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千年风雨奉国寺

千年风雨奉国寺

散文
时间:2012-11-03 03:4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西山来人点击:
        

  
  沿大凌河南畔辽西故道,行至古郡宜州城下,走在城内石板路的小巷里,我恍若一个云游的行者。带着寻幽的心境,独醒的禅意,立于北门城楼硕大的古钟旁,只见宝刹叠云,烟蔼重生,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黛瓦红墙,就是名扬天下的塞北古刹奉国寺。
  
  走近香火氤氲的奉国寺,让我在感受历史沧桑、逸世超然的空灵中,感受这座佛门古寺的恢弘博大。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以撼人心魄的大体量、大气势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无穷魅力,代表着中国古建筑的最高技术水平。对此,建筑学家梁思成赞誉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古建筑史学家曹讯也说“大殿九间是佛教建筑顶了天的极限。全国古刹千百座,大奉国寺大雄殿是穷极伟丽的。”
  
  无怪乎奉国寺被列为国家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无怪乎文化部组织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丛书《义县奉国寺》成为首发。
  
  奉国寺并非民间一般寺院,而是辽代皇家寺院,它的前身是大辽国皇太子、东丹王耶律倍的王宫,后改为寺院,皆因辽国出现了一位契丹女杰萧太后。
  
  “开泰”正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年号,这时,佛教已经成为辽国的国教,圣宗一生崇信佛教,小名“文殊奴”,具有浓郁的佛教色彩。他即位时年仅12岁,是他母亲萧太后萧绰辅佐,摄行国政,以无可匹敌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干,使辽朝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1009年萧绰病死。萧绰死后谥号为承天后,史称萧太后。
  
  圣宗耶律隆绪怀念母亲,总想为她修建一座寺院,彰显母亲伟大的一生。但忙于国事,想法没有得到兑现。
  
  直到母亲死后11年,圣宗耶律隆绪才在母亲的出生地宜州,按照母亲信仰的摩尼教,把他太爷耶律倍的王宫改成佛家寺院,把连同自己在内辽朝六位皇帝和他的母亲萧绰映射成过去七佛,推向了须弥宝座,供后人缅怀和瞻仰。
  
  奉国寺,这座被风雨时光冲洗了千年的塞北古刹,一怀风骨却不改当年。古寺的香火在闪烁的光阴中明明灭灭,也曾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也曾僧客星散,门庭冷落。它历经岁月的兴衰荣枯,历经无数的硝烟战火,又被无数的工匠修缮重补,在许多高僧的苦心经营下得以保存至今。这方佛门净土,收存了无数得道高僧,他们打坐于幽静的禅堂,过着清闲似仙的修行岁月。这方佛门净土,也承载了无数香客的匆匆步履,带着天南地北的脚印与尘土,来到寺院,留下不同的夙愿与祈祷,然后匆匆离去。
  
  走进外三门,脚下是新建的第一级平台,一处宏伟之极的古建筑群映入眼帘,中心线上分布着外三门、内三门、牌坊、无梁殿、钟亭,最北端是大雄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东宫佛殿和西宫禅院。大雄殿飞檐直插云端,在阳光下褶褶生辉。难怪870年前,南宋使者张邵来到这里,发出“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焕,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的感叹。
  
  沿着宽阔的石径路前行,两旁是苍松翠柏,亭榭围栏,苏州园林的味道自然流出。特别是那处“灵壁千秋”,是人工修筑一处巨形景观,假山嶙峋,曲洞四环,飞瀑泱泱,流水潺潺,玲珑壮丽,风景幽奇。人造溪流注入放生池,池明如镜,鱼游浅底,激发无数游人香客慈悲善念,将鱼或者鸟在这里放生。留下一份做善事后的感动。这种感动会被善良的力量放大,让你的心不染半点尘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一路来到内三门,那一只只大香炉和青铜鼎,横在一条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向你传递着安静、悠远的禅意。门前对视的两只狮子,已经被这北方的大风侵蚀得斑驳淋漓。这里没有人声鼎沸,没有磨肩接踵,没有车水马龙,能感觉到的,是纯洁的净,一如千年前,历史的尘烟被这方古刹吸收殆尽。已经掉漆的牌匾,让这寺院的外表显得格外的沧桑。
  
  进入内三门,见到的是参天古树掩映下的清代牌坊,无量殿。这里是奉国寺二级平台。
  
  拾阶而下,又是一条青石甬道,通向寺内最高的一处平台,台上耸立着自辽、宋保存至今最宏大、最完整的五脊单檐庑殿式木构建筑——辽代大雄宝殿!面阔九间,长48.2米,进深五间,宽25.13米,高达21米,建筑面积1829平方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单层木结构建筑,被誉为“中国第一大雄宝殿”。殿前开七门,殿内主供七尊大佛为辽代所塑,左起依次为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宏伟壮观、精神超逸,皆端坐于须弥座上,通高9米以上。尤以正中的毗婆尸佛最高,合座高达9.5米。因“过去七佛”并列一堂,佛祖释迦牟尼偏居其中,为佛教界独一无二。
  
