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感受中国文化的腰——开封

感受中国文化的腰——开封

散文
时间:2012-02-24 19:2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杨建雄点击:
        

  曾经有一位外国人说,如果你不了解中国河南,那么你就不了解中国;同样有一位中国人说,如果你不了解开封,那么你就不了解河南。如果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根,那么你去西安;如果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末梢,那么你去北京;如果你要了解中国文化的腰,那么请到开封来。
  
  01
  
  早上六点钟起床,我始终相信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也得益于笨鸟先飞理念的深刻影响。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早起为了吃早餐。开封的羊双肠汤不错,也是经开封一位朋友介绍,专门跑到书店街对面巷子里买了一份,手提着回了饭店。
  
  这家羊双肠就在铺面房外撑起来一个大的帐篷,在帐篷外面摆放了一个招牌,简简单单地写上了“羊双肠”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标准的很规正的字。因为在开封见多了书画作品,为这家店老板如此简单惊诧。为什么不搞一个有名望地写字好的先生或者是官人提一笔好字来呢?答案不得而知。
  
  我伸手递给了伍元钱,提走了一份羊双肠汤。其实,我在回饭店的路上再想,我喝的是开封的羊双肠汤吗?不是。这简单明了的羊双肠汤是文化,我不难看到这里人们对生活中不经意的地方的忽略,甚至可以说漠视。
  
  羊双肠汤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相传羊双肠汤的庖制祖师是当地一家牛、羊屠宰场的穷苦帮工。他起早摸黑、抬牛背羊,为主子劳碌一天,得到的赏赐是一盆牛、羊下水,揣回家,大肠里翻外,小肠要剪开,冲呀!洗呀!在净字上下苦功夫!煮熟后,挑起汤锅、碗筷,沿街叫卖。一两个铜钱一大碗,佐料有咸盐、辣椒面,汤可随意添,顾客全是起早打工、上学的穷人们。
  
  这位朋友专门提醒我别买这家的锅盔,而要买他家隔壁的尚记锅盔。而我没有买隔壁的锅盔,我是这样想的。开封的锅盔肯定没有陕西的好吃。因为能看出来,所以说我只是买了一份羊双肠汤。
  
  有位文化人在曾经的一篇文章里将开封市区的羊双肠汤摊、铺做了统计,大概是四五十家。他们都在城门内、外或街头巷尾经营。门前高挑一帜红底黄字的幌旗,上书:“二保”、“大贵”、“宋门”、“西门”羊双肠字样,有的干脆在门面墙上用白灰刷上“羊双肠”三个大字,更显得开封人粗犷利落的性格。
  
  02
  
  这几天,开封书店街正在装修店面,脚手架和忙碌的工人师傅成了这条街上最为闪耀的,你可以看到手执画笔的师傅在雕梁画栋,一副副精美绝伦的画卷在店铺的墙壁上一一呈现。这使我油然想起开封山陕甘会馆里看“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中心偏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坐落在明代中山王徐达后裔的府第旧址上,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现存建筑为会馆关帝庙部分,照壁、戏楼、牌楼、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建筑之间以檐廊串联,整座建筑群整齐而精致。门口照壁壁体高8.60米,长16.50米,厚0.65米;整个照壁可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系用青砖磨砖对缝而成。壁体之上是砖饰人物、花卉、山水、鸟兽、博古图等,题材多样、技法精湛。中间有忠、义、仁、勇四字,靠里侧满墙的凌霄花正怒放着。这里的“忠、义、仁、勇”是关公思想的体现。关公,被称为武圣,又被民间视为财神,很多做生意的在开张时都要先拜关公。照壁中间有二龙戏“蛛”图,这里的“蛛”不是珍珠,而是蜘蛛,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意喻着商人们的人脉如蛛网般网尽天下人物,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反映。纵观照壁的砖雕画面,给人一种紧凑而不拥挤、繁丽而不冗杂、布局严谨匀称、凸凹处理得当的感觉。你看,飘动的衣服袖带、翻卷的花草叶片、生动的人物表情,飞翔的鸟、奔跑的兽,均达到了“凿的花能拿起来,凿的兽能跑出来”的艺术效果,可见匠心独运,技艺高超。进入会馆,迎面看到的是戏楼。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现存的戏楼是将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戏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一南北通道,供人通行,有行走演出两不妨碍的功能。这座戏楼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清代时,每年的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专门为祭祀关圣大帝演戏用。楹联写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而在山陕甘会馆里看大戏最好的位置是大殿里坐着的关公。进到了会馆里,东边是钟楼、西边是鼓楼。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鸡爪牌坊。据说,这是开封当地的神雕手设计出来的,五楼三牌坊创意取自斗鸡。而这鸡爪牌坊的抱鼓石石雕更能折射出商人们的心愿,分别是辈辈封侯和双凤朝阳。在正殿前,雕刻着凤凰牡丹、花卉鸟兽等。图案布局巧妙,调工精美绝伦。全部透空雕成的飞龙,姿态活泼,栩栩如生,俨然真龙自天而降。花卉中的兰、竹、菊、桃、芭蕉、枇杷、灵芝、葡萄,鸟兽中的仙鹤、喜鹊、山鹰、鹿、马、狮、虎……形神兼备、仪态各殊。这里的“葡萄”像刚采摘下来的,上面还有露珠,这里的龙头狮面两个也只有关公才能这样和皇上配用,这里的两龙戏珠,几百年没有掉落。一般人还会选择一个最佳的观察位置来看这颗与龙嘴距离很近很近的珍珠。东、西配殿的屋檐下边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遍布木雕装饰。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山川树木、花鸟虫鱼、亭殿楼阁、民间故事、人物传说无不入画。其中“八仙过海”中有七仙已经醉得不成样了,而何仙姑一人独醒。
  
