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憨子读史 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憨子读史 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时间:2021-06-08 16:12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憨子点击:
        

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刘彦强

一.屈原投江与爱国无关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与往年相同,我们会继续用这个节日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且故事依旧,无非是面对祖国之殇,他虽比当权者抛弃,但却依然忠心不二,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但这个所谓的纪念屈原忠君爱国产生的端午节,其实与屈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且屈原是否因爱国而以身殉国的故事本身也有不少疑点。

先看屈原自己的态度。屈原早就向中央表过态,投河自杀的行为是非常不成熟的:“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诗中的申屠是殷商时人,因为殷王不听他的劝谏“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屈原在诗中表达意思很清楚,是批判申屠的,意思是,君王不听你申徒的良言,抱着石头投河自尽有个屁用?

他还说过:“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大意就是:珍爱生命,人人有责。

这样一个屈原,怎么可能轻易自杀呢?并且和申屠一样,也是抱着石头投江,奇怪否?

屈原是个聪明人,他难道不知道自杀是最无力的行为吗?难道不知道自杀更无法实现抱负吗?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面对强敌侵略,留有一口气也要上战场为国效命,奈何国家尚在,连敌兵的影子都没见就先自沉汨罗,为敌人让道?

那么,屈原为什么自杀?

所谓听说楚国战败,楚怀王被秦国抓去而自杀,其实就是骗人的鬼话。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以及屈原的诗歌中都找不到半点依据。看看屈原的绝命诗《怀沙》,满篇说的都是怀才不遇的牢骚,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没有一词一句涉及楚怀王被抓,更与爱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怀沙》的末尾,屈原明确说明了他选择自沉的原因。

第一是怀才不遇。他觉得自己“未来的路程阴晦灰暗,前途是渺渺茫茫。(原文: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第二是无人理解。他写道:“这个世界上我没有知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商量。我为人忠诚正直,但却没有人能够理解。(原文: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原文: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

死因其实很老套,有的只是对怀才不遇的抱怨,对人间世界的失望,没有朋友的极端孤独!

看看,这与现在那些自杀的天之骄子们有什么区别?没有,丝毫没有。

所以,如果屈原是因为爱国而死,那么近年来自杀的那些天之骄子们也都是爱国者!

二.端午民俗与纪念屈原毫无关系。

看过了屈原自己的说法,再来看看端午的习俗,稍微一分析,就知道这些习俗其实也与屈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更不用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了。

先说纪念屈原的两大仪式,包粽子和赛龙舟,你如果跳出思维定式,回归到常识想一想,你就会觉得有些蹊跷?

在古代,民以食为天,一粒米掉地上都要捡起来吃掉。而且就算是纪念,用食物供奉一下不就行了,供奉完了还能吃,比如祭祖,祭拜其他一切神灵无不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对屈原是要包粽子扔河里?粽子那么可爱又中吃。

还有赛龙舟,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明明是欢庆节日,为什么说是纪念死者?难道屈原的死很值得庆祝?

事实是赛龙舟本来就是古代端午节特有的欢乐活动。与之相同的,古代还有射柳打马球、斗草等欢庆过节活动,这也从侧面说明,赛龙舟从来都不是祭祀活动。

    至于拴五色丝线悬艾叶、菖蒲、蒜头,饮雄黄酒、沐兰汤、躲端午等等习俗,更与纪念屈原沾不上边,想符会都没办法。

闻一多曾在《端午考》里考证说,端午节的出现比屈原早得多,最初是江浙沪包邮地带——吴、越两族的图腾祭祀的节日。部落敬畏水里鱼虫,所以把龙当做图腾,舟造龙形,并往水里扔粽子,祈福消灾。

如果此说成立,那就是说,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而言,端午完全是一个外国人(吴、越与楚是三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节日。说端午是纪念屈原,就像有人说圣诞节是为了纪念尧舜,会让楚国人笑掉大牙。

关于端午的起源,学者专家们有各种说法,但根据现在还存在的端午民俗,我更倾向于“恶日说”,即祭祀或驱赶凶神的观点。

端午时在旧历五月五日。五者,谐音恶也,忤也,古人迷信,就认为五月五日两个“忤或恶”重叠,自然是恶日。现实也是到旧历五月,高温凸显,各种毒虫都活跃起来,疾疫也开始流行。古人迷信万物有灵,这一切自然是恶神作怪,于是就有了五月五日祭祀恶神,驱赶毒虫的习俗。例如每到端午要讲究打扫厨庭、沐兰花浴、挂艾蒿、菖蒲、戴香包、给屋子里洒和喝雄黄酒(小孩子抹在鼻孔耳朵上)等等,无一不与驱赶蚊蝇等毒虫,防止瘟疫疾病有关。中华民族以龙为图腾,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保护神,所以到端午就请神龙驱赶瘟神,于是就有了赛龙舟的习俗。等等。据考证,这些民俗远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形成,远在屈原出生之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五月五日是“恶日”的文献记载。

所以,端午节绝对不是用来祭祀屈原的节日。

三.楚国民众并不同情屈原。

《史记》中曾记载,屈原在临死前见过一个神秘人物——渔夫。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这是说屈原散着步走到江边,披着文艺青年时髦的长发开始作诗。

这时一个渔父出现,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渔父眼光很毒,一下子就认出了屈原:这不是那谁谁谁么?来我们这儿干啥?

