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恢复高考的1977年冬天是温暖的

恢复高考的1977年冬天是温暖的

时间:2013-01-28 01:1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上虞厂房网点击:
        

  高考,在莘莘学子心中神圣无比。高考,是千军万马拼尽全力挤争独木桥。高考作为一种选拨人才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但高考制度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却经历了建立、废除又恢复的过程。
  上个世纪的1975年1月30日,十七岁的我从春晖校园的“白马湖中学”毕业,结束了二年的高中生活。在当时的中国,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年,能够读完高中已经不错了,毕业就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终结。
  因为“文革”中高考已经取消,想要跨进大学的门槛,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已不再通过高考,而是需要层层推荐上大学。那个时候大学的招生,招收的也是工农兵学员,每年在每个乡镇,每个公社或许会有几个名额,但这属于相当职务的干部子女和上山下乡的优秀知识青年。
  从1966年至1977年,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只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我放下本书,离开了熟悉的校园生活,“那里来还回那里去”。我是农村户口,只能回生产队参加农村劳动,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扎根农村干革命”。
  1966年5月16日,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当年我还只是一个在百官镇第二小学读一年级的学生。毫无疑问,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社会秩序一片混乱,所有的学校都陷入其中了。
  不久,学校“停课闹革命”,许多教师被送到了“五七”干校去参加劳动,而大批学生在最应该读书的年纪,却作为知识青年去“上山下乡”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加生产劳动了。
  从那一年起,全国的高校停止了招生,高考制度也没能幸免地被废除了。
  十年“文革”,让我们这一代人失去了不少机会。
  1976年,“四人帮”粉碎之后,结束了十年浩劫的“文革”。
  1977年7月,邓小平同志复出,重新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
  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过问和布置下,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文件规定:“从1977年起,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关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大门终于重新打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我们一代人的命运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消息,在10月21号通过各大媒体公布了之后,犹如春风般吹遍了祖国大地,全国人民尤其是“文革”以来被严重耽误了前程的上千万知识青年,无不欢欣鼓舞,四处奔走相告。
  大家踊跃到所在地区或单位报名,要求参加在这十年中早应参加的高考。
  当时我在百官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社队企业”五金螺丝厂做仪表车床工。当我听说恢复高考了,一下子就惊呆了,激动得眼泪马上夺眶而出,那是渴望了太久的梦想!
  高考,积聚了太久的希望。恢复高考的这个消息,无疑给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展现了一个光明的前景,有望从“穿草鞋””变成“穿皮鞋”。
  当时我什么念头也没有了,只想马上报名去高考。
  当年散居在百官镇的我们这些人无不笑逐颜开,惊喜若狂。从上堰头到下市头,大家四处奔走相告,为之欢呼雀跃。
  在短短的几天内,我所在的百官大队报名高考的知识青年人数竟然达到了五六十名。
  据史料记载,1977年12月全国有570多万青年从车间,从农田,从军营,从各个不同的岗位走进了考场,参加了这次划时代的高考。虽然当时的全国大专院校只录取了新生27.3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更多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报考进入考场。高考之后又录取了40.2万名大学生。
  七七级的学生将在七八年春天入学,而七八级的学生则在七八年秋天入学。这冬夏两季高考,两届学生只相隔半年在同一年走进大学课堂,在中国的高考史上是特例。
  由于10年没有进行高考了,当时报名要求参加高考的人是蜂拥而至,但当年考生的年龄则参差不齐。最小年龄的考生只有十五六岁,而最大年龄的考生则已有了三十六七岁。
  兄弟、姐妹、师生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携手同进一个考场的不在少数,甚至还有父子、母女同进考场的呢,这绝不是我今天在讲“大头天话”。
  与过去惯例不同的是,1977年的高考时间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的一次在冬天举行的考试。
  1977年的冬天是温暖的。
  传说这次高考也给国家出了一个难题,因为执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更由于“文革”的十年动乱,当时中国的资源严重匮乏,如何解决这次考生的试卷纸张,竟然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困难。
  问题最终反映到了邓小平那里,还是邓小平拍板决定,将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先行印刷考生试卷。
  对于这次高考,当年我和其他考生一样兴奋得夜不能寐,跃跃欲试。经历了动荡坎坷的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高考机会。
  只是时间太紧迫、太仓促了,从十月底获知消息到十二月中旬高考,给我们的时间仅仅只有一个多月。
  我在仓促中重新拾起了已经荒废了三年的高中课本,一切从头来,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复习功课。
  我背了许多公式与定理,我演算了大量的习题,我翻阅了不少参考资料,我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
  经过一番“临时抱佛脚”的拼搏,我去参加高考了。我的印象中当年考试时间大约在12月11日至13日吧。
  第一轮是地、县级初考,我榜上有名。当时的红榜就张贴在百官解放街的百官镇人民政府(如今槐花饭店北侧位置)门前围墙上的宣传窗。
  而第二轮省级正式考试,我却以6分之差名落孙山了,因为我的数学成绩考得太差了,几乎是零分。
  虽然最后我没有金榜题名,虽然最终我也没有踏进大学之门。尽管我参加高考不尽人意,但我还是非常感谢邓小平给了自己一次高考的机会。
  我们真的不能忘记邓小平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他以惊人的胆识,力挽狂澜,将曾被淹埋在荒冢的儿女们重新发掘出来,为今天的社会造就了一大批跨世纪的栋梁之材。
  当年的高考不是全国统一进行的,而是由各省、市单独组织安排命题、考试和阅卷的。那年考试,各个地方的作文题政治色彩比较浓,而且大同小异。我们浙江的题目依稀记得好象是《路》。
  说老实话,当时的考题并不太难,如果是现在,随便哪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考出好成绩来。
  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手中的考卷已经非常地陌生,十分的沉重。
  我在农村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地“修地球”,我的手上已打满了老茧,我早把过去所学的一点文化还给老师了。
  我只在高考前,临阵磨刀,临战擦枪,凭借在一点昏暗的灯光,在不多的几个晚上看了一些点书,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有很多人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报名参加这一次考试的。
  没有考上大学,我虽然留下了遗撼,但我决不会后悔!因为我至少已经努力过了,也拼博过了。
  当春雷震荡大地的时候,人们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而春天的万紫千红,却是在春雷滚过大地之后到来的。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1977年邓小平重新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之后作出的一个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重大决策。
  这个重大决策,是扭转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教育领域混乱局面,恢复和建立新的教育秩序的开端;也是一个国家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开始。
  1977年的高考恢复,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恢复了一个入学考试,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
  当年直接受惠于这一决策的1977、1978两届大学生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三十多年过去了,高考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演进中走到了今天……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