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项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项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时间:2017-06-30 17:52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菜九段点击:
        
项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菜九段供稿
    看到这样的题目,估计看官都要笑翻了。因为在广大历史看客眼里,项羽是十足的蠢材,一个大傻瓜,只有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份,哪里又会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棋路?还一盘很大的棋呢。
    不过广大看官有所不知,所谓的蠢材、傻瓜只是后世看客的看法,司马迁并没这样说,而且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不仅与什么蠢材傻瓜根本不沾边,而是才华盖世、震烁古今的。所以项羽的材质,当以司马迁所说为准。
    司马迁说项羽才气过人,就肯定不是蠢材,就有下很大的棋的基本素质。天生我材必有用,项羽具有天下之才,又掌握了天下的权柄,他下棋也有不让这个才华闲置的意思。项羽的所谓下棋,就是行天下之棋,经营天下。但大家都知道,项羽所行的天下之棋最终还是输了,这又算怎么回事啊,不就是不会下棋吗。俗话说,败棋还有神仙招,在仔细盘算项羽的棋路后,会不会由衷赞叹真是一个出色的布局呢。
    在项羽问题上,后世看法与司马迁严重相左,虽然后世人等无论数量如何无比广大,但跟司马迁相比,明显不足斤两,只是司马迁的说法也要用事实验证一下才好。验证过后,那些以为项羽是蠢材的人才有可能改变观念。当然,更多的情况是验证之后也绝不改变。尽管如此,菜九还是要用点笔墨讨论一下,项羽想不想下棋,如果想下棋又确实在下棋,看看那个棋是如何下的,应该不算多余。
 
细目
项羽下棋的素质
项羽有下棋的意愿吗
胜秦钜鹿,项羽正式开始行棋
项羽想要下棋的征兆
章邯成了项羽的棋子
项羽的棋路出岔子了
项羽遭遇无解的难题
刘邦让开了阻挡项羽的棋路
项羽行棋并不名正言顺
刘邦真的杀不得
刘邦为项羽的行棋提供了方案
项羽开始行棋
项羽棋路中的自肥因素
项羽的重要棋路强枝弱干出岔子了
项羽棋局复盘
 
项羽下棋的素质
    人们可能以为项羽就是个会打仗的憨货,是个粗人。人们愿意给出的最高评价,也不过是将项羽当作一个杰出的战术家,连军事家的名号都舍不得给。在人们的评价体系中,军事的地位可能并不高。其实人们误会大了,打仗也不是粗人能够玩得转的。因为军事一道,实为人类智力的最高境界,水平差一点都搞不来。项羽所处时代,恰恰体现了这一点。秦王朝的章邯横空出世,一下子打遍天下无敌手。靠得是什么,过硬的综合能力。直到遇到项羽,章邯就逢战必输了。在章邯时代,只有刘邦、项羽两个人有能力战胜章邯,其他人都不是对手。这也正好证明了刘项才是真正的举世难有其匹,并且棋逢对手,其他人不管吹得多么玄乎,与刘项相比档次都要低下许多。
 
 
 
 
项羽有下棋的意愿吗
    项羽与他的叔父项梁在钱唐观秦始皇时,项羽说了一句名言,彼可取而代也。这是在鼓动其叔父君临天下呢。那个时候,甚至项梁还没有坐在棋盘前面,与下棋连边都没有沾上,项羽就表现出了浓厚的下棋意愿。项羽起兵后,一开始也是主要帮助项梁经营天下。项梁突然战死,可能让项羽非常受打击并感到意外,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现在轮到他下棋了。这个时候,项羽表现的非常窝囊,没有拦截准备北上的章邯,而是退到彭城休养生息。在楚怀王的调教后,项羽被委任为宋义的助手,派去援赵了。估计这个时期虽然很短,但项羽真正的成长期,应该就是这个时期。因为项羽的长辈已经不在了,他要自我谋划未来,顿时看世界的眼光就不一样,以前就具有的优良品质,一下子就拢聚起来了。之前的项羽托庇在其叔父的羽翼之下,为项梁打拼,为项梁争地位。现在发现,自己的机会来了。可惜,因前一段的惊慌失措,其统帅地位暂时丧失了。如果不是项羽失了神,楚怀王怎么会、又怎么能将项羽的军事指挥权拿走。但没有关系,他离这个位置还是非常近的,而且想明白了一些事情,看到下棋的前景与棋路了。
 
 
 
胜秦钜鹿,项羽正式开始行棋
    项羽一不留神就沦落到给没有本事的宋义打下手,一定非常郁闷。看到宋义那个窝囊样子,项羽一定气不打一处来。项羽的不耐烦也被历史记录到了,而且是以一种卓越的大局观的语言向宋义兴师问罪。那个场景发生在项羽斩宋义之前,其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彊。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这番话不仅思路清楚,棋路也很清楚——楚军的最佳做法就是“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日后,项羽也正是这样做的。可以肯定,项羽这段言论,是反秦阶段被记录到的最具战略意义的文字。至于宋义蒙对的项梁战死的预言,并没有多少含金量,只是个简单的常识。最终事实也证明宋义只是个玩嘴的,根本没有统帅楚军开展决战的能力。所以宋义畏战逗留,与齐勾结找退路,都是其能力不足使然。宋义的例子,也表明作战一道绝非莽汉可以搞定。
    胜秦钜鹿,逐走章邯,活捉王离,项羽的地位陡增,简言之,他明确处在可以行棋的位置了。
    项羽胜秦钜鹿下一事,千载以下仍然令人神往。“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菜九无数次憧憬有朝一日能如项羽一般傲视那些专家教授,看着他们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场景,当然这是题外话,权当做梦,就此打住。
    胜秦之后,项羽荣膺诸侯上将军一职,基本上全天下的反秦武装都归项羽统帅了。项羽从楚国的一个褊将成为号令天下的大将,这个变化是质的变化。项羽起先只是楚国援赵军的副帅,杀了宋义才当了楚上将军,这个岗位还没有熟悉,就进入到诸侯上将军的角色。诸侯在钜鹿城下与秦相持数月,一直不敢放手战秦,直到项羽的援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秦军,相当于将诸侯军从秦军的压迫下拯救了出来。所以在场的诸侯是各国的实力派,他们对项羽心悦诚服之余还有感恩戴德的心态,甘愿受其驱策。这就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的内涵。不论项羽发现他的地位变化没有,他在这个时候,在这个位子上,可以号令天下,或曰可以左右天下的局面。
 