  大雄殿的建筑彩画是仅存的辽代彩画之一。建筑彩画不仅完整地保存了辽代的样式与风格,其中42幅彩画飞天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祥云翻卷、衣带飞舞,而神态、面容、年龄、性别各异,飞舞在七佛正上方,做散花供养。飞天采用与同时期壁画一致的绘画手法,皆用朱红衬地,人物面部、衣服、云纹用白、朱红、黄丹、绿色渲染。多用铁线描,线条流畅,人物的身体部分、长裙、部分云纹用赭色线条勾勒,衣服、飘带、丝绦用深浅墨线勾勒。
  
  彩画不易保留,并且有重绘的传统,现存的辽代的建筑彩画已属凤毛麟角,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2010年来义县参加奉国寺990周年庆祝活动时说:现存世上的古建筑飞天彩画,只有义县奉国寺能与敦煌比美。
  
  大殿中聚集了十几名宽袖大袍的僧者,他们手持佛珠,敲着木鱼,念诵着韵短味长的经文。这些人中有许多还是年轻的僧人,眉目间俊宇非凡。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甘愿远离亲人故土,抛却繁华世态,来到这深墙大院之内,静守清规戒律,常伴青灯古佛?断落的发丝,牵系多少故人?飘然的背影,丢下多少的依恋?这些僧侣,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曾是苦海迷梦人,有的曾是世间功利客。如今洗身佛门,放下爱恨情仇,忘却前身后事,在泛黄的经卷里觉悟佛法无边,修炼虚无境界。
  
  大雄殿给人以超然的震撼和敬畏,梁柱悬挂的“弥纶宇宙”古牌匾,似乎照亮了万世红尘,诉说着生命的轮转。佛说,远离颠倒梦想,消尽七情六欲,不问生,不问死,不问劫难,不问定数。只是在淡泊如水的日子里,饮一盏禅寂的清茶,闲数落花,坐看云起。
  
  在大佛面前,个人的悲喜是那么的渺小,功名利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浮生只是一梦,沧海不过桑田。这不是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洗去铅华的超脱,看破红尘的觉悟。如果你追寻了明月,清风就会将你疏离,守望菩提,没有人会比岁月还沧桑。
  
  大雄殿里至今还保存着12通古碑,一行行透着禅意的碑文,虽然历经千年沧桑变迁,却依旧可以闻到翰墨的清香。这些温润如水的古墨,触摸上去,还留存着历史的余温。从那些或浑圆或清瘦,或古拙或清新,或浓厚或淡然的字迹中,可以品味出不同朝代的浮生故事,
  无论是清晰与模糊,无论是真实与虚妄,如今只剩下碑影,默默地述说着历史的沉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站在被岁月拂掠过的瓦檐下,感受前人的思想禅悟和今人面对文物的心情。
  
  穿行在苔迹斑驳的青石路上,又闻得悠扬缥缈的钟声在风中回荡。一座六角钟亭映入眼中,这口寺庙钟发出深沉悠远钟声,响彻在闾山凌水上空,历经千年,声声不息,不知惊醒多少迷路人和名利客,钟声里不知有多少真实的人生故事,都被掩藏在历史的迷雾中,永远见不到天日。我们只有在亘古流传的浅淡意象中,去寻觅那些先人失落的遗梦,去触摸钟上文字后面所蕴藏的风骨。是弥陀的召唤,释放出囚禁在世俗的灵魂,让迷惘的路人,在暮鼓晨钟的禅韵中,得以大彻大悟。
  
  大雄殿经历无数朝代的兴废,却依然巍峨,然而奉国寺已不是辽代的奉国寺。西宫禅院是清代建筑,东宫两座佛殿却是近两年政府下令,动迁民宅,退还的庙产。奉国寺保存着一本清代志书《奉国寺纪略》,记载着最初的原貌还有伽蓝堂、东西廊庑、东三乘阁、西弥陀阁、观音阁、法堂等。这些楼台都已隐没在苍茫的烟水中。那粉墙黛瓦的繁华图景,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落在碧水秋云间风光不在。
  
  夕阳无言的沉没,辽朝的万顷江山在酒杯中瘦去,只借得一弯冷月,临着瑟瑟的河风,独钓千古情愁。
  
  古寺身后的辽西第一大河,已不是波涛汹涌的古白狼水,如今是被白石水库拦截的大凌河,已平静无波,只余下风霜旧事、历史烟尘给后人追寻回味。在清越回转的钟声里远去,不作离情的开始,也不作禅深的结局。只是记得,曾经有一个你,曾经这样的走来,又这样的走去。
  
  微风吹响了大殿飞檐下的惊雀铃,惊扰着我独自飘忽的思绪。站在古老的苍松树下,低眉沉思,一粒松果落在脚下,弯腰拾起的刹那,我似乎明白,佛是通灵性的,他会在有意与无意间悄然地暗合你的心境、你的感念。宁静淡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的穿越迷茫的岁月,又像流水一样的浸入你的思想,继而占据你的灵魂,渗透你的骨血。那一刻,我选择安顿好漂泊多年的梦想,告诉自己,这无言漠漠的千年古刹,就是我灵魂的归处。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4)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