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读后感 > 那一角天空下发抖的岁月 ——读《凋谢的花朵》有感

那一角天空下发抖的岁月 ——读《凋谢的花朵》有感

散文
时间:2014-11-08 01:04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月孑点击:
        
  尝试写这本书的读后感,这个想法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产生的。有次上课看小说,让老师给发现以后,被老师“挂”在黑板前,“晒”了十几分钟,接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班同学目光的集体扫射,往日形象顿时碎了一地。在我一言未发的尴尬情形之下,老师给了我一个台阶下——“那个'凋谢的花朵'关于你看的书,你给我写个读后感,下周交上来。”从此我便多了个外号:凋谢的花朵。在那个老师比较健忘的背景下,我似乎可以钻空子不写,虽说是中文系的,但是连一篇小说都没写过,写文章的水平大概是几年级,此处不予爆料。让我写?实在是让人跌眼镜的事。但就是这么一个念头,却在我心里发了芽,一是对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二是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总得有点跟别的专业的学生不一样的地方,就这样,我写了这篇“毁三观”的读后感希望是一个开头,而不是结尾。首先,我弱弱的谈点我对文学批评的认识。
  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鉴赏的基础上,运用美学,以及历史观对文学现象和文学本身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的活动。不管它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它都是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文学的产生而产生。在文学接受与文学鉴赏的差别中,文学批评自然而然产生。
  现在每年新出版的各种书籍可谓浩如烟海,比较好的书或许因为无人赏识而流失于历史的尘沙中,亦或许因为某位著名批评家的挖掘,而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名声大噪也说不定。批评家应该是一位在文学领域堪称全才的人,有公正客观的气度,非凡的才情,以及卓越的理论水平。另外,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与理解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每个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与水平的不同,这些经过“在创造”的作品是参差不齐的。批评家首先是一个读者,其对作品的领悟与理解更接近于作者思想情感创作意图,应该给广大的读者提供一个读书的向导,帮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理解作品。废话到此为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烽火岁月,看那一朵凋谢的花朵,这里,请允许我用第一人称交代一下第一章的故事情节。
  在那个苦难泛滥的年代,七月的北京,依旧酷热逼人。我,罗莎莉带着对海滨的幻想,和爸爸妈妈,还有姊妹帝萨,玛丽安一起去北戴河过暑假,爸爸是一位任劳任怨,极其称职的铁路工人,在我看来,“爸爸不坐在他的办公桌后那把藤转椅上,火车就不能运行了”,因此,爸爸只能在海滨呆两天。伴随着火车隆隆的嘶叫声,罗莎莉一边担心去海滨的这两天,铁路局朱局长会将爸爸的差事夺过来,交给他一个美国留学回来的亲戚,朱局长有着很硬的后台……一边看着手里那本油亮的六月的杂志,上面登的是南京军界最高领袖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的盛大场面……车窗外是一片尸海,旱灾,水灾,兵灾,饥荒,原野上无数的坟头,充斥天际。