 
项羽想要下棋的征兆
    日后刘邦数落项羽的时候,称其完成援赵没有向楚怀王覆命,作为一大罪状。当时的惯例,领受任务,完成之后应该覆命。刘邦的意思是指责项羽没有走这个程序。不过这样的指责只是刘邦的一面之词,我们有理由认为,钜鹿战后,项羽与楚怀王还是有联系的,至于算不算覆命则可以讨论。因为楚军在钜鹿下与秦军搏杀的时候是以少胜多,但到后来,楚军的人数可能占压倒性优势,项羽在鸿门宴之前准备与刘邦火并时,已经拥众四十万,其中应该以楚军为主,估计接近三十万是个接近事实的数字。这后来增加的楚军,应该是楚怀王在钜鹿之战后从后方向项羽输送的。项羽杀宋义之前称楚怀王“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就提到了楚怀王收集兵员的工作,估计在援赵军出征之后,楚怀王的这个工作还在继续做。
 
    项羽破秦钜鹿下是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再次发起对秦军的攻击是两个月之后的事。这表明项羽并没有加紧对秦军实施军事打击。估计在此战前,楚军还在源源不断注入到项羽的麾下。不清楚项羽是怎么跟楚怀王沟通的,因为楚军已经完成了援赵,并对秦军毁灭性打击。难道项羽会向国内报告兵力消耗巨大,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但项羽至少可以在接受楚怀王输送兵员的时候,报告钜鹿战胜的战报。
     可以断言,这个时期的项羽已经把对秦作战放在第二的位置上了,第一的位置大概放在巩固并扩大权力扩大影响上了。这个时期的不战,就应该是项羽准备下棋的征兆。而且,项羽是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笃笃定定地行棋。
 
    这个被记录到的间隔了两个月后的作战,没有记录到规模,只在月表上有“攻破章邯。章邯军卻”的印迹。大概项羽觉得章邯不足虑,战胜不成问题,所以才没有采取狂风暴雨式的进攻。而章邯也明白自己与项羽的能力落差,完全没有翻天胆量。这个时候的章邯已成了项羽案板上的肉,真正地任项羽宰割了。
 
 
 
章邯成了项羽的棋子
    章邯遭受到项羽联军的连续打击后,想从朝廷争取援助无果,就陷入绝境了。所以章邯只有走上与项羽约降之路。如果返回朝廷,肯定死路一条,而且朝廷在反秦武装的打击下,难逃覆灭下场,所以约降是章邯的唯一出路。也许这正是项羽弛张有节的作战目的。
    章邯约降前,陈馀给章邯写了招降书,陈馀此举应该是项羽指使的,因为陈馀的地位还没有资格与章邯单独交流,尤其是这样招降性质的信,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符。《项羽本纪》并没有交待陈馀是项羽授意写信的,但此举决非陈馀自说自话的行为。所以有史料称陈馀与张耳闹翻并离开反秦阵营,估计那个闹翻的时间,并非在钜鹿大战刚结束的时候。估计张耳之后又做了若干手脚,将陈馀逼得离开了,也正因为这样,日后陈馀才对张耳恨之入骨,非要置张耳于死地不可。
题外话少说,还是回到招降信上来。章邯是反秦武装的死敌,双方不共戴天。陈馀的招降,应该松动了双方,至少是松动了项羽与章邯的关系。看来项羽对章邯的未来已经做好安排了。这样的安排真可谓天才式的手筋。
 
    就在章邯约降过程中,项羽反而连续发起攻击,章邯节节败退,估计项羽是要把章邯彻底打服,以为日后的受降做好充分铺垫。最终,章邯在得不到朝廷支援的情况下,屡战屡败,于秦二世三年七月率军投降了项羽为统帅的反秦武装。史称章邯投降后见到项羽就哭诉赵高的事,实际上是诉说自己在原有阵营的委屈。在与项羽对垒的秦军中,也只有章邯让项羽看得起,这大概是长期对手隐含的某种微妙关系吧。项羽任其哭诉,没有为难章邯,然后突然封其为雍王。
    项羽封章邯为雍王之举应该让天下大开眼界。菜九以为,这是项羽要把章邯这粒死子盘活。章邯与楚军及联军统帅项羽有不共戴天之仇,战败落到项羽手里,性命难保,粗人项羽如果快意恩仇,则任何人都不会觉得意外。意外的是章邯不仅没有遭到清算,而且作为项羽的一枚棋子,在未来的天下格局中被率先投下。
    因为此前楚怀王有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天下号令。这时刘邦还没有攻下关中,关中还是稳如泰山,项羽此举,是对关中稳操胜券,还是完全不顾怀王之令,外另搞了一个任命。也许二者兼顾,可进可退。最终,项羽的这一安排还真起作用了。有此一说,他就可以与怀王的关中之约博弈,企图取缔怀王之令,这就是鸿门宴的由来。最后刘邦委曲求全,不坚持王关中,让项羽的章邯为雍王安排得到落实。
    从封章邯一事,就可以看出项羽绝对不是个莽汉,还是出色的心机男。因为章邯斩杀楚人无数,又是杀害项梁的元凶,而且才气能力世上罕有其匹,这样的人居然还委以重任,项羽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项羽的棋路出岔子了
    项羽此时已经有武林盟主的气派,立章邯为王这样的大事,也可以自作主张。可能这样过于优势的心态,使得项羽的行棋出了缓手,这一缓手在当时并没有显示什么,但其不良效应在后面会显现。
    按说章邯投降之后,项羽的入关之路应该是一片坦途,但从结果上来看,似乎项羽并不着急入关,大概优势意识过于强烈。秦在失去章邯这个最大依靠之后,其灭亡就是毫无悬念的事了。所以项羽可能认为不争这个早迟,于是乎没有抓紧时间进军,而是率领的反秦武装悠哉游哉地缓缓行进,最终在章邯投降的四月以后才入关。这也是项羽日后被动的原因。这种放慢行进的做派,也使项羽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落在刘邦后面入关。可能他没有想到,刘邦那么一支小部队,怎么居然把秦给打了下来。虽然日后刘邦慑于项羽的实力,为项羽让出棋路,但项羽还是要为他这一出岔子付出代价。因为刘邦先行入关的这一事实,并不因为刘邦让开了棋路就消失,还会不失时机地发酵作祟,成为破坏项羽行棋的有效借口。
 
