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卫生纸的故事

卫生纸的故事

时间:2015-09-24 17:42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陆歌点击:
        
  卫生纸的故事
  
  这个题目有些不雅,但吃喝拉撒与生俱来,卫生纸是不可或缺之物,也无须避讳。
  
  小时候在农村,纸张是稀罕物,上厕所不能用纸。在一个鸡蛋只有二分钱的时候,一个小学算草本要花六、七分钱,那是相当贵的。纸是专门给学生写字用的,正面写完了,还要在反面写,两面都写完了,还可以卷旱烟。农村人有农村人的办法,在东北大抵是用秫秸瓣儿。一节秫秸劈成两半儿,用来揩腚。有时在野外找不到秫秸,那就不管是玉米叶还是蒿草,随手拾来就用。贾平凹在他的小说里写过,商洛地区的农民在八○年代仍然使用石头片儿揩腚,也是就地取材的意思。
  
  后来到县城读中学,秫秸瓣儿是无处可寻了,生活也有了提高,于是升级到用废的草纸。大学里可以接触到报纸,就把报纸撕扯来用。后来文革事起,有的人竟因为用印有领袖象的报纸上厕所被打成“反革命”。虽然如此,报纸仍然被用来上厕所,不过用前需要小心检查一番。那时卫生纸对于穷学生乃至工薪阶层是一种奢侈品。
  
  文革期间在吉大读书,毛主席号召走“五.七“道路,许多老师被赶到乡下去。我帮一位老师收拾行李时发现有两个箱子沉甸甸的,装满了书。其时,四人帮搞的“读书无用论”已经深入人心,知识分子前途渺茫,很多人近乎绝望。而这位老师竟然要把这么多书带到乡下去,我于是惊叹其读书做学问的执著。不想老师一脸苦笑,无奈地说:“我哪里还要做什么学问?听说乡下上厕所用秫秸瓣儿,我真受不了,所以带些纸去。”我恍然大悟,想起书作为纸的一种形态,还有另外的重要用途。这位老师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作为高校教师已经用惯了纸,屁股多少有些娇气。
  
  其实,当时的卫生纸也是粗糙得可以。一色用回收的旧纸造的,颜色灰不溜秋,而且大窟窿小眼,上面常能看到铅字,有时还有砂子。
  
  七十年代已经有女人专用的卫生纸,但质地细腻柔软的价格较高,一般人仍然使用低劣的产品。当时我已经结婚,在一家工厂工作。每月工资四百六十大角,老婆工资也不高,只好一角、一分地省着花。我认识一位造纸厂的老工程师,可以买到出厂价的卫生纸,一斤能便宜两角多钱。一来二去,同事们都知道我有这个“关系”,我就成了大家的卫生纸采购员。每回一大捆粉红颜色的纸买回来以后,工友们七手八脚地裁成小张,你三斤他五斤地分走。有同事周某,家中有三个女孩子,经济上更紧巴一些,每次总是多要一点,大家也不去计较。有一次,同室的老张没有分到纸,看到周某得到颇多,心中有些愤愤。眼珠一转造出一个“恶毒”的谣言。说最近造纸厂使用了新的化学药品,卫生纸不能用了,接触到人的皮肤就引起溃烂,流脓淌水。而且有鼻子有眼地说报纸上已经登了。小岳在一边也帮他忽悠。老周怕老婆是有名的,一听说可能损害老婆的屁股立马就急了,急头败脸地退了货。老张最后如愿以偿地拿走了那卷卫生纸,一边走一边给我们做鬼脸儿。这件事后来成了厂里的一个笑谈。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卫生纸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长纤的,短纤的,木浆的,棉浆的,洁白柔软,变着法儿讨人喜欢。卫生纸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有厕所里用的,也有餐桌上用的。还有什么尿不湿、纸尿裤等等,越来越丰富多彩,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