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秦汉酉阳故城觅踪

秦汉酉阳故城觅踪

时间:2013-07-12 23:4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翟非点击:
        

  一
  
  武陵巍巍,风光旖旎,在漫长的岁月里武陵山以其特有的地利优势孕育了一座座风格迥异蕴含深厚的文化名城和历史古镇。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启动,文化旅游日益兴盛,这些现存或曾经的名城古镇越发倍受瞩目。
  
  秦汉酉阳故城就是武陵山区酉水河畔曾有过历史辉煌的城邑,但秦汉酉阳地望归属历来颇有争议,酉阳故城城址所在一直悬而未决。历来的主流说法有两种:一说秦汉酉阳在今湘西永顺王村;一说在今重庆酉阳即秦汉酉阳,各自引经据典,莫衷一是。或许是出于文化兴业的需要,而今研究人文、文化寻根的氛围愈加浓厚,酉水文化探秘、酉阳故城寻踪再次激起绵绵酉水的阵阵涟漪,迫切中不失俗气,执著中不乏灼见。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也不由得陡增几分辨析究竟的雅兴,试图从繁杂史料里和痴迷踏访中走近酉阳,窥其踪影。
  
  二
  
  “酉阳”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里耶古城出土的秦代简牍,仅《里耶秦简》第一辑公布的简文提及“酉阳”的就有三十一次,诸如:“卅十二年四月丙午朔甲寅,迁陵守丞色敢告酉阳丞主,令史下络群,直书已到,敢告主。”“十一月丙辰,酉阳守丞扶如敢告尉主问/。”“/口丞口令吏徒往取之,及以书告酉阳令。”“酉阳,洞庭,廷,户发。”等等。这些简文涉及“酉阳”县级的职官名有“令”、“丞”、“守丞”,据此可以认定酉阳在秦代就是建制县。另外大量简牍明确记录了洞庭郡,据考证,它的设置年代应为秦灭楚后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其范围为湘江中下游、湘东北地区、沅水流域、澧水流域及重庆乌江流域部分地区。很显然,秦代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在秦代应归属洞庭郡,酉阳就是秦代洞庭郡的属县,酉阳建县历史迄今已达2233年。
  
  里耶秦简出土改变了从西汉才开设酉阳县的说法,西汉酉阳县源于同名秦县,归武陵郡管辖。《汉书·地理志上》载:武陵郡,高帝置,属荆州,县十三,酉阳为其一。东汉时期,武陵郡基本上因袭了西汉武陵郡故地,辖十二城,酉阳县仍是武陵郡属县。
  
  三国时,赤壁之战后,孙权和刘备各得荆州一部分,武陵郡先属刘备,经夷陵之战,刘备败退入川,武陵郡为孙权所有。此间,不管武陵郡隶属如何变化,均领县十一,酉阳县始终归其管辖,另外,孙吴析酉阳县增置黚阳县。
  
  西晋、东晋、南朝刘宋、南齐时,武陵郡范围有所缩小,统领十县,酉阳建制无明显变化。
  
  梁朝时,武陵郡为王国,实领县九,黚阳改为大乡,酉阳仍为武陵王国管辖。
  
  陈朝时,武陵郡建置出现重大变动。陈天嘉元年(560年),分武陵郡置通宁郡,太建七年(575年),废通宁郡置沅陵郡。《湖南通志.地理二》郡县沿革表注明:通宁郡,天嘉初分置,治都尉城,即沅陵县旧治,在今县西北。沅陵郡,太建七年,通宁郡改。《方舆纪要·湖广七》载:“陈分置沅陵郡,治沅陵县。”从此,魏晋以来的武陵郡被一分为二,沅陵郡领县五:沅陵、盐泉、酉阳、迁陵、大乡。此时的酉阳县已划出武陵郡,归属沅陵郡。
  
  隋平陈时,沅陵郡废,设置辰州,据《隋书·地理志下》记载:沅陵郡,开皇九年(589年)置辰州,统县五:沅陵、大乡、盐泉、龙标、辰溪。至此,酉阳与其邻县迁陵均从《隋书》中消失,其地并入大乡县,及至南宋酉阳寨出现前,其间500多年里,酉阳作为独立地理单元和行政建制单位再也没有出现在史册上。
  
  从秦代酉阳建县有史记载以来,酉阳县演绎脉络清晰,纵连十个朝代,存续时间长达811年,由此可见酉阳在武陵山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三
  