项羽遭遇无解的难题
    项羽一行挟裹着以章邯为首的二十多万秦降兵向关中进发。行进过程中,以项羽为首的联军发现秦兵有异动。于是项羽下令全部坑杀降兵,只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降将。其实留下来的不止三人,刘邦定三秦时打败的秦将中有原在关外的赵贲,表明此记录有误。为什么有误,这样一个记录可能是司马迁从韩信的拜将台说辞里印下来的。而那个记录是没有根据的编造。但可以肯定,秦兵基本上都被害了,没有被害的只有少数将军。这样一来,章邯们的资本也没有了,而且他们带关中子弟出征,全部死绝,他们也成了关中人民的公敌。未来只能是他们对楚更加依附。其实项羽的屠杀也堵塞了他自己在关中立足的可能性,换言之,即使不是刘邦先行入关,而是项羽先入关,作为一个屠杀了几十万关中子弟的凶手,如何能在关中立足。
    问题在于,如果项羽不杀害这些秦军,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因为投降了的秦军,也是敌对势力,且其数量与联军相当。如果如此庞大的秦降兵到了关中开始异动,联军要制服他们难度相当大,完全有可能被秦兵打败。这样的局面,杀害他们吧,就会背上永久的骂名,且在道义上处于下风;如果不杀害他们吧,随时随地有被其反噬的可能。真是进亦忧,退亦忧,竟不知如何而乐。这样的难题放在谁面前都不好处理,该项羽倒霉,这样光荣的胜利转眼之间成了巨大的包袱,要卸下这个包袱就要付出巨大代价,严重损害棋路。项羽遭遇的这个无解难题,实际上已经在提示他前途难测,不宜抢夺行棋的主导权。可这个时候项羽志得意满,想下棋的劲头不知道有多大,又哪里停得下来?
 
刘邦让开了阻挡项羽的棋路
    此前说了,项羽以刚刚投降的章邯为雍王,是为日后的政局投下一粒棋子。这个棋子,在刘邦取得王关中权利后发挥作用了。按照楚怀王的击秦号令,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以一支小部队终于完成了亡秦的大业,这样刘邦就自动取得了王关中的权利了,而且他也是这样向关中人民宣布了。
    这样一来,刘邦就出现在项羽的行棋道上。刘邦如果能如约称王关中,则项羽的棋就没有办法下了。为什么刘邦王关中,项羽下不成棋呢?是因为关中是当时最好的地方,不仅大而且富饶,兵民习战,地势险要,另外还代表反秦战争的最高功劳最高奖赏。如果刘邦以功劳占有其地,刘邦的势力陡增,非项羽所能差遣。棋盘上有动不了的子,这个棋还怎么下啊。所以史料中的要打要杀,原因无他,就是项羽要夺回他认为原本属于他的行棋权利,而且棋路要顺畅。而此前任命章邯为雍王,正好可以抵冲楚怀王的关中之约。虽然不硬气,也比没有理由好。就像篮球场上的争球一样,球在刘邦手里,项羽借章邯雍王一事,搭上一只手,构成争球,以此为由头就可以打可以杀了。
    前面分析过,项羽落在刘邦后面入关,他自己要负相当责任。但项羽不是肯自责的人,他要刘邦为他让开棋路,不让,就火并。虽然刘邦也不是善茬,但与项羽相较,还是稍逊一筹,而且实力有落差,所以刘邦选择了忍让,愿意出让王关中权利。什么意思啊?就是项羽啊,你可以按你的意愿下棋了。这样,刘邦就与项羽为首的联军和平共处了。刘邦不仅让出了棋路,秦始皇宫里的金银财宝刘邦也都完全开放让大家共享了。
 
