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乡村塘堰的叹息

乡村塘堰的叹息

时间:2011-12-23 13:56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不忘本点击: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损失惨重。各级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受灾和抗旱的情况。个人感觉,这应该是乡村塘堰逐步消失的惩罚,是农田水利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悲局。
  
  专家说这次干旱是“50年一遇”,既然是“50年一遇”,意思就是说50年前还是遇到过的。既然遇到过,当年的损失有今天这么惨重么?50年过去了,社会进步如此之快,人类就还没探索出战胜干旱的方法?
  
  我的故乡在湖北大别山区,虽是山区,但我的家乡却处在山区的边缘,属于丘陵地带。记忆里,每片小梯田上面,绝对有一个面积不小,深度不浅的鱼塘蓄水。夏天里,小伙伴们经常结伴去那里游泳戏水,因为那里的水很深很深,就显得格外的清澈,农民也经常去鱼塘开闸给农田灌水;进入腊月,队长会及时组织青壮劳力下水捕起一框框的肥鱼,保证每家能吃上鲜美的鱼糕鱼丸。农闲,还会及时组织大家给鱼塘清淤护岸,为来年的蓄水灌溉养鱼做好准备。记忆里,还从没遇到无水可灌的尴尬。几十年过去了,最近回了老家一趟,遇到乡亲们正为干旱一筹莫展。听村民说,上游的鱼塘一直承包给了私人,几十年来没见人进行过清淤管理,塘底早被淤泥填埋得只有米把深。这次干旱,鱼塘里很早就全部干裂,鱼苗全部死光,更别提蓄水灌溉了。
  
  想想也是,我的故乡在白鸭山下,记忆中的白鸭山一直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山顶一年四季有清泉流下,形成山下几条河流,养育着当地一方百姓。而今天,石材的过度开发,已经毁掉了白鸭山美好的形象,山上山下满目疮痍,山下河流全部干涸,百姓荷包鼓起来了,但生存条件艰苦,令人心疼。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是江汉平原的四湖地区,紧靠长江,几十年了,过去每年的干旱都不算什么,两座长江灌闸一开启,一切都能搞定。可现在长江水位逐年下降,每年的需水季节,都必须启动大型电灌设备从长江提水灌溉,这样的成本自然只能分摊到种田村民身上。而看着逐年下降的长江水位,这提水灌溉又能坚持多久呢?我所处的县是四湖腹地,县里就有全国闻名的三湖和白鹭湖,可实际上这两湖早就被几十年前的“围湖造田”战斗所填埋成今天的低湖水田。全县的水系完全是紧紧依靠长江的“直肠子水系”,基本没有蓄水能力:电机启动,到处是水,电机一停,田块就干。
  
  我的故乡是丘陵,我的住地是平原,当前都在进行着艰难的抗旱战斗,分析两地的共同点就是都缺少蓄水能力,一遇干旱就慌了神。
  
  这几年,国家对地方的水利设施投入了巨资,百姓也看到了很多工程的上马,但分析这些工程的特点,基本就是围绕着水路的通畅和排涝的及时在做。因为这样的工程很耐看,上级来检查验收好应付,也容易显现地方领导的工作效果。然后,这样的工程,对上游水源的依赖性极强,还是很难从根本解决抗旱问题的。
  
  所以,我们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领导在审批申报水利建设项目规划时,一定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多上马些符合当地实际的水利蓄水工程,让投入巨资的水利设施真正能解决干旱和排涝需要,让国家的投入符合百姓的心愿。

                         (散文编辑:月然)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