李良一部,四是武臣余脉如司马卬部。这是可以找到行迹的。找不出行迹的应该还有若干。上述几路人马尤其前三部相互争斗,其中占优势的秦军居然一点搞不定。
  根据李良奉武臣之命击秦于井陉道遇阻来看,在赵秦军是从关内出井陉道击赵的。这支秦军是镇守边防秦野战主力,领军首脑就是王离,负责北方的平定。因击秦受阻,李良撤军激起杀害武臣事件。武臣死后,张耳、陈馀拥戴赵王歇,他们与李良形成对峙关系,相互之间打得一塌糊涂,赵地陷入乱局。即使这样,王离的秦军在赵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赵国反秦势力一直没有搞定。赵地到底发生了什么,朝廷会不顾战略分工,调章邯北上。因为缺乏史料,只能推测。可能正因为菜九描述的情景,朝廷才会让成绩斐然的章邯介入赵地。这个情况历来没有受到指认,但应该是实情。因王离在赵旷日持久而没有像样的成绩,这样的表现或者招致秦王朝的不满,至少朝廷失去耐心,于是有意让章邯介入赵地,以便推动在赵战事。
  11.李良何时降章邯
  根据《张耳陈馀列传》,章邯入赵是在李良归降章邯之后,这一点毫无疑问。而李良归章邯又是在立赵王歇之后,这就有问题了。问题在于之后多少,这一点最为关键。一推敲情况就复杂了,因为李良击杀武臣的时间,《秦楚之际月表》定为秦二世二年十一月。张耳、陈馀立赵王歇也记于此月。但李良不可能在此月或下月投降章邯。因为击杀武臣后,李良应该在赵地占优势,张耳、陈馀扶持赵王歇,在短时期内势力还超不过李良,所以即使李良最后被逐走,也需要时间。而且那个时候,陈胜还没有平定,章邯也没有精力与心情顾及赵地的事。王离军战赵还基本没有开始,秦赵高下未分。所以李良失败的时间纯属误记。
  李良袭死武臣后,在赵的日子也不好过,秦赵双方都对其开战。最终李良应该败于张耳势力,而没有败于王离。
  李良与张耳、陈馀作战落败的时间无法确定,李良投降章邯,肯定不是在赵立不住脚,而是在赵看不到前景才作出的选择。因为当时赵地还是以秦军的势力最大,张耳、陈馀也没有多少精力与兵力死死缠住并打垮李良。无论李良还是张耳们,他们相互缠斗的同时也要对秦军作战,他们的内耗如何进行很成问题。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齐的因素介入到赵地。齐王田儋死了,田儋弟田荣逐走田假立田儋子田市为齐王了,田假奔楚,田假将田角、田间奔赵,这个时间应该在章邯击赵前,具体应该是秦二世二年七月前后。可能齐势力加入到赵王歇一边,使得赵王歇与李良的争斗占了上风。最终李良失利,估计也只是取胜无望,而不会被打到惨败无以立足。当此之际,李良可能选择投靠秦军,估计李良也看不上王离的军事能力,所以在与张耳等作战落败后,舍近求远投降了章邯。关于李良投降章邯的具体时间史无明证,但应该在章邯击赵之前不久才对。
  李良没有投降在赵秦军而是投降了章邯,也表明李良虽然在与张耳等争斗中落了下风,但没有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才能择机投降章邯。这虽然是菜九推测的一家之言,但在情理上也能说得通。所以李良投降的时间也未必是章邯已经到了赵,而是事先派员与章邯沟通,得到章邯的认同。章邯以此为契机,移师战赵。这也是章邯一到赵地就建功立业的根据。这个时间甚至可以提前到项梁覆灭之前。
  
  12.纠缠难明的章王关系