屈原刚开始压根瞧不上一个渔夫,就自己吐槽,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个“举世”、“众人”当然也包括渔夫,渔夫自然不痛快,就开始和屈原辩论,并且全场压制,让自负的屈原很无奈很悲伤。

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版本,来自屈原本人写的《渔父》。同样的天同样的江,同样的人同样的事,但是屈原特地交代了渔夫的去向。

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并留下一句非常重要的话: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什么意思?表面上,他是劝屈原随遇而安乐天知命。但实际上他在说,办法嘛,总是比问题多,就看你想不想得到。清水能用,脏水也可以用,你屈原就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

知道了吧,渔夫根本就瞧不起这个自以为清高的文艺青年,对他是轻蔑的嘲笑!

对屈原的自杀,其实是应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根本没有任何值得歌颂和纪念的地方。

倒是那个渔父,显然和姜太公是一种人,大隐隐于市,有一肚子的干货,他显然也怀才不遇,但他在等一个机会施展才华。

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尽管太史公对屈原充满同情,极力讴歌屈原,但却看不到楚国普通百姓对屈原的同情与爱戴。我反复阅读屈原的诗赋,看到的只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极度孤独的屈原,找不到他与普通楚国民众的交流,也同样找不到民众对他的同情。唯一出现的渔夫,也只是对他冷嘲热讽轻蔑一笑之后扬长而去。

民众既不同情屈原,又何来民众在屈原投江后沿江打捞尸体?

显然,现在传说的屈原死后人们在汨罗江中打捞尸体,一直寻到海口都没有找到纯粹是胡扯!就算是有那么多人真的打捞过,怎么可能找不到尸体?要知道,屈原是把石头拴在身上投江的,根本就不会飘远。当然,你可以说尸体让鱼鳖吃了,但鱼鳖既然已经吃了,还向江里投粽子有个屁用?

总之,端午节,其实一开始就和屈原没有半毛钱关系。

四.为什么封建王朝宣传端午祭祀屈原而不祭祀伍子胥

自古及今,江浙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另一个楚国人伍子胥的节日。与《屈原列传》形成鲜明对照的,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太史公明确记载了人民对伍子胥的同情与爱戴。

第一段是伍子胥逃离楚国过昭关时得到一名渔夫的帮助,《史记》记载:伍子胥徒步在前面跑,楚兵在后面紧追。到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乘着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过江后,解下随身带的宝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老人家。”渔翁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抓到伍子胥的人,赏给粮食五万石,封给执珪的爵位,难道是仅仅值百金的宝剑吗?”不肯接受。(原文:伍胥俱,乃胜俱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⑤,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⑥,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⑦,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⑧,岂徒百金邪!”。)

看看,对伍子胥的同情在民众一边。

另一段是伍子胥冤死之后吴国民众对伍子胥的爱戴。《史记》记载,吴王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叫胥山。(原文: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 ,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看看,民心还是在伍子胥一边。

同样是太史公写的列传,屈原投江后的孤寂与民众对伍子胥的立嗣祭奠和改地名纪念形成鲜明的对照。当然,太史公同样没有说伍子胥死于端午,也没有说端午纪念伍子胥。但伍子胥是“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而屈原是在他投江之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两相对比,我更相信端午节民众所纪念的是伍子胥而不是屈原。

但为什么历代封建王朝宣传的是屈原而不是伍子胥?

不用理睬专家学者,我们从《史记》记载里面就可以看出端倪。

按照《史记》记载,楚平王昏庸霸占了本该是儿子媳妇的秦国美女,怕儿子不满还要杀儿子,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劝谏楚平王,楚平王又要杀伍子胥全家。因为伍子胥在外地,就让伍奢写信叫伍子胥回来,他自己也下命令要伍子胥回来,但伍子胥知道回去必死,没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逃跑到吴国,妥妥的逆子叛臣。逃了就逃了,但他不,而是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率领吴国军队几乎灭亡了楚国,妥妥的一个大汉奸,不,应该是大楚奸、大卖国贼。楚奸卖国贼也罢了,还对国家领导人恨之入骨,竟然对楚平王掘墓鞭尸?如此犯上作乱,妥妥的目无尊长的乱臣贼子。这样的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能容忍他的影响存在么?

我想,从伍子胥死至今2600余年,江浙人民从还在端午祭祀伍子胥,这能存在下来也是个奇迹!

反观屈原,虽然感到非常屈冤,但依然对昏庸的楚王忠心不二。在哪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在本国怀才不遇就到外国去发展基本是大势所趋,例如与屈原同时代的楚国人张仪就是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才到秦国去发展,让楚国吃尽了苦头。屈原之后不久还有个楚国人李斯同样是到秦国才获得重用,并最后让楚国灭亡。但屈原不,他宁可痛苦的行吟于江边,最后委屈的自尽,也不肯去国外发展,连太史公也感慨:以屈原的才能,到哪一国不会受到欢迎,为什么就不去呢?(原文: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看看,像屈原这样的臣子,那个皇帝不喜欢?

明白了吧?封建统治者要的是不分自己好歹都要忠实于自己的奴才,而不是有自己思想的人才!屈原符合而伍子胥相反。这就是端午民间祭奠伍子胥而封建王朝官宣纪念屈原的原因。

只是,屈原既不是爱国者,也不是爱民者,更与端午无关。

                  2021-6-7匆匆

附: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汉人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刘彦强简介:

刘彦强,陕西咸阳人,中学高级教师,网络昵称憨子。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50余篇,主编出版有《青少年心理教育读物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等书,有多篇杂谈散文以及诗词见于多种刊物。

联系地址:陕西省咸阳市世纪西路段家路安谷苑小区

邮编:712000       

电话、微信:13892056941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憨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5-30 21:05 最后登录:2021-06-14 20:06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