  为什么山陕甘会馆大殿保存完好?在日本人侵入中原后,也没有破坏,而日本人是拜关公的,所以说没有遭毁灭。“文革”中这里是办公室,没有破坏,改革开放后这里是小学。再后来整修,小学搬迁,所以留存了下来。大殿的牌匾是于右任提写的“百流归德”。在大殿里,展出了开封木雕艺术作品,还将开封古城遗址和当下开封城池做的鸟瞰进行了比例缩放的展现。东边,树起了铁塔;西边,立起了繁塔。我将繁塔读成了繁塔,解说员说一看是外地人,这个字应该读“婆”,是婆塔。说是唐朝之前,没有“繁”这个字。后来我查了书籍,是多音字。再往里面走,就能看到墙上悬挂的各样开封历史介绍的图片和文字说明。从解说员那里了解到了孟子遇梁惠王是在这里;“杞人忧天”成语出自这里;林则徐、于谦在这里治理过黄河,留下来铁犀,今天还有一个村子叫“铁牛村”;冯玉祥在这里将女人裹脚给彻底解放了、抵制日货等等。中国科举废除也是在开封,当年这里的科举舞弊案,慈禧逃往西安,在开封宣布科举完结。
  
  出了大殿,在西边的墙壁上,我专门看了姓氏寻根图的解说,杨氏是在今河南灵宝。
  
  03
  
  1284年,马可·波罗不远千里万里来到了中国,从黄河的源头沿河到了北宋古都汴梁。在11年后,他写的一本书里,这样描写这当时开封“水上之城”的风韵:“汴河直通运河,北连通州、南通杭州,城内六条水系,和我的故乡威尼斯何其相似乃耳!”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威尼斯”已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中。曾经在开封的四条水系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开封开发的二系着力打造“夜玩开封”。
  
  说到开封是“水上之城”,就不得不说开封遭受黄河水怪的侵没。据文字记载,黄河的第一次泛滥是公元前602年的周定王五年,从那时一直到一九三八年国民党扒花园口,在这两千五百四十年间,黄河共计溃决了一千五百九十次,大改道二十六次,平均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改道。
  
  所谓“黄河斗水,泥居其七”,这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刘会敏主编的《厚重开封》一书《开封:黄河岸边的城市》里是这样描述开封水怪的。“黄河泛滥两千载,淹没开封几座城。”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史料记载,历史上开封附近的黄河曾经42次决口,古城曾经两次遭到灭顶之灾。……
  
  这也让开封有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就是“城摞城”。
  
  听当地人介绍说,自从清朝光绪初年起修筑黄河大堤后,解放后三次加高加宽大堤,黄河再没有泛滥过,开封这座因水而兴、因水而衰。
  
  04
  
  在南京巷的一家川菜馆,坐定后,我和临坐的当地人聊天,他说这条巷子下面就是周的城墙。在宋都御街的下面也是深埋着北宋的御街。今天,在宋都御街能看到匾牌是国家领导人原国家主席杨尚昆提写的。
  
  等走到了龙亭的西南角,就是李师师的矾楼。我在门外瞧了一眼,这里张贴着招聘启示。李师师从北宋的百姓走到了皇宫里,影响着朝政,在《水浒》里帮宋江,这些都让人们传说着。
  
  在《厚重河南》这本书里,有人探访了李师师曾经歌妓的生活,直把汴州当杭州。说这矾楼没有营业,正在招商。而在我今天去看时,这里还是正在招人。看这里的矾楼,感觉门口的两头大象好有意思。
  