  因为史料中明确记载章邯令王离云云,后人以为章邯与王离是上下级关系。实则不然。(本纪称章邯令王离、涉閒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章邯与王离的关系非常畸形,不是后人认为的那样谁隶属谁。虽然章邯能力强、战功大,但王离地位高也是不争之事实。王离是秦少有的几个封侯之人,在秦始皇时期王离的名字就上了泰山石刻。所以章邯介入赵地战事应该不是他个人的意志,而是秉受朝廷的旨意,否则将吃力不讨好。换言之,没有朝廷的指令,章邯过河击赵的做法是无法理解的。要让菜九说,章王的关系是平行关系,章邯是支援性质。但王离高于章邯的爵位,可能对二人的行动起决定作用。
  章邯在赵一举奠定优势,以章王两部的武力,消灭赵王君臣残部应该是轻而易举的。这个时候章王二人的畸形关系起作用了。资料上看是王离在主攻钜鹿,章邯负责供应。实则是王离再也不让章邯插手最后一战。如果章邯是王离的上级,可以直接让王离滚开,免得碍手碍脚。王离之所以坚拒章邯介入钜鹿战事,原因也很简单,他要拿下赵王君臣,一雪前耻。如果赵王君臣再让章邯拿下,他在官场上就不要混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从王离围城,到王离被擒,几个月的时间,王离并没有完成攻占钜鹿这样的战略目标。如果换了章邯,钜鹿应该守不住了。
  
  13.章邯可能早就接到击赵的指令
  虽然章邯是在项梁死后才击赵,但菜九以为,这个行动不是他的心血来潮,而是有上峰的命令,并且不是行动前才收到指令。可以大致推算一下这个指令的时间
  章邯败于刘项前不久,刚刚完成了灭魏之战。灭魏的同时重创了齐楚援军,其中齐王田儋战死,齐国也亡了一半了。考虑到日后章邯的击赵,估计在灭魏前后这段时间里就收到朝廷让其击赵的命令,只是魏地楚地齐地战局不明朗,章邯一时抽不出空。为什么将章邯接受击赵指令定在这个时间。是因为此时距陈胜覆灭已达半年,章邯一线捷报频传,而王离那边没有像样的战绩。朝廷应该知道,赵地的反抗力量,规模不算浩大,所以有让章邯介入的动议,只是时间可能没有具体限定。就在章邯灭魏后不久,楚军的刘项就强力打过来了,此时章邯想走也走不掉了。直到击杀项梁,章邯才有抽身的机会。
  章邯在楚解决了项梁,算是歼灭了反抗势力中最大一股,但离平息楚地还差得很远。从章邯北上这个时间点上来看,大河以南的反抗烈火远没扑灭。楚怀王还在,楚军主力刘邦、项羽还在,而且项梁立的韩王成虽然没成气候也还在活动,黄河以南反抗形势的严峻没有彻底改观。如果章邯想继续平息楚地武装,是否可以拖延北上击赵的指令,这是值得探讨的。王离分工于黄河以北,肯定不愿意章邯插手。在这样的前提下,一定是秦朝廷催促章邯北上,章邯才前往赵地的。正好赵地有李良一股有意投降章邯,章邯在权衡各种条件时机后就过河战赵了。
  项梁战死,楚地似乎要进入群龙无首局面。陈胜死后,楚地就出现过这样的局面。所以这个前景也是章邯脱离楚地的心理预判。如果楚地再度陷入无主的混乱局面,对秦王朝是非常有利的。章邯等人可以处理完赵地,再来处置楚地,这或者也是章邯的如意算盘。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刘邦项羽黥布吕臣都恐慌的情况下,闲居在盱台的楚怀王居然挺身而出,一举安定了楚地的局面,然后部署击秦。人还是这些人,对手还是这个对手,楚怀王上任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灭秦大业。具体的解析可以参见菜九段生为亡秦楚义帝。就以用人而言,楚怀王将刘邦、项羽分开来使用,显然强于项梁将两人合在一起使用,项梁之举未免显得重复设置了,浪费资源。楚怀王所为,非章邯所能逆料,又是一个意外的场景,这就是天亡秦因素。就章邯而言,本来是举世无匹,突然天降刘项,硬生生把章邯挤得没有活路。
  还是那个老话,章邯可能是在击破项梁之前就已经有了北上击赵的打算,或者接到朝廷让其北上的指令了。只是因为当时处于下风无法脱身,直到击灭项梁后才得到北上的机会。
  
  