项羽行棋并不名正言顺

    刘邦把位子让出来了,棋路通畅了,项羽应该就可以行棋了。但是且慢。到了这一步,项羽不过是有行棋的实力与便利,但行棋的名义还不具备。真正有权利下棋的是楚怀王。天下苦秦久矣,但大家苦归苦,只能忍受,是陈胜率先起义对秦发起攻击。因陈胜首义,楚成了天下共主,楚怀王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号令有效范围是天下反秦武装,并非专为楚军规定的,而且楚怀王拥有对这个规定的解释权。所以当刘邦挪开地方不再挡道时,项羽才发现,原来他还没有权利行棋,他还要到楚怀王那里报批。报批什么,就是刘邦不王关中了。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是天下共知的,游戏规则早就制定了,按规定办就行了,谁说要另外开盘下棋的。楚怀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楚怀王的批复,历史只记载了两个字——如约,就是要按既定方针办。项羽这才发现,原来挡路的还不止是老战友刘邦,还有老领导楚怀王。好不容易刘邦识“大体”,出让了王关中的权利,但对王关中最有解释权的楚怀王不识“大体”,不肯遂了项羽的心愿。咋办,把楚怀王挪开啊,必须挪开。至少要把楚怀王的主约权拿掉。项羽充分施展其高明的诡辩术,后人一向看不起的项羽,其实不仅仅会打仗,他的语言艺术也是当世无有其匹的。他声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项羽的这些话说到部下的心里去了。其实项羽这番篡改历史的话完全是胡说八道,但就是这些胡说八道居然不仅说服了众人,而且影响了历史记载。须知,在楚怀王掌管楚政期间,人还是这些人,甚至比之前还少了些,枪还是这些枪,难以置信地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灭了秦。可以说,作为灭秦事业的总设计师,楚怀王的统帅指挥是功高天下的。怎奈人的特点是看重自己的贡献,漠视他人贡献的。而项羽那番言辞,就是在拼命给部下加分,所以深得部下赞同。其实项羽手下众将不过是刘邦所说的功狗,指挥功狗作战的功人的功劳,功狗是看不到的。楚怀王功比天高,但在项羽的忽悠下,人们一边倒地选择性看不见。大家一致认为楚怀王根本没有下棋的资格,有资格的只有项羽。所以项羽终于如愿以偿地行棋了。

    很多后人认为,项羽要下棋的话,第一步就应该把刘邦干掉。这也太小看项羽了。项羽连死敌章邯都能当棋子用,老战友刘邦的利用价值又岂能在章邯之下。宝贝都来不及,怎么舍得杀?
 
刘邦真的杀不得
    千百年来,也不知多少人为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痛心疾首。其实这些人实在是太外行了。他们以为项羽只有鸿门宴一个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这样的看法就完全不靠谱了。因为项羽主持的分封长达四个月,估计项羽主要是跟刘邦商量怎么分合适,因为其他人的功劳根本不在他们的层面,所以刘邦以外的人还真没有多少话语权。所以真要杀刘邦,机会实在多得不得了。此前要杀刘邦,是因为刘邦阻碍项羽行棋,既然刘邦让开了棋路,就没有必要杀人了。当然,广大外行认为只有刘邦是项羽的威胁也非常有道理,但也不等于有威胁就一定要杀人。因为杀人本身也是有害有风险的。
    简单地说吧,鸿门宴之后项王、范增不让刘邦王关中,还“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呢,又如何能一杀了之呢。显然,诸侯叛之是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杀刘邦只会增大这种可能性。可能广大外行又会认为,项羽实力最大,就是杀了人,谁敢不服。于是乎,项羽的担心纯属多余,是项羽弱智的具体表现。这样的认识让人无语。后世的混账逻辑本来就是枪杆子里面不仅出政权,还出真理,谁敢不服,拉出去砍了。
    现实情况是,鸿门宴之前,刘邦不仅可以如约王关中,而且把持了秦政权的金银财宝。广大诸侯准备追随项羽攻击刘邦是可以各取所需的。当刘邦出让了权利,开放了秦政权的宝库,项羽与诸侯的利益都得到满足,杀人的理由消失,如果杀人杀出问题,那就全是你项羽一个人的事,不要指望大家帮你分担了。
    后人还天真的以为,如果项羽当时就把天下独吞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这样认为,不就是老子有枪嘛。在广大后人心目中,有枪就可以为所欲为。世上荒唐的事就是人们在不可以想当然的时候,偏偏要想当然。认为项羽应该或可以独吞天下的人们,自以为可以代表当时的广大诸侯表态。他们怎么就代表当时的广大诸侯了呢?即使广大诸侯慑于项羽的实力,当面不敢吭气,但可以肯定,一转脸他们就会搞小动作。陈馀、田荣、彭越就是例子。所以项羽要是独吞天下的话,要杀的不止刘邦,差不多要杀光天下呢,这怎么可以?
    就是杀刘邦必然引起大乱这一点,项羽比谁都清楚。因为刘邦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集团,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如果杀了刘邦,集团就此归顺,当然不会有问题。但哪个说要归顺的,都起来闹事怎么受得了?那为什么当初要火并的时候不怕闹事?原因很简单,你不让项羽行棋,他就管不了那么多,闹事就闹事。现在刘邦不但让项羽行棋,还为项羽创造了行棋的条件,项羽还会激起民变兵变吗?项羽不会,后世的蠢材则肯定会。    
    最可气的是,即使把这样浅显的道理讲得一清二楚,还会有无数的人认为项羽可以独吞天下。虽然菜九觉得自己没有义务唤醒他们,但还是忍不住要把十年前《 鸿门宴结论与两个凡是的关系》里的陈词滥调拿出来见见光:
    如果项羽一心想做皇帝,按我们的专家教授中学老师大人所说把刘邦杀了,可能会出现两种局面:一是因杀猴儆鸡,其余诸侯王诸侯将更加听命于项羽,天下从此太平;一是那些诸侯王诸侯将看项羽连立了大功的自己的战友与结义兄长都能杀,担心自己的脑袋也随时会保不住,便一齐拔出刀来,上前把项羽剁成肉泥。菜九以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刘的功劳大,实力强,与项羽的关系又特别铁,尚且被杀,项羽的刀杀到其他人头上也再正常不过了。
    在对项羽的评价中,还有一个莫名其妙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项羽逆历史潮流,开历史倒车搞分封。菜九不敏,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如果当时不分封怎么办,更没看出天下英雄反秦就是为了让项羽当大一统的皇帝,而他偏偏不愿意当。像这类没影子的事,最好不要胡乱意淫。当时的情况是,秦政权把天下人都搞得不爽,大家群起而攻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给灭了,灭秦以后怎么办,只能是走着瞧。谁要是想当皇帝搞大一统,恐怕除了他自己,旁人都不会答应。当然,如果让我们那些懂得历史唯物主义的专家教授去和那些诸侯王诸侯将忽悠,说些诸如历史潮流、天下大势、时代规律什么的,没准还真能起作用,可惜他们不在场。不过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时的场面,如果项羽召集各路诸侯开会,要当什么大一统的皇帝,可能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按专家教授的如意算盘,各路诸侯王诸侯将欢天喜地地将兵马交出,回家享受项氏的太平;一是各路诸侯王诸侯将拔出刀来,一拥而上把项羽剁成肉泥。从项羽没有被剁成肉泥这一点来看,至少说明他的举措没有大错。而我们的专家教授根本没有被剁成肉泥的危险,当然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俗话所说的“站着说话腰不痛”大概指的就是这类情况。如果他们在场并面临被剁成肉泥的危险,我们的专家教授何等聪明精明,肯定会乖巧而识时务地把这些正确无比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束之高阁、提也不提了。
 
