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安义古村的春燕

安义古村的春燕

散文
时间:2014-03-12 15:10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刘行宾点击:
        

  油菜花开了,春姑娘的脚步在安义古村光洁的石板路上走着。天空蓝得如洗。太阳斜斜地照射在古村那棵古樟树浓绿的枝叶间,暖暖的。屋檐瓦角的春燕唱着古老的山歌,牛粪里的蚯蚓伸展着瘦长的身子在田地里倾听着花开的声音。
  古村的天井里,村姑提着木吊桶从古井里吊起清澈的井水映照着羞涩的心思,小伙子用扁担将木桶里的爱情挑进了古老的屋子。古屋的园子里,梨树开满了白色的花瓣,阳光下,蜂蝶在花里谈着情说着爱。春燕在梨树的枝头呢喃着:春天来了!
  这些春燕也不知道在古村生活了多少个年头,她们清丽的身影和呢喃的话语,让古村有了春的生机,沿街的古屋里有许多她们所筑的小巢……村民们说,古村的春天实际上就是她们带来的,春天,也因了她们,才显得生机勃勃,充满了活力。
  我是在安义古村长大的。记得上小学时的一个春天,有一对燕子在我家的木楼板下筑巢,她们形影不离地从池塘旁、湿地里、小河岸衔来春泥……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那对燕子怀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不知疲倦地劳动着、创造着……每天清晨,我上学从它们筑的小巢下经过,总要抬头看一看它们的工作进度。看着她们用小玉米粒大小的泥巴,一点一点粘巢的样子,望着它们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想起父母劳作的身影。一个星期后,那巢筑了一半大小,那对燕夫妻也显得更加忙碌了。几天后,我从外婆家里回来,抬头往楼板下一望,让我吃惊不小的是,那筑了一多半的巢竟有三分之二掉了下来,断裂的边缘还挂着一根羽毛在风中摆动。看到春燕的劳动成果损失严重,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古樟树,心里很不是滋味。
  然而,面对生活中的挫折,那对燕子并没有灰心,我发现她们又一次次地口衔湿泥从野外飞回来的身影。待用口液将泥巴粘接好后,它们飞到我家楼外的屋檐瓦角叫得更欢,稍稍休息后,又箭一样飞向空中。日子一天天过去,燕子们像辛勤耕耘的父母,不停息地劳作着、歌唱着……之后,她们将泥粒粘得更加密集、更加厚实了。
  不知不觉中,这对燕子夫妻筑的巢终于大功告成了。那巢头小身大,造型优美,泥粒粘贴细密均匀,远看,像切开的半个葫芦挂在木楼板下,近看,又像一个宝葫芦的侧面雕塑……
  站正沿街的老屋下回味着儿时的情景,眼前的燕子们竟三五成群分别从各处飞奔而来。几分钟内竟聚集有10多只雏燕,在楼道里唧唧喳喳,你唱我和,一会儿单燕独飞,一会儿双燕戏舞,一会儿相向穿梭……看着这些欢快的燕子,母亲告诉我:“每年春天,这些燕子都会准时到家里来集会,庆贺春天的到来!”
  目睹这些快乐的春燕,母亲感慨地说:为了这些小家伙,雌燕们总是很少外出,整天卧在巢中精心孵化它们的子女,雄燕则飞出飞进,不断叼回虫子,担负着抚养子女、守卫门户的任务。
  听着母亲话语,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我的心猛然有所醒悟……
  油菜花开了,春姑娘的脚步在安义古村光洁的石板路上走着。
  啊,古村的春燕又一次回来了。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宾宾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2010-02-14 03:02 最后登录:2022-07-15 17:07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