  14.章邯击赵面临的尴尬
  这个尴尬还是章王关系难处。章邯在赵面临的难题不是赵的反秦势力有多么强大,而是秦军内部的关系复杂。简言之,王离的能力差但地位高,且赵地归王离主导;章邯能力强但地位低于王离,这样的情形,即使有朝廷的命令,也会疙里疙瘩的。
  以此情形为考量,对章邯的停顿及后续行动就多一层理解。
  
  章邯一介入赵地战事,迅速就占据了上风,赵之反秦武装受到沉重打击,这样的局面是王离不愿意看到的,太相形见绌了嘛。估计王离很快发难,制止了章邯进一步的作战行动。否则,赵王君臣很快就会被擒斩。章邯正战斗顺手,突然叫停,肯定不爽。估计这里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成分。正因为双方无隶属关系,所以上下级关系也不确定,各干各的成分明显。最终章邯与项羽作战失利,直接就撤退了,根本不管王离了,完全符合菜九的定位。
  朝廷让章邯介入,王离不让章邯插手,章邯左右为难。但王离也无权驱章邯离赵,所以章邯担任了支援性任务,包括狙击诸侯援赵。但这个狙击任务章邯并不上心,以致钜鹿城外的诸侯不少。除了赵代燕地诸侯,齐楚诸侯都应该是从章邯的警戒线过来的,章邯明显失职。齐诸侯可能是不满齐田荣闭关自守政策的齐将擅自援赵,楚诸侯可能有无归属的陈武及刘邦集团的吕泽,各路援军都集中在钜鹿以北,未敢求战,王离没有管诸侯,章邯也不管。王离不管,是他合力攻钜鹿,顾不上。章邯不管,可能有消极成分,因为对当时的情状非常不满,选择了不作为。否则,如果章邯前去攻击诸侯援军,估计诸侯援军抵挡不了。但章邯没有这样做。
  设想一下当时情形:王离围赵王君臣于钜鹿,各路援赵人马与秦之围困军在钜鹿城外对峙。章邯与各路援赵军没有接触,但其形成的威慑作用,使得各路救援人马不敢轻举妄动。期间只有陈馀应张耳之请派出五千人马救援,转眼之间便被秦军歼灭。这个秦军应该是王离的围城军。这到底是王离军的野战能力强,还是赵军水平低,估计是后者。
  15.章邯被彻底打垮
  此前钜鹿城下已有几路黄河以南的援赵诸侯,章邯没有拦截成功,也许跟援军的规模有关,规模过小,章邯没有发现,或不以为意。章邯的真正考验是项羽的援赵大军。《项羽本纪》称项羽令黥布、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表明章邯在与项羽所部决战前,就没有占到便宜。待到项羽主力过河后,章邯更没有取胜的可能了。《项羽本纪》称项羽大军“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閒不降楚。自烧杀”,明显有误。因为项羽大军与王离军之间有章邯阻隔,无论是破釜沉舟也好,九战也好,对手都应该是章邯。因为无论河南河北,秦的主要依靠就是章邯,只要拿下或击溃章邯,秦即无能为力。章邯在项羽的强力打击之下,顶不住了,径直撤退了。于是王离就彻底暴露在诸侯军力之下,并且被包围了,插翅难逃,迅即覆灭。
  此役的经过应该以《张耳陈馀列传》为准——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閒自杀。
  只是此役章邯失败之惨,可能较上次刘邦项羽的打击还要厉害,这回不止是伤了章邯的元气,也伤了心气。章邯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王离被俘后,秦之河北军事首脑也没了,估计关外的军事指挥由章邯一人担当了。而诸侯主力在河北,河南的战事章邯也管不了了,最终章邯也只是秦之河北的军事指挥官。
  
  16.秦楚对决没有坐壁上观
