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散文鉴赏 > 须阇提的故事

须阇提的故事

时间:2010-07-18 14:44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禅雨点击:
        

【导读】有人说,我国自南北朝后,佛教始具有浓郁的依附性,对我国佛教文化思想的依赖和妥协,依赖帝王与士大夫的倡导,倚重外国僧人的传播和弘扬。佛法兼容与差异性并存。江东弘重义门,北方主重禅诵。  
  
  读:敦煌莫高窟第296窟《须阇提故事
  
  14年前旅居新疆时有幸到了敦煌,参观了莫高窟。后来也写过散文诗歌,对参观后的感悟,抒发了我对敦煌、莫高窟,这世界级的文明艺术瑰宝与艺术殿堂之敬仰与礼拜。
  近在网上看到敦煌市政府发起了征集《敦煌赋》的公告启示,也看到了众多的墨客高手所写的《敦煌赋》真是琳琅满目,珠玉连篇,竞放光采!这又引起我对敦煌这座人类艺术宝库无限的留恋
  
  忽然忆起,那年参观的几十个洞窟中,唯有296窟记忆犹新,也留下一些文字记录,可以回味一下。
  这是莫高窟故事画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幅以传统的横卷式绘制的故事画。长4.32米,宽0.40米,除最东端为近代穿洞时所破坏,其余故事情节与画面都保存完好。这个洞也是莫高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备受参观者青睐。画面中的故事,根据专家们的讨论与断定:莫高窟第296窟《须阇提故事》,主要是依据《贤愚经》绘制的。(决不是依据《报恩经》绘制的)。其主要故事情节大体可以列为:1、夜叉王向王告警,2、王告夫人欲出走,3、王与夫人、须阇提太子逾城出走,4、王与夫人太子误入岐途,5、王欲杀夫人,太子谏止,6、太子割肉济厄,7、王与夫人继续前进,8、剔骨节余肉,供养父母,发誓,六种震动,惊禽兽,9、发誓求道,帝释天化猛兽试太子心,10、王及夫人至邻国,受到欢迎,11、邻国国王授王四兵,出征讨叛,12、平定叛乱,复国,13、立须阇提为王。(画面被破坏,这是根据佛经推测)。
  
  莫高窟第296窟须阇提本生故事画,以其生动逼真的故事情节和简洁的画面,塑造了一个“难舍能舍”,以身肉救济父母困厄的孝子典型。这个孝子是谁呢?《贤愚经》在结束时谓:“佛告阿难,尔时善住王者,会现我父白净王是;尔时母者,今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我身是。”《报恩经》也有类似的结尾。这就是说,这个以身济父母困厄的典型,不是别人,正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释迦牟尼的前身。
  
  佛教产生于印度。说苦空,讲无常,究无我。佛教否定一切有为世界追求个人在涅盘中的灵魂寂灭。为此目的,信徒要出家,过无家、禁欲的行乞生活。一旦袈裟在身,即要终止和家庭、社会的联系。
  出家的人,妻子成了寡妇,儿子成了孤儿。从此不再礼拜俗者。父母君王,一无例外。故被人斥为“无君无父的宗教”。
  
  但莫高窟的296窟里,却画出了须阇提太子的孝子故事。这是否和佛教的教旨大相径庭呢?
  我泱泱中华大国,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根深,社会的安宁有赖于家庭的和睦,这是不可忽略的国家之根基。因社会植根于家庭而不是个人。但维系家庭的存在,家族的和睦,社会的安宁,又必须靠人们对“孝”这一伦理道德的遵从,故历代君王都宣称“以孝治天下”为准则。
  
  《孝经》云:“子曰:夫孝,徒之本也。教之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种思想、理论深扎根于社会。而佛教中,那离异父母、舍却亲情、断绝孝养,特别是不敬君父的佛教戒规,是和我国固有的传统思想格格不入的。大相矛盾的。因此佛教传入我国始,即遭拒绝被视为胡教、胡神。就是到了十六国时,后赵大臣王度,也都未能改变这种看法。
  
  佛教为什么不但在我国站住了脚,并成为我国人们信仰的一个生要的组成部分呢?这是有佛教其自身的很重要的原因。佛教冲破了中国知识界的激烈抨击,是因为佛教对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加以吸收,强调父母养育子女之恩,比山高,比海深。子女不行孝道即非为人也。唐代知名高僧善导,在《观无量寿经疏》里,高唱父母是世间福田之极,福即是出世间福田之极。将父母和佛陀加以并比。后世人谓:“父母即是家国之佛”“佛不须向外求,但向家中孝父母”更有将年高望重的父母、祖父母称作“老佛爷”者,(慈禧太后被称老佛爷是否与此有关呢?也或是大清皇朝的臣子们的诚服之赤心写照吧)
  在善导的《观无量寿经疏》里,则更称父母功高于佛陀。他讲了一个佛陀外出行乞遇比丘尼赠一钵之饭的故事
  
  《孝经》云:“子曰:孝子之事荣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是儒家讲孝道的五条准则。而佛教宣称主张孝道也有其依据。宗密在《孟盆经疏》中谓:”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尊之,其唯孝道矣“。《善生经》云:”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何为五?一者供养,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违。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中也讲了“五事”,《杂宝积经》则讲了“七绝”。
  
  有人说,我国自南北朝后,佛教始具有浓郁的依附性,对我国佛教文化思想的依赖和妥协,依赖帝王与士大夫的倡导,倚重外国僧人的传播和弘扬。佛法兼容与差异性并存。江东弘重义门,北方主重禅诵。
  也具有强烈的国家政治色彩,具有普遍性与民众性。这些结论都经过了历史的验证。
  
  因佛教在中国有了长足与新的发展,具有了中国化的特色。在敦煌佛教艺术中都有着具体的反映。而莫高窟第296窟所表现的孝亲内容,特别是须阇提太子的故事画,极为生动和感人的孝亲所行所为,是溶合了儒释经典思想的精华,对世人是有深刻的教益与启蒙作用的。而孝亲思想对建立和谐社会又是具有何等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强国兴帮之教育寓意。
  
  2010年3月22日

责任编辑叶子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禅雨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6-13 11:06 最后登录:2016-02-26 21:02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