  在龙亭的广场,两头大狮子旁,一到傍晚,就聚集了大批的人,嘴里念着什么,手里也摆弄着,而这些只能是这些人自己能解释。为此,我问讯了当地人,说这些人是超级信徒。我惊叹他们信什么。
  
  在龙亭的每一个角落,我也能看到这些人在膜拜什么。不是神,不是人,他们拜的是什么,是皇上吗?好像是,我不确定。龙亭大殿东侧,我看到了叙说赵匡胤铁泉海眼的泉眼,看到了宋朝石头,说是从龙亭湖里挖了出来的。下了龙亭,我在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商店里看到了《清明上河园》的旅游纪念品。顺便就看了这副画,尽管是仿作的,但是从这画里能看到北宋150万人口的大都会的繁荣。《清明上河园》里没有马和羊,读了史料说这两样是当时的军事机密。马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羊皮则要制作营帐、军服。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辽史》说得很清楚,与宋互市时,马与羊不许出境。这限制马匹南下的禁令,也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看出,画幅上,开封之大车都用黄牛、水牛拖拉,可见马匹短少情景迫切。马匹原来也可以在华中繁殖,只是受当地农业经济的限制,其耗费极难维持,而且在精密耕作地区所育马匹一般较为瘠劣。”
  
  张择端在大相国寺里画画,画得出了名,皇上请他为国家做一副画。张择端就画了当时开封汴河沿岸的社会风貌。这画是三部分组成,从乡村走向城市,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心环节是虹桥周围的热闹景象。而龙亭的两湖让人想到了这里人为了纪念杨业忠孝,西边湖叫杨家湖,这里湖水清澈;东边是潘家湖,这里湖水污浊。在我翻阅了史料后,发现杨业并非潘仁美害死,而是遭到了当时监军谋害。
  
  在龙亭的貔貅馆里的墙上书画了宋朝的人物,也谈到了宋的文化氛围和政治气氛。宋对知识分子的宽厚待遇在今天也同样让人们议论。有人说宋因为积贫积弱,所以说给军队发高薪;有人说宋皇上患病,所以说需要知识分子扶持朝廷才给高俸禄。
  
  05
  
  七朝古都开封,用“宋文化的重锤”,铸就了这座古城的灵魂。宋文化在开封具有独特、永恒的优势。
  
  史学家考证,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不间断传承、延续的人类文明。而贯穿于众华文明精髓的“忠孝”文化,更是文明这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天波杨府孝严祠内设有杨继业、佘太君、杨延昭、杨文广等杨家将三代英雄的塑像,供奉宋、元、明历代皇帝为杨家将授赠的神位,还有杨家枪法,兵器等。“天波杨府”的匾额是宋太宗赵光义亲笔御书,以示对杨家的敬仰。
  
  在天波杨府的旅游宣传资料上,赫然印有人生成功加油站。8月初,开封市还举办了大型杨氏祭祖活动,影片《忠烈杨家将》开机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汴隆重举行。
  
  在天波杨府点将台,经典的“佘太君点将”实景互动演出让老百姓重温了一群英勇无畏的杨门女将的风采,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这不大的舞台上,身着杨家服饰的“美女”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再一次升温和呼唤。
  
  出了演武场,能看到“浩然正气”四个字,金刀杨令公威武站立的雕像让我回想起了孩提时翻看的《杨家将》连环画册。
  
  再往前走,有一个照壁,书写着中华杨姓溯源,我按动相机拍摄下了这里。杨姓在中华民族前一百大姓中排名第六位,是黄帝的后裔,出自姬姓。其中一支以国为姓,另一支以邑为姓。周宣王的儿子尚文,被封一个名叫“杨”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山西洪洞县,建立了杨国,至春秋时,杨国被晋国所占,杨国的后人为纪念故国从此姓杨。后来晋国将杨地方封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光阴缓缓,他的孙子名叔向,有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史称杨氏正宗,以邑为姓,杨伯食曾为晋国大夫,经常深入民间,关心百姓,仗义执言,忠君报国,深得杨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经历代考证,杨姓的主要发源第在古杨国,其它还有赐姓的。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赐他们赵、张、杨、李等姓,也是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莫胡氏改为杨氏。
  