  前面说过,章邯部只是在钜鹿外围给王离作后勤支援,当然也有隔绝黄河以南反秦武装增援的任务。在项羽之前抵达钜鹿的反秦武装有不少,但慑于秦军的威力,都不敢贸然出战,只是囤兵于钜鹿之北伺机观望。当项羽的援赵军过河与秦军主力对决的时候,战场离先前抵达的反秦武装之间隔着整个钜鹿城加上秦军的重围,估计距离至少有几十里路。所以先期抵达的反秦武装不可能看到楚军与章邯军厮杀的场面,也就不会有坐壁上观的场景。至于诸侯完全慑服于项羽,估计是秦楚决战时,诸侯有探子在附近观战,将战场实况传递给援赵诸侯了。
  
  17.项羽可以任意处置章邯
  钜鹿之战后,秦的优势彻底丧失。以往的秦强楚弱,已转化为楚强秦弱。
  项羽战胜秦军之后,在整个反秦武装中建立起了巨大威望,被尊为诸侯上将军,成了所有反秦武装力量的总指挥。这个权限甚至超过了楚怀王。因为在赵地的反秦武装都是各国的实力人物,又带了各国的主力部队,项羽取得了天下归心的有利地位。而且秦将章邯受到巨大打击之后,元气心气都极大损伤,根本无力与项羽为首的反秦武装抗衡了。换言之,秦自此就丧失了翻盘的可能性了,其灭亡已经没有悬念,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如果说自陈胜起兵后,天下之权在楚,如今这个天下之权已悄悄从楚怀王处转移到项羽处了。项羽与秦决战钜鹿之下是以少胜多,其兵员应该大大少于章邯的二十万王离的二十万。而到了入关时,项羽拥兵40万,其中绝大多数应该是楚军,估计甚至可能超过30万,这都是楚怀王陆陆续续提供的。如果说此前项羽对章邯的优势体现在士气上才气上,后来又要加上实力上,这样一来,章邯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项羽在取得对章邯的绝对优势之后,并没有加紧对秦军实施军事打击。破秦钜鹿下是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再次发起对秦军的攻击是两个月之后的事。而且那次作战的规模没有记录到。只在月表上有“攻破章邯。章邯军卻”的记录。相隔这么长时间才有急攻章邯的记录。感觉项羽对章邯的作战有不紧不慢的架式。大概觉得章邯不足虑,战胜不成问题,所以才没有采取狂风暴雨式的进攻。这个时候的章邯已成了项羽案板上的肉,真正地任项羽宰割了。章邯从当初的不可一世,到此时的完全受制于人,这个变化任谁也想象不到,但也真实地发生了。
  在秦一方面,一旦章邯无能为力,秦的战争动力也就丧失了。
  项羽对秦的战胜之功中,楚怀王的后勤支援也是居功至伟的。实际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后勤问题都是非常突出的。就以楚怀王对项羽的支持来说,从兵力不及秦军,到最后大大超过秦军,表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楚怀王随后调集输送了十几万甚至于几十万兵员给项羽,如果没有绝高的才华,是不可能办到的。
  
  
  18.章邯成了项羽的棋子
  自从章邯担纲军事重任后,朝廷已习惯来自章邯的捷报频传了。到了秦二世三年十二月的钜鹿大战后,这样的捷报频传正式绝迹。朝廷没有胜利的刺激,有的只是章邯求援的请求。这样一来,秦二世的心情肯定不好,所以一直派人责怪章邯。章邯派人回朝解释,想讨得增援,但没有成功,所以章邯只有走上与项羽约降之路。
  《项羽本纪》称章邯约降前,陈馀给章邯写了招降书,但有史料称陈馀与张耳闹翻并离开反秦阵营,那么他给章邯写信似乎于理不合。难道陈馀并非在钜鹿大战一结束就离开,待考。