刘邦为项羽的行棋提供了方案
    说到刘邦不止是让出了棋路,而且还提供了行棋方案,这不是在说笑话,是基本事实。楚怀王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号令是一个巨大存在,刘邦不王关中也要有一个去处,既然刘邦不能平空蒸发,就要给他个去处。刘邦与项伯沟通时就提出了不王关中,愿意去巴蜀的意向。巴蜀当时是荒蛮之地,是秦流放犯人的地方。相当于刘邦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窖里,项伯听到这样的结果,觉得项羽没有理由不接受,再也不会与刘邦过不去,于是就拍胸脯替项羽答应了下来,并坚持让刘邦当面跟项羽说清楚。这样摆明了吃亏的事,刘邦怎么肯呢?没有办法啊,当时的重点是要避免火并,而且时间紧迫,没有条件仔细斟酌,唯有一下子把条件提得低低的,确保万无一失地通过。这样的条件,对手不可能有意见。刘邦吃死了亏,项羽怎么会不满意。一家欢乐一家愁,为了避免火并,刘邦的做法欠斟酌,完全是时间关系,难怪日后就后悔了。而后来的鸿门宴之所以风平浪静,也是因为条件之前就谈好了,诚所谓一拍即合,双方见面走个过场而已。
    刘邦自己对落脚的选项,特别为项羽提供了方便。因为刘邦有权利王关中,从而阻碍了项羽掌控天下的棋路。现在刘邦提出可以不王关中,但如果不提安置选项,相当于给项羽出了新的难题,尽管比王关中的难题小。因为刘邦在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亲自解放的地盘也太多了,如果选了项羽很介意的,项羽也头痛得很。好在刘邦选了一个谁也看不上的地方,那是你自己愿意的,谁也怪不到。而且这个地方特别可以满足项羽下一步的棋路。为什么说刘邦的方案只有巴蜀呢。因为项羽与范增在消化刘邦方案时指鹿为马地说巴蜀亦关中地,就没有汉中在内。最终纳入刘邦受封范围的汉中一郡还是日后争取到的。刘邦是让张良说服项羽把刘邦势力占领的汉中一郡分给刘邦。项羽答应了。这未必是项羽心肠软。这一来是地方本来就在刘邦占领下,让给其他人不合适,比如让给三秦的章邯,这个章邯的便宜太大了,项羽没杀章邯就算够意思了,没有必要给他多分地吧。所以把汉中分给刘邦算是顺水人情,也想得到刘邦的好感,以便让刘邦在日后的格局中起作用。其实,刘邦固然是项羽要防范的对象,三秦王何尝不是项羽要防范的呢?项羽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用需要防范的人,相互牵制着。这就是项羽行棋的主要内容。
 
