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发丝——情爱美学中的道具

发丝——情爱美学中的道具

时间:2013-06-18 09:05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肖旭点击:
        

  大多数男人是恋物癖患者。刘德华的一句广告用语“我的梦中情人要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一语道明了男人对女性发丝的深切迷恋。然而,关于女人的发丝,诗人比演员有着更为敏锐的感受力,他们深切地知道,女性的发丝,是情爱美学中颇为撩人的道具之一。情如发叉,剪不完,情难断;爱如发丝,剪掉了,爱碎了。
  
  波德莱尔在他的诗集《恶之花》里专门有一首献给他的情人让娜·迪瓦尔名为《头发》的诗歌。他如此盛赞它:“懒洋洋的亚洲,火辣辣的非洲,一个世界,遥远,消失,几乎死亡,这芳香的森林在你深处居留!像别人的精神在音乐上飘游,爱人!我的精神在香气中荡漾。”
  
  比起波德莱尔将情人的发丝譬喻为一座森林的极端植物化的狂热,诗人济慈在长诗《恩底弥翁》中描绘月神的发丝之美时,处于严重的失语状态,他只能直抒胸臆地感叹,“说吧,顽固的地球,在哪里有一事物能象征她的金发?不是在夕阳中低垂的燕麦束;美丽的姐姐,也不是你的纤手!我不该在你的面前说这蠢话——可她真有亮得使我发疯的头发。”
  
  比对一下两位诗人赞美女人发丝的诗歌,我们会发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便是男性对美丽温顺女子的植物化审美,正是以女性的发丝为起点的。女子如蔓如藤的发丝给了男人们植物化女性的最佳借口。这是干百年来男权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审美惯性。
  
  在这列审美惯性的火车上,载满了各个时代的各样男子。而与之相映成趣的却是男权社会对难以控制的、刚烈的、妖邪女子的描绘则是动物化的。当然,这种动物化审美,同样是以女性的发丝为起点。古希腊神话中的满头蛇发的美杜莎,中国传说中的九尾妖狐妲己,皆在这动物化审美所构筑的囚笼里徜徉。
  
  在东方荧屏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多情女鬼与狐仙的造型,毋庸置疑,她们大多长发飘飘。香港女演员王祖贤,就是这种多情鬼魅的代言人。她的鬼魅之美,百分之七十该归功于那一头在风中飘散、牵愁惹恨、风月无边的长发。在现实生活中,广告媒体不是也在大做“头发”的文章吗?各种让你头发飘飘然的洗发水铺天盖地,应有尽有。更有甚者,有的犯罪份子专门在汽车上、在公共场所剪女人的长辫子,拿回家去做慰藉。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写到刚烈女子尤三姐的放浪风情,首句便是“那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梅里美在他的名著《卡门》里这样描绘这位女权先驱“她的头发虽然有点粗,可是颜色漆黑,带有蓝色的反光,像乌鸦的翅膀一样,又长又亮。”美国电影《埃及艳后》中的艳后,满头发辫,密而细实,根根若蛇,直咬肩头。看看这发型,她活生生就是个美杜莎。不管导演有意还是无意,艳后的这种造型,正是男性动物化审美妖邪女性的呈现。让我们转身去看看最近科学家复原的埃及艳后的真人雕塑。这传说中的倾国女子,相貌一般,额头低垂,发髻后绾,宛然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优雅女子。
  
  影星奥黛丽·赫本一直以风度优雅著称。那么她的优雅集中表现在哪里呢?看她的大多剧照,我们很难找到长发乱飘的造型。照片中的她,不是短发俏丽,便是长发绾起,但无论长短,皆梳理得一丝不苟。显然,赫本的照片在告诉我们,女人的优雅,首先应该是一种发丝的优雅。
  
  中国古代女子嫁人之日起,便要将头发盘起来,称之为髻。这是个仪式,更是一种对头发这种潜在的招惹情欲的撩拨道具的约束。它比西方的戒指更为直观。在农耕文明时代,它起着这样的广告效应,它在明明白白地告示陌生男人:不要惹我,我是个已婚女人。
  
  事实上,从古到今,女人的头发,一直像默片一样说着活,只是我们不曾侧耳细听它。当然,很多时候,是一种男权话语在替它发言。我梦想这样的一天,女性的头发真正的属于女性自己的那一天:它不但能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并能自信地说到地老天荒。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5)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