  就在章邯约降过程中,项羽反而连续发起攻击,章邯节节败退,估计项羽是要把章邯打服了,为日后的受降做好充分铺垫。最终,章邯在得不到朝廷支援的情况下,屡战屡败,于秦二世三年七月率军投降了项羽统帅的反秦武装,项羽封其为雍王。
  章邯与楚军及联军统帅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但章邯的投降后并没有遭到清算,而且作为项羽的一枚棋子,在未来的天下格局中被率先投下。史称章邯投降后见到项羽就哭诉赵高的事,实际上是诉说自己在原有阵营的委屈。在与项羽对垒的秦军中,也只有章邯让项羽看得起,这大概是长期对手隐含的某种微妙关系吧。项羽任其哭诉,没有为难章邯,然后突然封其为雍王。菜九以为,这是项羽要把章邯这粒死子盘活。因为此前楚怀王有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天下号令。这时刘邦还没有攻下关中,关中还是稳如泰山,项羽此举,是对关中稳操胜券,还是完全不顾怀王之令,外另搞了一个任命。也许二者兼顾,可进可退。最终,项羽的这一安排还真起作用了。有此一说,他就可以与怀王的关中之约博弈,企图无视怀王之令,这就是鸿门宴的由来。最后刘邦委曲求全,不坚持王关中,让项羽的章邯为雍王安排得到落实。
  项羽此时已经有武林盟主的气派,这样的大事,也可以自作主张。不过从项羽封章邯一事,可以看出他不是个莽汉,还是非常有心机的。因为章邯是杀害项梁的元凶,这样的人居然还委以重任,项羽的心计也是不能小看的。按说章邯投降之后,项羽的入关之路应该是一片坦途,但从结果上来看,似乎项羽并不着急入关。大概优势意识过于强烈,秦在失去章邯这个最大依靠之后,其灭亡就是毫无悬念的事了。所以项羽可能认为不争这个早迟,于是乎没有抓紧时间进军,而是率领的反秦武装悠哉游哉地缓缓行进,最终在章邯投降的四月以后才入关。这也是项羽日后被动的原因。这种放慢行进的做派,也使项羽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落在刘邦后面入关。可能他没有想到,刘邦那么一支小部队,怎么居然把秦给打了下来。
  19.章邯战战兢兢的漏网之鱼
  项羽一行夹裹着章邯投降的二十多万秦降兵向关中进发。行进过程中,以项羽为首的联军发现秦兵有异动。于是项羽决定全部坑杀降兵,只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降将。其实留下来的不止三人,这样一个记录可能是司马迁从韩信的拜将台说辞里印下来的。而那个记录是没有根据的编造。但可以肯定,秦兵基本上都被害了,没有被害的只有少数将军。这样一来,章邯们的资本也没有了,而且他们带关中子弟出征,全部死绝,他们也成了关中人民的公敌。这样的结果,应该使他们对楚更加依附。
  
  20.章邯的存在让项羽有发难的借口
  此前说了,项羽以刚刚投降的章邯为雍王,是为日后的政局投下一粒棋子。这个棋子,在刘邦取得王关中权利后发挥作用了。按照楚怀王的击秦号令,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以一支小部队终于完成了亡秦的大业,这样刘邦就自动取得了王关中的权利了,而且他也是这样向关中人民宣布了。但项羽以章邯为雍王的这个信息,让刘邦觉得自己那个权利靠不住,所以他布置守关不准诸侯入关,这一来就冒犯了天下英雄。所以项羽以此为由头要击灭刘邦。多亏项伯的沟通,在刘邦愿意出让王关中权利后,刘邦与项羽为首的联军和平共处了。菜九作《千古不散鸿门宴》剖析过这个问题,指出就是刘邦王巴蜀的这个方案也是刘邦自己提出来的,汉中一郡是日后争取到的。刘邦是让张良说服项羽把刘邦势力占领的汉中一郡分给刘邦。项羽答应了。这未必是项羽心肠软。这一来是地方本来就在刘邦占领下,让给其他人不合适,比如让给三秦的章邯,这个章邯的便宜太大了,项羽没杀章邯就算够意思了,没有必要给他多分地吧。所以把汉中分给刘邦算是顺水人情,也想得到刘邦的好感,以便让刘邦在日后的格局中起作用。