  06
  
  包公湖原名包府坑,面积35万平方米,是城内湖,位于古城墙内。整个湖泊呈现西北-东南走向,像一个斜躺的葫芦。如从空中鸟瞰,包公湖像一弯明月躺在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与红墙灰瓦的古典建筑中。湖畔,杨柳在风中摇曳;一条大路、一条长堤自南而北穿过,把弯月般的包公湖画成大地上晶莹剔透的眼睛,择居湖之北、西、南畔的开封府、包公祠、开封博物馆,就倒影在这冰心玉壶里。据说是开封百姓挖掘被埋于黄河泥沙下的开封府之砖瓦以重建家园时形成的,巧的是正好挖了个弯月形。舞台上黑脸包公眉宇间那天眼般的一弯明月,据说就源自于这清亮的包公湖。包公祠就在包公湖边上,这里的湖心岛,“文革”前后,由于此处安静隐蔽,很多年轻人喜欢在此谈情说爱,老百姓就把此堤叫做“情人路”或“情人岛”。我从报纸上了解到是“情人岛”,今天,人们还是在湖边晨练、散步。
  
  在南京巷口,有一位维持交通秩序的老人,提着一小桶水,另一只手中提着一个木棍,在闲了下来,老人就开始了用这木棍蘸着清水在石板人行道上书写着毛笔字。我欣然提“笔”写了几个“水字”。过了一会,就风干了。在中国翰园里,同样有这样的蘸水书写毛笔字的人。我问了老人,他说在开封,有好几处老人用这样的方法练字。
  
  从秀水胡同,走几步路,就走到了龙亭。从龙亭穿过一叶叶荷花绽放的池塘,在你面前的就是天波杨府。在天波杨府里,迎面撞入眼帘的是浮雕,写着“世代忠烈杨家将”。再走几步,在杨家湖畔,你可以看到杨家码头,还能看到“忠烈千秋”的群雕。
  
  过了天波杨府,就来到了中国翰园。
  
  这里来过了国家领导人,牌匾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写的,这是对李公涛先生的最好褒奖。在我去中国翰园时,刚好遇到了黄河美术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看这里的书法家用蘸水的“笔”在青石板上写着毛笔字。还没等观看者尽兴,已经被吹过的风拂干了。
  
  中国翰园的三处有艺术雕像。我第一次看,根本看不出来是人体艺术。因为是私塾,有个孩童坐在地上,教书先生手捧着书卷,端坐在八仙桌一边。很多人蜂拥而去和艺术雕像合影,让我很纳闷。在不经意间,双眼的余光打量这位教书先生时,他脸上的汗珠坠落而下。我恍然大悟到,这艺术雕像是真人扮演的,身穿古铜色的衣服,连面孔也被厚厚地帘布裹了起来。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我比较佩服对艺术的爱和追求的人。而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中国翰园的另一处入口的小提琴的艺术雕像是半蹲的,没有支点。整个人就这样端正地双膝半蹲着,我油然起敬。在传递给世人美与享受的同时,在传递着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在正门,是米沛画家的艺术雕像。
  
  在参观中国翰园时,我留意了碑林。解说员说要看真正的碑林去西安,这里的民间碑林,意思是小。对于这里人爱书画,我手抄下了几种很有趣的练书法的工具。“指画沙”盘。从前,童蒙习字,家长爱以指或棍划地教之,喻之“如锥画沙”。实际是古人对功力深厚的书法线条的形象比喻。
  
  青砖练字。在纸发明之前,人们习书所用的载体应是多种多样的。传说中有“怀素书蕉”的故事。说怀素幼时家贫,整日以蕉叶习书,终成大家。“青砖练字”不知源于何时,出自何人,但不得不承认发明者的智慧。用毛笔蘸清水在青砖上书写,感觉轻快爽利,而且写过即干,可反复练习,方便实用。
  
  走在开封的大街小巷,你会很快地发现这里的画室、书社林立。毫不夸张地说,这里人对习字爱画的痴迷是远近出了名的。这也不难让我看出张择端在大相国寺里有精力为国家画一副传世之作。
  
  走进画室,基本上是一对一的辅导,这样的培训辅导也令我眼前豁然开朗。有人曾经对培训机构的“一对一”质疑。但是当你置身画室时,你会发现“一对一”辅导有着一定的传统观念的传承。中国,一个讲师承传统的国家,谁是谁的弟子,谁又是拜谁为师。《西游记》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五指山,唐僧救出后结伴而行西天取经,孙猴子喊着“师傅、师傅”。这不能不为我们证明着中国师承传统。
  
  中国翰园里设计独到,仿佛之身水乡,有山有水,正好按照中国文人两个爱好而来,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在中国翰园正门前方,仰望而去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雕像。登台而上,可以俯视开封这几个接连在一起的旅游景点,真可谓是美不胜收啊!
  