  终于到了北戴河,这里夏天的游客几乎都是欧洲人,还有少数有钱有势有派头的中国人。我们租的是葛劳勃夫人的房子,后来她让我们搬到了一个小平房里,那里面有一个已故的英国医生的医书,到晚上,我就读那些书。妈妈有几个朋友,其中一个是和爸爸同时留欧的学生薄洪文的妻子,耶夫蒂·薄。后来耶夫蒂病了,薄先生找了个有名的舞女,耶夫蒂为他付出了所有之后凄凉的死掉了,妈妈难过了好一阵。即使房间比较挤,蚊虫挺多,但在这里的时间无疑是比较快乐的,有席子遮着阳光,海风拂过身体,有松林小径,有舒服的岩石。在海滨的最后一天,无疑是悲泣的一天,伏尼阿可夫太太送了我们。
  哥哥在天津的工商大学教书,他觉得我在天津上学英文会进步快一些,家人表示赞同,因此我参加了剑桥海外学生测验,成功地从北京天主教办的圣心中学,考到了天津天主教办的圣玛丽亚中学学习,考试期间我是住在伏尼阿可夫太太家的,有次去看望哥哥,哥哥一时好心冲动之下,说可以替我交一半房钱,让我住在他房间外边的一间小库房里,伙食是好的,我以为我在天津会很快活。
  然而,那种以英国公立学校为模式的级长制,让我很不喜欢,我再也没有时间喜欢的事了。我发现哥哥也变了,他放弃了想做中国人的想法,他谩骂和仇恨中国人,他认为“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让别人,日本人或者最好让德国人来'教训'他们。”一次我和哥哥在街角碰到一个人力车夫,他无缘无故地打起车夫来,最后哥哥踩断了一根车把,那车夫没办法,只是叫骂,我终于受不了了,再加上学校要让所有同学参加女童子军,我没钱做制服,也看不出当女童子军有什么道理,最终写信让妈妈把我接回了北京。
  有次,我读了一本关于制酒的画册,决定用我们葡萄树上结的葡萄制酒,我想,给爸爸献上一瓶酒不是最好的一个意外的礼物吗?于是,我把青葡萄放在木桶里,照着画册的样子,脱了鞋袜在上边踩,完了把果汁装在瓶子里,最后因为汁液太少还加了水。这一次,温和的爸爸发了火,要打我,我回到了卧室伤心的哭着,听到了摔盘子的声音,听到那酒瓶被扔到花园墙上砸得粉碎的声音,我看着爸爸拿着一支蜡烛去睡了,那是我最后一次用爱的眼光看他了。爸爸垂危时,我去教堂里做祈祷,甚至是漫不经心的。
  而妈妈是从我出生那天开始就不喜欢我的,当我向全家人宣告我要做一个医生时,大家一致认为我在瞎编和做梦,我要改名字,这是做一个医生的开始,摆脱那个以前倒霉的我,也遭到了全家人的捧腹大笑。在家人的心里,我成为一个疯狂冲动,肤浅叛逆的坏孩子。
  因为我只是写这本书第一章的小评,所以故事就讲到这里。
  罗莎莉是一个中西混血儿,这段故事写她在中国学习的经历。既是自传,就和小说有所不同。罗莎莉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其形象也十分饱满鲜明。在贫穷的夹缝中生存,她“幻想在家里的花园发现一个钻石宝藏,”好交给父母来讨他们的欢心,她为父母对妹妹的偏疼,对自己的不喜欢痛苦;看到苦难的中国人民,罗莎莉想做个医生,将爱扩大到芸芸众生,她同情在生死边缘挣扎着的人们;“我觉得上帝很不公平”,“我不认为上教堂就是好人”,“为什么星期五吃肉就犯了大罪,吃鱼就没事”,她质疑上帝,怀疑宗教,她向神父发问:“究竟什么是信仰?”而最后她为她所热爱的医生这个职业而发奋,她选择信仰知识,信仰科学。也因为以上的种种,她总感到孤独。“制酒事件”,“用两个可可罐头筒做一副电话”,还有修理一些家里的桌凳作为家人圣诞节的礼物等,就这一点上我觉得罗莎莉是了不起的,因为整个中国教育竟培养不出许多这样富有创新实践精神的人才,在这一章里,我看到了一个挣扎并坚强,倔强地扎根于中国的混血女孩的形象。她处于当时黑暗中国社会中,心却是明亮的,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痛苦的,值得快乐的,和毕其一生所要追求的,这就是她的睿智。