  刘邦这一退让,就使章邯的雍王有了着落。
  
  21.章邯在分封中没有占到便宜
  雍也是关中的代称。如果章邯为雍王,是不是应该把整个关中给他呢。没有这样的好事。章邯毕竟是击杀项梁的大仇人,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便宜给他呢。项羽显然不愿意这样做。所以项羽将关中一分为四,旧秦的关中分给了三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另外以刘邦为汉王,得所谓的关中之一。
  项羽在对三秦王的安排上也很有讲究,以司马欣为塞王,与当关中与关外的通路上。司马欣曾经有恩于项梁,算是项家的故交,把这样的要害位置安排给司马欣,也是项羽对关中控制的手筋。而让章邯为雍王,其地正好当刘邦出川之路。项羽知道,如果刘邦要闹事,三秦将里也只有章邯可以指望。章邯与刘邦为邻,正好可以相互牵制。所以项羽将刘邦安置在汉中,也隐含弹压三秦不得造次的意味。因为刘邦是秦将的克星也是死敌,刘邦与三秦不可能勾结,有刘邦在侧,三秦将不敢反楚。这样一个互相牵制的好局,也亏项羽想得出来。因为无论是刘邦还是三秦将,都是项羽不放心的。但让他们为邻相互牵制,免得惹事,确实是一个高招。而整个运作过程中,感觉章邯还是很吃亏,不但没有王关中,在被压了不得了的担子的同时,还被防范了。这个项羽真是不简单,把章邯玩弄于股掌之上,还用活了,项羽可不是一般的牛人啊。
  
  22.项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因司马迁对项羽的最后评价有背关怀楚字样,人们以为是对项羽放弃关中回到东方的否定。古人对此议论颇多,但也有为项羽此举辩护的,并且言之有理。
  简言之,分封是项羽在下的一盘很大的棋,关中之取舍是一个重要棋路,而章邯就是这盘棋上镇守关中的重要棋子。项羽的棋就是掌控天下,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关中一带的布局。须知,放在关中的四股势力都是项羽并不放心的,但被搭配得恰到好处。尤其是三秦将三秦王,是与项羽最离心的,却又是最仰仗项羽的。项羽坑杀几十万秦降卒,这几个三秦降将也成了关中人民的公敌,项羽在关中留下三万楚军协防。这三万楚军有双重作用,一是辅助三秦王,二是监督三秦王。没有项羽留下的楚军辅佐,三秦王在关内未必能镇得住场面。能在关中立足的三秦将,对项羽必将怀有感激之情,也是项羽对关中控制的保障。而安置刘邦在三秦边上,又是对三秦地面控制的双保险。三秦与刘邦形成相互牵制关系,对关中的安定至关重要。所以项羽不让刘邦王关中,而且自己也不王关中,并非将关中弃之不顾,而是以不取取之之道。当然项羽的如意算盘最终并没有达到目的,留下的三万楚军后来没有起作用,反而是给刘邦提供了兵力。因为这些楚军也是关外来的,他们也思乡心切,不安于关内。所以遇到刘邦来袭,可能抵抗意愿不强烈。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日后斩杀项羽的五侯至少有四人就是项羽留在关中的楚军。