  也就在这里,我见到一种新的书法技法。勺书,我开始以为是用勺底来运笔,让墨汁挥洒出风骨来。看来我错了,我瞪大眼睛看了是用勺尖在纸上飞跃、停歇和绽放。
  
  一副勺书作品,卖字人才要二十元钱。
  
  07
  
  出了中国翰园,眼前是清明上河园,这是私人建造的园林。门票八十元,里面景点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而建。
  
  从迎宾门,看见端立着的张择端的雕像。我没有进去,想像着张择端今天如果活着,他会对这样的园林满意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游人如织啊!如果说看了天波杨府的荷花,那么不算看了开封的荷花。开封的荷花节是在铁塔公园。我正好赶上了看荷花,这里的荷花是养在盆里的,在走道的两边一字排开。“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半夜火龙翻地轴,八方星象下天梯。光摇潋滟沿珠蚌,影落沧溟照水犀。火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元朝冯子振冯公笔下的铁塔给人以美的享受,难怪后人“你方看罢我登塔”,皆为铁塔消得人憔悴。
  
  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半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正如当地人说的那样,铁塔公园里有铁塔,但是这塔不是铁做的。
  
  在接引殿前,这里还有一个牌楼,就是“极乐世界”。人们在梦想着跨过这个牌楼将忘记烦恼和苦闷,迎接我们的是快乐与安静。这也是人们的一种善意的心里药剂。
  
  在接引殿里的大佛是手朝上的,听解说员说,如果投币让佛手接着,那么许个愿是为很灵验的。过了接引殿,有一景,小池、荷花、照壁。在照壁上有这样的诗句,我抄了下来。幽窗叠翠丝丝雨,清影摇红脉脉香。待我没走几步,就听到游人说将脉脉香修改为缕缕香。我不知道那一个更切意,只能说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审美产生出了不同的效果了。“接引殿”的旁边是“灵感院”。
  
  灵感院是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正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白玉佛像”是1933年由旅居缅甸的华侨捐赠。佛像高约1米,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秀丽端庄,晶莹洁亮,堪称佳品。
  
  在绿地上,有着中华童子功练武的一招一式。旁边还树着好多张豫剧的脸谱。
  
  铁塔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在经历了多次风雨而依然挺立。而繁塔已经埋得只剩下了三层。
  
  人们说绕塔走三圈,会有神灵保佑的。阿门!当登塔到第5层时,我们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08
  
  傍晚,我走出了住着的饭店,向东走不了几步,就有菩萨观音寺,这一站站牌上写着白衣阁。我从这里向南边眺望,能够依稀看到远处穆斯林东大寺。
  
  白衣阁周围的香行生意非常好。人,都有自己对精神的一种诉求。在延庆观,能看到天圆地方的有这蒙古包风格的道观,叫玉皇阁。玉皇阁系观内原存斋堂,因屡遭水患,基部宇末地下三米多深,经挖掘整修,恢复了原貌。建筑共三层,通高18.25米,全用青砖,琉璃构件仿木建造,不是梁架,内供明代真武铜像一尊。延庆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名观,也称为中原第一观。它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重阳而建。
  
  金末重阳观已毁。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重修重阳观,历时近三十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帝赐名“大朝元万寿宫”元末又毁于兵火,仅存斋堂一座。明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更名延庆观。在东边的殿门前,有这样的一副对联: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烟锁池塘柳”是一副千古绝对的上联。有人说“烟锁池塘柳”来自唐诗,有的说源于明末的陈子升,有的说它属于乾隆……但大家都承认它是“千古难对”,对得出下联的人,少得可怜。对得还算可以的,有“烽销极塞鸿”、“烽销漠塞榆”、“灯销深圳桥”等。“烟锁池塘柳”偏旁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有人认为它是“天下第一难”。据说,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晓岚对的下联是“炮镇海城楼”(至于这“炮镇海城楼”究竟是谁对的,还有几种说法)。纪的这个下联最为流行,似乎成了“烟锁池塘柳”公认的标准对句。但在延庆观经营书画的朱先生却说:“过去它被认为是个标准对句,现在看来,一般吧!”
  
  2000年冬季的某一天,下着大雪,一位50多岁的云游道士在延庆观里和朱先生说了一个多小时的话。这位道士说,纪晓岚对的,只能算工整,但没什么大意思,更没有触到“机关”。道士说,在延庆观玉皇阁地下9米,埋着一块石碑。石碑的两旁是一副对联,石碑的中间则刻有一幅画,画的是对联的意境。对联是——
  
  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
  
  道士认为,这才是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这一对法在“格律、意境、机关全契合”之上,更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世间万事“相互矛盾并相互依存”。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杨建雄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8-16 19:08 最后登录:2016-03-29 15:03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