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打草绳”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打草绳”

时间:2015-06-29 19:11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王瑜点击: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打草绳”
  
  江南冬天是农闲时节,外公闲不住,总在这个时候打草绳。草绳是用稻草打的,稻草在老家称做“秆”,秸秆的秆。打草绳要用糯谷的秆,糯秆比普通稻草长很多,每年外公都要留一些糯秆备着打草绳。秆先要锤打,家里有块很大的鹅卵石,秆铺在卵石上用棒槌从下到上,每一个地方反反复复地敲打。小孩子好玩,我们兄弟几个都抢轮番去敲打。打好的秆外公夹在两腿之间,一根一根抽出秆芯,其他的抱进厨房做柴火。
  
  打绳子是细活,外公从不让我们插手,他在长条凳下面的横杠上架了根木棍,抽出一小束秆芯,一头系在木棍上,然后顺时针把秆芯螺旋往上一圈一圈拧成一股绳,绳子必须拽紧了,稍微松懈就搅在一起。外公不时续上几根秆芯,绳子越拧越长,就在凳子和木棍之间盘一圈。绳子足够长了再打绳子,外公将拧紧的一股绳子8字形交叉转缠到一根短木棍上,根据绳子的长度从凳子上放出一段绳,拉紧了,将木棍上的一股绳一点一点交叉像麻花一样紧紧绞合在拉紧的那股绳子上,直到另一股绳子尽头,一根绳子就打好了。脆弱的稻草经过锤炼,把它的秆芯拧成一股绳,再将两股绳子绞合在一起,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草绳非常结实也很耐用,不管是挑东西还是抬重物都没有问题,如果还嫌不够就打上一股绳,这种三股的粗绳子老家叫做“藤”。除了稻草,还可以用棕树的棕打绳,棕更加结实,可以打成很细的绳子,可以像绷网球拍一样用细棕绳绷出棕床,那时农村人家有棕床是可以用来显摆的。
  
  母亲纳鞋底用的是麻绳,麻绳的材料是苎麻。苎麻这种植物无枝无桠,直直的一根有一两米长,在老家农村到处是。外公割来一堆,趁着新鲜撕下皮,然后用刀刮去表皮晾干就是做麻绳的原料。外婆把裤腿撸到腿根,将麻撕成一丝一丝的,在嘴里沾上口水,分开为两股放在大腿上,用手一搓,两股麻线就拧好了一小节麻绳,外婆一小节一小节很有耐心地慢慢搓着,不时续些麻线,搓出许多麻绳来。母亲手脚麻利,两股麻线合在掌心,右手从左手上搓出半个手掌就搓成一小节,父亲包粽子用的麻绳也是自己搓的。搓麻绳似乎是很简单的事,不过小孩子没有耐性,到现在我还搓不好。苎麻有很多的用途,还用来织布做衣服,这种衣服称为夏布,据说夏天穿非常凉快,江西的万载县以前就盛产夏布。
  
  以前,老家是个与汉口齐名的商业大邑,进出江西的物质大部分从这里周转,上游山区来的木材在这里捆扎成大木排从水里进入长江卖到各地,捆扎木排用的绳子是竹篾编的,这种绳子土话叫“缆子”。小时候镇上还有缆子厂,缆子厂有很高的亭子,工人站在亭子上打缆子,编好的缆子一节一节往下延伸,一圈一圈盘在亭子下面,编好的缆子还要放到很大的石灰水池子里浸泡一个月才能用。竹子编的缆子很容易点着也很耐烧,小时候我常拿缆子当引火柴。祖上颇有商业头脑,收集一些废弃的缆子,剁成小段,做成“发把”贩到武汉给人当火把,从此起家,再涉足木材的贩卖,逐渐做出偌大的家族生意。
  
  草绳、棕绳、麻绳、“缆子”都是取自纯自然的材料,加工工艺也极为简单。技术的更新,做绳子的工艺和材料都改变了,草绳和“缆子”、麻绳和打绳子的传统技艺逐渐淡我们的生活
  
  作者:王瑜
  
  2015年6月作于北京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