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城市代差

城市代差

散文
时间:2014-10-20 12:38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风语者点击:
        
  “90+20=?”当小叶子问璟囡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吓了一跳。
  这是一道进位加法,在家我教过璟囡同位数的进位加法,可是由十进数位至百位数,我不仅没教,而且想都没想过,因为一年级的知识领域是控制在一百以内的,这种突破百分的数学加减,璟囡肯定不会,果然如是。
  在教育上,因璟囡的特殊性,我把教材往前赶了一个学期,就是害怕璟囡在课堂上听不清而掉队,这也使璟囡在班级里始终遥遥领先。
  但即便是这样的速度,在听到这个题目时,仍让我不得不吃了一惊。
  我再尝试着让璟囡与小叶子在相同的问题上考了一下,先学一年汉字的璟囡识字量比零起步的小叶子多很多,但拼音问题上,小叶子完全不懂。相较而下,璟囡还仅只懂得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可小叶子却能整段地背育着英文歌曲。
  我突然想到前段时间朋友的交流,告诉她,入学之初我很担心璟囡的拼音,因为听力障碍,她有些发音并不准确,且矫正很难。朋友告诉我,不用担心,小学的拼音没有用的,长大以后各种考试都不会考的,主要是考识字量和对文字的理解。
  曾经让我很是释怀,后来璟囡入学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奇迹般地全部掌握住了拼音,让我们原来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现在才知道,朋友的说法是有根源的,基于上海的教材,小学一年级开设英文课,中文不学拼音,或是怕与英文字母间的混淆,而直接进入文字,难的又是何止百倍,我突然理解了朋友每天在微信上发出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汉字。
  江浙沪重教,由来已久,但重教的浙江在教材上与上海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吗?我实在理解不了。
  朋友在上海当教师,小叶子是她的女儿,今年与璟囡一样,刚入小学。我问朋友:“难道上海教的这么快,一年级还没一个月,就教了这么深了。”朋友无奈地摇摇头说:“上海用的教材比较靠前,小叶子所在的学校又是上海的实验学校,用的教材都是智商140以上的小朋友学的。”
  我又问:“跟不上怎么办?”
  “那只有辛苦孩子的父母,所以小叶子同学还没进学校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英文,学习奥数,学习乐器……”
  我注意到朋友并没有提到中文,故意问道:“这么快,是为了提前适应高考吗?可你们这样教中文是故意设置难度啊?”
  朋友答道:“不是的,因为上海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孩子上了高中以后,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不参加高考,而是留学国外。”
  我突然很害怕,上海教育在催促孩子的成长过程主旨倒底是什么?上海倒底是哪个国家的上海?上海倒底在为哪个国家培育人才?丢失了母语的英文,学了再好又岂能为国家服务?
  朋友说,上海的教育局长是海归博士,在教改方面突破的尺度很大。
  这不禁让我想到前些年鼓吹的让鲁迅走出教材,语文课本上删减古文词诗,似乎都从上海起。这种景象很可怕,英文做为主流语言,很重要,可是做为中国人,如果中文都学不好,本末都倒置了,英文学好又用何益?
  很高兴习大大看到了这个问题,在北师大讲的教育要严防去中国化的问题,古文古诗倒底要不要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教改是好事,突破也是好事,可丧失了根的突破却只会教人迷茫
  很恐惧这样两座城市的对比,差别不可怕,可怕的是理念,是教育的理念,窃以为,不能因个人的喜好得失而拿整个区域民族文化做交换。于此,我很高兴璟囡在浙江就读。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