项羽开始行棋
    刘邦让出棋路之事,发生在楚怀王坚持如约之前,但这一让是项羽可以行棋的前提条件。刘邦这个障碍排除后,楚怀王的如约坚持就挡不住项羽了。在项羽花言巧语剥离了楚怀王的巨大功绩之后,他就开始行天下之棋了。前面说过,如果谁要当皇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项羽何等精明,当然不会走这样的臭棋。他不要当皇帝之名,追求的是号令天下的当皇帝之实。而这一步,就要靠分封来解决。
    这时的分封,与开历史倒车没有任何关系。哪个规定非统不可?秦始皇统的苦头,当时的人都领教够了,所以才揭竿而起。几千年后的人一点苦没吃到,拼命说统的好话,有什么意思,当其为屁话可也。
    当时的情况是,天下是大家打下来的,当然楚军的功劳居功至伟,但并没有以楚代秦的意思出现,连影子都没有。楚怀王延续了陈胜的权威,也只相当于盟主,而且并不是共推的盟主,只是事业发起人的意思,对天下诸侯没有生杀予夺之权。简言之,天下是大家的,不是哪一家的。这个局面决定了当时只有分天下,而有权主持分天下者,就成了天下名义之主。因楚怀王被项羽剥夺了共主的主持权,项羽就处在这样的位子上,他可以公平地分,也可以有私心地分。如果公平地分,就用不着与刘邦火并了。看来,项羽要下棋的初衷,就是要对天下有私心地分。怎么个有私心法,无非是让这个分形成对项羽有利的局面,以利于最终达到一统天下之实。分析至此,再说项羽开历史倒车,真是冤枉了项羽,因为他分的目的就是为了合。但项羽的这个合,菜九一点也不欣赏。老子说,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菜九有限的脑力,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分更好的方案,而分的时候又有什么比项羽更好的分案。无论是合是分,都是走着瞧的事情。所谓的变局常常会出现在不得不变的时候。项羽太心急了,太看高自己了,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司马迁语),在分这个事情上真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了极致。
项羽其实没有权利主持分封,他上面还有楚怀王嘛。而分封的第一步正是解决楚怀王的存在。所以他借口尊楚怀王为义帝都长沙,将楚怀王从彭城挪开。其实所谓的上游长沙,在当时也是荒蛮之地,其令人嫌恶的程度,与刘邦的巴蜀不相上下。义帝都郴,实在是个误记。郴是义帝死难之地,表示当时逃避追杀,从长沙逃跑到郴而遇难。义帝都长沙被记载在《黥布列传》里了。只有长沙符合上游,郴则与什么游都不相干。前面说过,项羽行棋的两大难题,就是楚怀王与刘邦,而项羽分封时需要着力处理的,也正是他们两人。好在刘邦自己提出了安置方案,就不用项羽费神了。妙不可言的是,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案正与项羽的棋路吻合。而项羽感到为难的,只是巴蜀与关中的转换。多亏项羽脑筋足够,也擅长指鹿为马,他生造出了一个理由,即巴蜀亦关中也。于是刘邦的安置方案,就与楚怀王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号令相衔接了。
此前已立章邯为雍王,雍也是关中的代称,这时是不是应该把整个关中都给他呢?没有这样的好事。章邯毕竟是击杀项梁的大仇人,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便宜给他呢?项羽当然不会这样做。项羽将旧秦的关中一辟为三——在雍以久又有了塞和翟——分给了三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项羽在对三秦王的安排上也很有讲究,以司马欣为塞王,与当关中与关外的通路上。司马欣曾经有恩于项梁,算是项家的故交,把这样的要害位置安排给司马欣,也是项羽对关中控制的手筋。而让章邯为雍王,其地正好当刘邦出川之路。项羽知道,如果刘邦要闹事,三秦将里也只有章邯可以指望。因为章邯是天下最强悍将,也只有指望章邯阻挡刘邦了。将刘邦安置在汉中,也隐含弹压三秦不得造次的意味。因为刘邦是秦将的克星也是死敌,刘邦与三秦不可能勾结,有刘邦在侧,三秦将不敢反楚。毕竟刘邦是楚军之一股,与三秦也是不共戴天的。章邯与刘邦为邻,正好可以相互牵制。这样一个互相牵制的好局,也亏项羽想得出来。因为无论是刘邦还是三秦将,都是项羽不放心的。但让他们为邻相互牵制,免得惹事,确实是一个高招。而整个运作过程中,可以感觉到项羽立章邯为雍王的这一手筋至此发挥威力。同时章邯也被玩了一把——不但没有王关中,在被压了不得了的担子的同时,还被防范了。这个项羽真是不简单,把章邯玩弄于股掌之上,还用活了,项羽可不是一般的牛人啊。
    关中是天下重地,当初秦就是因为关中富饶甲天下,所以统一了中国。因此,无论是将关中委之刘邦还是三秦将,都是让项羽放心不下的。于是,三秦将与刘邦同时错落安置在关中巴蜀,正好构成相互牵制,都难以坐大的局面。
    盘点一下项羽的棋路。分封是项羽王天下的一盘很大的棋,既然不能一蹴而就王天下,那么就退而求其次,追求掌控天下,首先就是要取势,使得整个形势对项羽有利。掌控天下的棋路,当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关中一带的布局。须知,放在关中巴蜀的四股势力都是项羽并不放心的,但经过项羽上下其手,又被搭配得恰到好处。尤其是与项羽最离心的三秦将三秦王,却又成了最仰仗项羽的势力。项羽坑杀几十万秦降卒,这几个三秦降将也成了关中人民的公敌,他们只有牢牢地抓住项羽,才能在当地立足。所以,项羽在关中留下三万楚军协防。这三万楚军有双重作用,一是辅助三秦王,二是监督三秦王。没有项羽留下的楚军辅佐,没有项羽遥为声援,三秦王在关内未必能镇得住场面。能在关中立足的三秦将,对项羽必将怀有感激之情,这也是项羽对关中控制的保障。而安置刘邦在三秦边上,又是对三秦地面控制的双保险。三秦与刘邦形成相互牵制关系,对关中的安定至关重要。所以项羽不让刘邦王关中,而且自己也不王关中,并非将关中弃之不顾,而是以不取取之之道。后面会说明这个情况。
 