  关中是天下重地,无论是刘邦还是三秦将,都是让项羽放心不下的。所以,除了关中的布置外,关外的部署也颇见项羽的用心良苦。从函谷关、武关两条通路上布置了从楚将赵将提升的诸侯王。将这些普通将领提升到王的层面,估计这些人会对项羽感恩戴德,所以保证西楚到关中的道路畅通,一旦关中有变,项羽可以快速驰援。如果关中有变,武关一线,韩在项羽手上,临江、衡山、九江算是项羽的势力范围;函谷关一线,河南、殷是项羽的势力范围,魏即梁地也在项羽手上。日后真的关中有变时,这两条线都没有起作用,原因是天下最初的动乱并非来自刘邦、来自关中,还在刘邦没有打出关的时候,天下就先乱了,待到关中再乱时,项羽也腾不出手来。
  23.刘邦反出汉中定三秦
  在东方乱了的同时,西方的刘邦也在积极酝酿反楚。原因也简单,本来刘邦可以如约王关中的,因为项羽不让,所以只能憋屈地窝在汉中巴蜀。这样的状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刘邦本来就有打出囚笼的计划,只是入汉未久,刘邦反攻三秦并非当务之急,怎奈他那些来自东方的部下纷纷逃跑,促进了刘邦打出汉中定三秦。
  
  刘邦反出汉中也有侥幸成分。汉中到关中的栈道被刘邦烧毁不说,即使完好,对面有三秦的军队镇守,想要打出去也是难于登天。史料也有刘邦在栈道遇阻打算退兵的记载。多亏有个叫赵衍新兵,熟悉当地地形,为刘邦指出一条隐蔽的出川之路,这一下才大军出川,并抄到三秦军的后路,大获全胜。赵衍也因为这样一个功劳被封为侯,可见这个功劳真是大的不得了。
  刘邦定三秦非常仓促快捷,记录在案的作战对象居然多处被记为三秦军,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三秦是三个国家,雍是雍、塞是塞、翟是翟,军队不会抟在一起。之所以记录为三秦,可能作战过程太快了,快到弄不清敌人的真实身份,在记录到功劳簿时就没有甄别了。
  历史记录将刘邦定三秦太轻描淡写了,刘邦汉军似乎特别顺利,摧枯拉朽,就像不费吹灰之力,实际上战三秦也不那么容易,不过定三秦的过程较短,进程特别快而已。但还是经过苦战的,对三秦各个击破的。而作战的主要对象应该是章邯,只有章邯一时拿不下,另外两个王似乎很容易。
  三秦是三个国家,刘邦阵营由刘吕两家组成,从记录上来看,那个翟国是吕泽部拿下的,立功的是丁复的部下朱轸,丁复作为吕泽从钜鹿战场收拢来的战将,从此升为重要将领,最后官至吕泽部的最高军职——大司马。在战三秦过程中也有高级将领战死,有个纪通定三秦,战好畤死事。因为功劳太大,地位太高,只好封纪通父纪成为襄平侯。
  史载三秦之战是汉元年八月开始的,到了汉二年年十月就基本结束,历时两个月左右,之后只有章邯盘踞在废丘负隅顽抗,其他地方都彻底平定。项羽留在关中的楚军纷纷降汉,其中就有最后斩杀项羽的中水侯吕马童(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好畤)、吴房侯杨武(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下邽)、高陵侯王周(以骑司马汉王元年从起废丘)于战争初期降汉。
  
  24.谁来看守章邯
  刘邦在三秦还没有完全平定的情况下就发起东征,这个动作有点让人看不懂——三秦的雍还没有降伏,估计其主力已被汉军击溃了,只有章邯还盘踞一隅。关中作为新定之地,而刘邦在关中章邯还没有消灭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就出关东征了,难道章邯这样的劲敌可以置之不顾吗。刘邦大军出动,其后方安危堪忧,汉军主力出征似乎有点托大。所以对关中的留守是一个难题,但我们看到,从刘邦出征到彭城惨败回到关中这段时间,关中之地稳如泰山,这表明刘邦对关中的安排是卓有成效的。