  罗莎莉的母亲出生于比利时高贵家庭,与其父亲的恋情遭到了家庭的反对,她带着对东方古国的浪漫幻想跟罗莎莉的父亲私奔,然而这种幻想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她看到的中国是一个乞丐多于温饱人群的国家,充满了蝗虫,饥谨,与死亡,她纠缠于种族间的繁缛习俗,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心中的“东方王子”,也无力保护她免受乡邻的奇特目光,在残酷的现实中,她变成了一个比中国传统妇女还传统的人,为罗莎莉父亲的差事而发愁,为一点点钱而计较,为罗莎莉丑的嫁不出去而着急,为自己的遭遇而悲痛,听不厌别人柔肠百转的悲戚故事,度假时一小时也不浪费,交友也是一时兴起,唯一的安慰,就是她丈夫对自己的忠诚,每隔半年总威胁着要走,然而三十五年间却一次也没回比利时,这位母亲的形象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父母的结合本该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惊艳的碰撞,然而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的苦涩与迷茫,最终这段婚姻在那个非凡的年代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这一辈人的经历,一个时代的演变,在我们脑袋里留下一段思考,不管这思考是什么,答案是什么,我想,各自珍藏最好。
  罗莎莉的父亲是第一代庚款留学的学生,是一位工程师:
  “我父亲什么事都受制于我的母亲,只有一个例外:铁路……父亲的铁路毁了她的一生。”
  “父亲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也把母亲拖累了一辈子,他不吝惜自己,也不吝惜她,他的八个孩子,六个是在铁路上生的,其中四个是在铁路上死的。”
  “父亲是个典型的平凡人物”,“谈吐机智,语言幽默,常常使他的密友为之倾倒。他的学识含而不露,有探索精神,喜爱花草,气质优雅而内秀,并无半点卑微的情操”。
  对于罗莎莉的父亲作者写的已经十分详尽了,他热爱工作,热爱祖国,他没有棱角,默默无悔,不顾死活的秉性,才华被埋没,也不会自怨自艾,作为中国第一批赴欧留学的中国学生,隐隐地为铁路为祖国奉献了一生,这让我想起现在那些头上套满光环的“海归”,俨然一笑罢了。罗莎莉的父亲唯一犯的大错误就是他把他的女儿委诸于一个做妇女的命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为了让他的妻子高兴,他偶尔去一下教堂,但内心总是在想他所神往的事,他漠视教义中不合理的地方,他是一位矜持内敛,默默奉献的爱国者。
  相对而言,罗莎莉的哥哥,近乎是用单一的理念塑造而成。“哥哥”的心理和“我”的心理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为我有着一半中国血统而骄傲,而“哥哥”不想做中国人,觉得中国人“愚蠢,懦弱,不体面”,但他是至少是一半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他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人,没有归属感,因此,茕然一身,孤独寂寞。他想让罗莎莉给他作伴减轻这种灵魂失所的恐惧,可想而知,那是多么徒劳。
  “无论德国公寓的食品有多少,德国人的效率如何好,日本式的灯火效果如何高,也无论他参加了什么志愿团,踢多少中国人,也解救不了他的孤独感,因为他不属于任何地方。”
  “哥哥”的苦闷放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到,那是一代青年心中或多或少的精神矛盾。
  “中国这个世界——那时不过是个乞丐的世界,垂死的大陆,腐败的国家。”
  “中国算完了,这就是结局了,中国已无希望。”
  这些在群众心里已达到普遍共识,中国的落后,国际地位低下,而这种情形非一人一力一时能够改变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有力量能从这无边的混乱中理出头绪,在外国人面前自卑,甚至于艳羡这种情绪的产生在当时的情形下完全是可能的。郁达夫的《沉沦》,也正是塑造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在异国他乡,感受到祖国的落后,中国人在世界的平台上不平等的地位,在意识领域产生自卑,压抑的一系列复杂情感,最终导致精神的扭曲,通过身体欲望的释放来消解内心的苦闷。罗莎莉的哥哥所体现的是那个时期的特殊的一部分人群,他们在众多的灾难和死亡面前,畏惧并堕落,孤独绝望地苟活着,自己无能为力并愤恨群众“不可能组织起来”,“成不了什么气候”,既可怜又可悲。