项羽棋路中的自肥因素
    日后反楚风波大起,理由之一就是项羽在分封的时候把自己的地盘搞得太大。项羽抢着下棋,就是要让利益向自己倾斜,否则他争那个分配权干嘛。
    史称项羽王九郡,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项羽这个王九郡就相当于天下的四分之一了。而实际过程中项羽所得实地,还不是九郡可限。项羽号西楚霸王,王梁楚之地。依菜九的菜鸟见识,这个西楚的正解当为楚西。因为楚从与四川接壤的湖北算起,一直到东边的大海,都是楚的传统地盘。项羽所在的彭城显然是在楚之东部,与湖北的西部遥遥相对,怎么叫西楚呢?大概是项羽人在东部,心系西部。他那个王梁楚之地,就很说明问题。梁与楚原本是两国,梁即魏,天下反秦时,分给了魏咎。魏咎战死,楚怀王又赞助魏豹人马经营魏地,魏豹果然了得,在魏地打下一片天地。魏这个地方大概相当丰饶,项羽看上了,何况项羽还不仅仅是看中了魏的丰饶,他还要借助魏这个路径与关中建立联系。所以他将魏豹挪到西魏,梁这个地盘归项羽控制了。这个梁并没有彻底并入楚,仍然叫梁,相当于楚的副中心,项羽委派了项他掌管梁地。那个韩也让项羽看中了,他没有办法安置韩王成,干脆不让韩王成立国,那个韩国也纳入楚之范围。这样一来,项羽之楚就直接与巴蜀关中接壤了。所以,说项羽的这个西楚实为楚西,即以彭城为中心,重点向西部辐射,势力范围直达关中。据说分给番君吴芮的地也不足数,估计克扣的部分也让项羽私吞了。这样弄下来,项羽所占之地又不止九郡了,要有十一郡了。
   项羽的重要棋路强枝弱干出岔子了
分封的时候,项羽又从秦二世那里学了一招强枝弱干之技,将原有的王分到差一点的地方,而将那些王之下的将,分到好一点的地方。这样一来,那些得到项羽好处升级为王的诸侯将,理论上也是项羽的盟友,项羽的影响力与控制范围又将极大扩大。这批人里有原赵将河南王申阳和殷王司马卬,而这两个人正好被安置在梁与关中之间的通道上。原来此二人的功劳并不足以封王,只是项羽觉得将他们从赵的营垒中分离出来,会削弱赵的实力,而分离为王的他们,必然对项羽感恩戴德。将这样的人安置在通往关中函谷关的路上,也保证了关中一旦有事,道路是通畅的。这样一来,从彭城到关中函谷关一线,全在项羽的掌控之中。不止是函谷关一线,即使是武关一线,项羽也封了原楚将共敖、吴芮、黥布为临江王、衡山王、九江王,加上原来的韩国也在项羽控制下,那么,彭城到关中的武关线路也是畅通的。
再从宏观上来看,关中到梁地及彭城,非楚势力只有河南、殷以及三秦,在汉中的汉王刘邦也算是楚之一脉,相当于在全国的最西边押阵,如果中间的非楚势力想异动,就会掂量掂量将会面临的后果。可能人们会说,刘邦项羽都相互不开心了,怎么还会威胁到旁人?这是因为后人知道他们两个不开心了,当时的其他人可不知道这里面的狗屁倒灶,可能真以为刘项两个大佬一东一西把人们夹在当中,意思就是要大家识相点,不得乱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即使是被项羽严加防范的刘邦,也被用来形成掌控局面的棋子,增加威慑力。项羽的棋力啊,真是能让死人为他干活呢。
    前面说了,项羽用强枝弱干法封了河南王与殷王,其实这个法波及了近半诸侯。比如还是陈胜时期的燕王韩广,被项羽迁为辽东王,燕王由原来的燕将臧荼顶替,实际上辽东原本就是燕之一部。赵王歇被迁为代王。张耳经过一番活动,当选了常山王,实为顶替了赵王歇。对齐的处理,更是项羽以惩罚式的手段在布局。齐王田市被迁为胶东王,而以齐将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最终,正是后面这几个王出了问题,造成项羽的棋局一下子坏掉。此外,即使是几个楚将之封王,也有类似意味。
    齐国的主事者,其实不是田市而是其叔父田荣。田市准备按项羽的指令就封,田荣根本不买项羽的账,索性起兵闹事,杀了田市,逐走田都,自任齐王,攻杀田安。田荣也知道此举得罪项羽狠了,于是鼓动也没有得到分封好处的彭越闹事。彭越所处位置就是魏豹让出来的梁地,靠近齐楚。这样一来,项羽就要忙于应付火烧眉毛的眼前事了。何况项羽需要处理的还不止齐梁闹事那么点事,赶走义帝也要费一番手脚。在这期间,赵代地面也闹事了。陈馀对张耳得封而自己没份非常不满,大概就以张耳对赵王室不忠为名,联络了齐,引为声援,发起了对张耳所在常山的攻击。最终张耳败阵,陈馀将赵王歇从代国迁往赵,恢复其赵王名号,赵王歇任命陈馀为代王。之所以陈馀在短期内就彻底清除张耳势力,估计跟他此前长期主管赵地军事有关,即使是张耳手下的军官,也都是陈馀的老部下。在陈张之争斗中,他们选择站在陈馀一边。可以说,项羽分封的棋路还刚刚展开,根本还没看出他那精心布置的棋局有什么精妙之处,棋局就乱成一团了。紧接着,在项羽还来得及开始对齐讨伐,刘邦在西边又闹事了。刘邦悔棋,反攻回三秦,再出关东征,在项羽作出反应之前,就将项羽沿路的布局一一清理。项羽的崩盘,一是因为被齐缠住了手脚,无暇西顾;二是因为刘邦的实力与能力较之项羽的布防势力高出太多;几个因素合力,导致局面彻底失控,渐渐走向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项羽留在关中的三万楚军后来没有起作用,反而是给刘邦提供了兵力。因为这些楚军也是关外来的,他们也思乡心切,不安于关内。所以遇到刘邦来袭,可能抵抗意愿不强烈。日后斩杀项羽的五侯至少有四人就是项羽留在关中的楚军,这真是对项羽抢着行棋的莫大讽刺。
   