  因为没有明显证据,菜九在以往的考察中将留守关中的武将人选定义为陈豨还要加上丁复。丁复比陈豨更能确定,因为最后章邯就是被其部下朱轸生擒。至于菜九选中陈豨,是因为日后陈豨从关内出发击魏代,他还是刘邦最投缘的人,深受刘邦信赖,且资格特别老。没有证据表明陈豨的军事能力超过丁复,但丁复在刘邦阵营的资历较浅,不宜单独担任如此重任。现根据郦商在东征中无记录,也应该是留守者。周勃也在关中,但其职责是守峣关,即对武关方向警戒,与对章邯的警戒不同。估计章邯这块硬骨头留守部队也啃不动,只能围困住。
  被后世视为军神兵仙的韩信可能都在萧何的领导下对章邯进行警戒。但不管怎么样,汉军将章邯留着不即刻解决,还是让人看不懂。三秦主力丧失殆尽,凭章邯一个人又如何能在强大的汉军压迫下支撑下去呢。估计刘邦将对章邯的解决当作不急之务,他的心思全部放在出关东征上了,完全顾不上解决章邯了。除此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解释。刘邦到关外做什么,不属于章邯讨论范围,此不赘。
  25.章邯的覆灭
  彭城惨败之后,刘邦于汉二年六月回到关中。刘邦从十月出关到六月入关,时间长达八个月,在此期间,关内汉军奈何不了章邯。刘邦一出手,章邯立即就擒。而且生擒章邯的并非刘邦从关外带回来的将领,仍然是留守关内的丁复部将朱轸。人还是这些人,换了帅就不一样了,所以对刘邦的军事能力一定要正视。
  章邯在秦亡后的作用似乎不如在秦时大,从一个中流砥柱,沦落到一个棋子,一个再无胜绩的战败者,这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他掌握的军事资源与在秦时期无法比拟,所以显得江河日下,无所作为。尽管如此,他也是一块硬骨头,非刘项啃不动。
  还应该看到,章邯的无所作为可能是历史的漏记,实则雄心勃勃、动作频频也未可知。因为历史没有给他宽裕的时间,即使有所谋划,也没有时间施展。功臣表记(平棘侯执)“斩章邯所署蜀守”,表明章邯还是很有想法的。因为蜀是刘邦的封地,章邯的封自己的部下为蜀守,就是瞄准了蜀,准备未来的扩张。既然有蜀守,估计也会有汉中守、巴守之类。当然,这样的部署是刘邦定三秦之前的事,说明章邯还没有充分领教刘邦的厉害,还在把刘邦当作未来的征服对象来对待。如果刘邦不是超级强大,如果历史给章邯充分的时间,那么章邯一统三秦,剑指蜀汉,雄起于西北,甚至开关扫荡关外,则又是另一幅历史画卷。
  
  26.章邯存在的尺度意义
  章邯自从钜鹿战败后,其历史作用就进入了下降通道。至于被项羽当作棋子,那就是项羽的作为,而不是章邯在里面起主导作用了。不过,即使如此,章邯的存在还是很有意义。如果以章邯作标杆衡量当时作战能力的排名,很能看出点名堂。从历史战绩看,直接打败章邯的,也只有刘项,其他人,包括韩信,都不是章邯的对手。
  因为没有迹象表明韩信在关外活动,所以将韩信定为人在关内比较可靠。估计韩信在关内的任务是辅佐萧何做关内关外的军需工作。人在关内的韩信也没有奈何得了章邯,显然其军事能力没有超过章邯,这对韩信来说是个很没有面子的事。人们可能要说韩信既然负责军需,就不会介入军事了。须知,当初章邯也就是个负责收税的,但在军事上显示出高超的水平。韩信作为汉的高级将领,负责后勤,应该比章邯早先更接近军事工作,而且是能说得上话的。即使这样,还是要等到刘邦回到关内才能搞定章邯。
  刘邦的合伙人吕泽加上陈豨,在救钜鹿的时候也与章邯有交集,但他们也没有尝试与章邯交手。所以章邯在当时是仅次于刘项的军事军政强人。如果世无刘项,就没有人能奈何章邯,这就是历史的真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之所以不亡,是因为有章邯;秦之所以亡,是因为出了刘项。至少当时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