  还有一些比较次要的人群,欧洲人,白俄人,还有少数有钱有势的中国人,他们是反映那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人物,有住宅和花园,在一起打麻将,互相往来,但在意识领域里,他们从高到低大概是这样一个排序,欧洲人,日本人,欧亚混血人,白俄人,中国人。中国人是这些人中的“乡下人”,那些外国人,神气地站在中国的土地上,骂中国人:“你这黄皮肤狗娘养的臭中国杂种”,当时中国学校,医院等好多事业单位都由外国人掌管,且很少聘用中国人,工资也是按照那人所属国家地位来评发的,中国基层民众几乎都是失业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生存是个严峻的考验。
  语言小说的本体。汪曾祺在《中国文学语言问题》中说道:“小说的魅力之所在,首先是小说语言。”作者韩素音以她非凡的才情,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串起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那一幅幅社会画面呈现给了我们:
  “火车隆隆地,不时呜呜地嘶叫着,驶过一片原野。干旱的大地热浪滚滚。农民因干旱而成为饿殍,还有那象潮水一样的兵灾,在大地上翻滚,五十万大兵在觅食充饥,他们像蝗虫一样从天而降,吞噬着大地……'遣散的兵'爸爸说。”
  “火车经过水灾地区,泥黄色的大水淹没了一切,只剩下火车的抬高的路基围绕着伸出它那亮晶晶水面上的树梢,懒洋洋地旋转,死亡之水淹没了田园,看不见什么屋舍,只有伸出水面的大树枝桠上的人,像鸟一样的栖息着,一动不动……他们连头都不抬一抬,知道火车是不会为他们停住的,什么也不会为他们停住的。”
  作者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将那着灾难的画面描绘的细致而形象生动,让读者看到了当时中国一群群没有任何指望的,痛苦中国人民,看到了那一幕幕沉默的漫山遍野的生命死亡,看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看到了历史的旋轮以不可阻挡的强势迅猛不停地冲刷那片流血的土地。
  此外,韩素音以她的善良和敏锐,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她对岁月的流叹:
  “时间都攒在那骨瘦如柴的手指里,一寸一寸地,度量着逝去的光阴,从天黑到天明。”
  作者也用诗一样的语言,展现出了脱胎于黑暗的那份平静与美好:
  “阳光造成的幻觉,勾勒出梦幻中的湖泊,泥黄色闪耀着光芒的大海,出现在龟裂的原野之外。”
  那只是罗莎莉美好的梦而已,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是找不出一片宁静的湖面的。作为一个性情温婉的女性,其笔风中自然有平易淡然,稳健尔雅的部分。
  对那个时代的白描,作者语言风格又时而直露鞭挞,时而含蓄幽默:
  “蒋介石及南京政府,比以前的军阀统治也好不了多少。”
  “我们的生命财产在他那多年一直戴着的白手套中是安全的,连续十几年我做着白手套的噩梦……而而全国陷入腐朽衰亡之中。”
  这种讽刺所产生的语言效果将会在读者脑中形成更大的冲击,从而引发更深的思考。韩素音的语言艺术就像一杯浓浓的茶,入口有一股苦劲儿,再品有一股冲劲儿,余味无穷。
  作者在结构的处理上,叙述方式不拘格套,时序交叉,情景变换,将故事的跌宕起伏最大化地表现了出来。
  在自传中罗莎莉作为一段特殊历史的参与者和经历者,自然有与别人不同的体验与感触。她看到夹缝中生存的可怜的人民,他们在深渊中苟延残喘,没有任何生存条件可言,她感到同情,无助与痛苦,现在的我们只能惊叹于那充满恐惧的历史,而无法体会到处于水深火热,尸殍遍野的社会中的人们的心情;罗莎莉以自己的眼光从各个角度平视那个社会中的人和事,她将自己立根于中国,为那些中国土地上肆意叫嚣的外国人而感到气愤;她将自己置身高处,俯瞰历史
  “历史是永不停息的,就像扬场的风,我们看到谷壳在飞扬却忘掉了谷粒,那未来的种子,落在场院的地面上。”
  作者感到不公平,上帝不公平,对生命的不公平,对劳动的不公平,因此她探求生活的意义,反思并惊愕于过去竟如此无知,她要“离开巢穴飞向天空”,寻找新知。
  总之,文学作品生命力在于读者对它的不断挖掘和翻新,所以,我期待着,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