项羽棋局复盘
    因司马迁对项羽的最后评价有背关怀楚字样,人们以为是对项羽放弃关中回到东方的否定。其实司马迁评价项羽的着眼点还不仅仅针对分封一事,背关怀楚就不是像人们理解的放弃关中东返,其中至少含有对违背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行径的指责。就像菜九评论的那样,你不让刘邦王关中,自己也不王关中,损人不利己,司马迁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这样的评价尚不能洞悉项羽行棋的内涵。
实际上应该考虑到对项羽都彭城之举的后人诟病,多半是受到拜将台韩信言辞的影响(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的可能。菜九考察过韩信的历史,以为所有精彩绝伦的描述基本都是编造的,拜将台故事也不例外,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千古谁识拜将台》,此不赘。从上述分析可知,项羽之都彭城乃是其行棋的一个环节,那么此举的得失是不是如韩信所言那么不足取,未必。清人恽敬有《西楚都彭城论》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都彭城之得失,也涉及到了项羽整个行棋内容。如今菜九所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前贤的启发。现将前贤高论刊载如下:
自淮阴侯斥项王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史家亦持此说。後之言地利者祖之,以为项王失计,无有大于此者。余谓项王之失计,在不救雍塞翟三王而东击齐,不在都彭城。何也?项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而三分关中,王章邯于雍,司马欣于塞,董翳于翟,所以距塞汉王也。夫三人之非汉王敌,不必中人以上知之。项王起江东,败秦救赵,遂霸诸侯,业虽不终,见岂必出中人下哉?吾尝深推其故,而知项王都彭城,盖以通三川之险也。通三川,盖以救三秦之祸也。以彭城控三川,即以三川控三秦。是故都彭城者,项王不得不然之计也。何以知其然也?乃者,项王自王,盖九郡焉:自淮以北为泗水,为薛,为郯,为琅琊,为陈,皆故楚地,为砀,为东郡,皆故梁地。是时彭越未国,地属西楚。自淮以南为会稽,会稽之分为吴。灌婴传,得吴守是也,亦故楚地。九郡者,项王所手定也。军于手定之地,不患其不安;民于手定之地,不患其不习;国于手定之地,则诸侯不得以地大而指为不均。据天下三分之一,以争中原于腹心之间,此三代以来未有之势也。彭城者,居九郡之中,举天下南北之脊,关外之形胜必争之地也。故曰,都彭城者,项王不得不然之计也。虽然项王之不取关中何也?曰,项王非不取关中也。乃者,汉王先入关,义帝之约,固宜王者也。项王听韩生之说而都之,关中之人安乎,不安乎?关外诸侯无异议乎?项王所手定之九郡,将以之分王乎,抑自制乎?度其势,必自制之矣。自制之,而一旦有警,其将去关中自将而东乎?关中者,固汉王所手定也,舍己所手定之九郡,而夺他人所手定之关中,又不分己所手定之九郡,一旦自将而东,天下之人安乎,不安乎?是故,关中者,项王所必取之地也。取之而名不顺,势不便,则缓取之;取之而名不顺势不便,且召天下之兵,则以弃之者取之。何以知其然也?乃者,陈涉首难,诸侯各收其地而王之矣。三王,秦之人也,以秦之地付三王,此秦汉之际诸侯之法也。使三王者据全秦之胜,扼全蜀之冲,包南山之塞,窒栈道之隘,终身为西楚藩卫,则朝贡征发,何求而不可。若其以百战之烬,生降之虏,寄仇雠号令,驱乡党之俦匹,一有扰动,西楚废其主刈其民若燎毛射缟耳。指挥既定,人心自固,诚如是也。汉王不得援前说以争秦,诸侯不得举前事以责楚。名与势皆顺便矣。所谓缓取之也。所谓以弃之者取之也。是故不付之张耳、臧荼者,不以关外之将相制关中也;不付之共敖、黥布者,不以西楚之将相制关中也,阳示天下以大公,而阴利三王之易取。是故,三秦者,项王之寄地也。其告韩生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人谁见之。此项王之设辞也,非项王之本计也。虽然,关中重地也,取关中,重计也,其取之之次第奈何?曰,项王之计,不急于收三秦之地也,急于阻汉之东而已。何以知其然也?乃者,项王之所忌,唯汉王也。是故未为取秦之谋,先为救秦之策。三川者,救秦之要道也,以瑕丘申阳据三川,而北函谷,南武关,挈其要领矣。以司马卬辅三川之北,而函谷之军无阻矣。以韩成夹三川之南,而武关之军无留矣。二王皆赵臣,赵睦于楚,故道通。韩成不睦于楚,不使之国,而楚制之,故道亦通。然而西楚之都,不能朝发夕至,则犹之乎未通也。彭城者,去函谷千有馀里;去武关亦千有馀里,轻骑数日夜即可关。北收燕赵之卒,南引荆邾之师,关外可厚集其势,关中可迭批其隙,汉王一摇足,则章邯先乘之,司马欣、董翳累乘之。西楚倾天下之力而急乘之,汉何患不衄,秦何患不全。汉王且不能保巴、蜀、汉中,岂能移尺寸与楚争一日之利。故曰,以彭城控三川,以三川控三秦。都彭城者,项王不得不然之计也。不意四月诸侯就封,五月而田荣反齐,是月而陈馀反赵,六月而彭越反梁,西楚之势,不能即日西兵,而汉王已于五月破章邯,八月降司马欣、董翳矣。盖项王止策汉王,而田荣、陈馀、彭越三人,非其所忌,故有此意外之变。此则项王之失计也。然使当日不受汉间,东兵击齐,举三楚之士,分两路捷走争秦,其时申阳、司马卬未败,韩成已废,兵行无人之境,函谷破,武关必降;武关破,函谷亦不守。淮阴侯挟新造之汉,与旋定之秦,以当百战必胜之卒,胜负之计,必不如垓下以三十万当十万之数矣。如是则三秦可复;三秦复而三川益固,九郡益张,齐赵燕三国有不折而入于楚者哉?而卒弃之不为,此则项王之失计也。故曰,在不救雍塞翟三王而东击齐,不在都彭城也。(《西楚都彭城论》引自《项羽本纪·考证》)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