  自秦至隋,无论几多沧桑变故和兴亡更替,千里酉水之滨在长达八百多年岁月里一直并存着酉阳、沅陵、迁陵三座县城,因为他们的存在和积淀,使得滔滔酉水愈加奔腾激越,源远流长,使得蕴含武陵山水灵气的湘西文明愈加异彩纷呈,凝重厚实。但世事往往月无常盈,在迁陵、沅陵相继发掘前世古城之后,唯独酉阳故城至今渺无踪迹。酉阳县域究竟有多广袤?酉阳故城确切位置究竟定位何处?当越来越多学者和方家把目光盯着酉水纵横穿越的武陵山腹地冥思斟酌之时,也有不少人更直接的联想到渝东及今酉阳县。新修《酉阳县志》在《大事记》里称:“战国时,酉阳属楚国。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建酉阳县,属荆州武陵郡。”部分学者甚至不惜笔墨撰文直指酉阳故城在今酉阳县龙潭镇。酉阳县近年也斥巨资兴建酉阳古城。这些作为很明确很直观的宣扬了当前一种酉阳学术研究观点:秦汉酉阳为今酉阳,酉阳故城在酉阳境。
  
  其实持此观点并非全属空穴来风,也有着不少历史缘由。史海拾零,我以为此观点依据最早应来自梁载言《十道志》提出的“黔州属汉酉阳县”一说:“黔州黔川郡,禹贡荆州之域,战国为楚黔中地,秦昭王伐楚置黔中郡,其地又属焉,汉武陵郡之酉阳县,武陵五溪蛮之西界也。”黔州立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隋为黔安郡,唐武德元年改为黔州,唐天宝元年又改为黔中郡,今酉阳、秀山和贵州沿河、思南、印江等县均为其辖地。《元和郡县图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注解:“彭水县,本汉酉阳县地,属武陵郡。”“黔江县,本汉酉阳县地。”“思州,楚为黔州地,秦拔之置郡。自汉至吴为武陵郡酉阳县地。”《通典》《旧唐书》《太平寰宇记》基本上传用这种说法。明史记述更为明确,《明史·四川土司传》云:“酉阳,汉武陵郡酉阳县地,宋为酉阳州,元属怀德府。”就连张天如的《永顺府志》、民国《永顺县志》也是沿用这一观点。民国《永顺县志·地理志》称永顺“汉为沅陵、零阳二县,属武陵郡,而或误作酉阳。”其实这种对永顺地望的界定也源自于《十道志》。
  
  即便“秦汉酉阳为今酉阳”之说有诸多史料为其佐证,也依然觉得只是一种辗转传抄的说法,尤其缺乏扎实的考证和甄别。
  
  其一,从酉阳地名释义分析,秦汉酉阳为今酉阳的说法很难立足。《方舆胜览》记:“……汉置武陵郡,属荆州,而沅陵、辰阳、酉阳、义陵皆以水得名。”酉阳其名取义就是酉水之阳。而唐代黔州(今彭水县郁山镇)、酉阳州(州治在今酉阳县城)、酉阳龙潭镇均不在酉水之畔,离酉水干流少则数十里,多则数百里,若把诸地冠以酉阳之名,实属勉强。
  
  其二,今酉阳历史沿革考证另有更确切的说法。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就明确提出“今酉阳非汉酉阳”的观点。他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酉阳“东至湖广保靖宣慰司界三百里,南至平茶洞长官司(今秀山县)界五十里,西至重庆府彭水县界三百里,东北至湖广大田千户所(今湖北来凤县地)界西百里……古巴国地,秦属巴郡,两汉因之。诸志皆以为汉武陵郡之酉阳县,误”。与顾炎武同时代的地理学家顾景范在《方舆纪要》里也说:“酉阳宣抚司,古巴国地,秦属巴郡。”清代李北洛《方舆考证一百卷》言:“酉阳州,本汉巴郡涪陵、武陵郡迁陵二县地。蜀汉尝侨置酉阳县,寻废。”清代冯世瀛、冉崇文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引用《四川通志》表述,亦云:“汉为巴郡涪陵、武陵郡迁陵二县地。”由此可知,今酉阳在秦汉时地望更精确的说法是:秦属巴郡,两汉为巴郡涪陵、武陵郡迁陵二县地。
  
  今酉阳启用酉阳域名始于宋朝,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冉氏土酋置酉阳寨,寻改寨为州,元置酉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改置酉阳县,为酉阳建县之始,酉阳建县历史为277年。至于缘何沿用“酉阳”之名,史无考证。《四川通志》云:酉阳“州在酉水之阳,故名。一说以境内酉阳山而名,其实缘蜀汉时侨置酉阳县,故蒙之以为名耳”。我认为酉阳建州沿用侨置酉阳县名比较可信。史载孙刘在争夺荆州的较量中,“武陵蛮夷”多从蜀拒吴,酉阳县归属孙吴后,刘蜀对从酉阳地区迁出移民进行异地安置,重建了酉阳县。侨置酉阳县域应覆盖今酉阳诸多地域,时酉阳州居民应有不少移民后裔,沿用酉阳之名亦在情理之中。
  
  其三,“黔州属汉酉阳县说”有悖史实。“今酉阳为秦汉酉阳说”根源起于唐《十道志》。据考证,唐黔州域含今彭水、酉阳诸多地区,州治在今彭水郁山镇,而秦汉时就在彭水设有涪陵县,县治也在今郁山镇。《汉书》载:武陵郡,高帝置,统县十三,酉阳为其一;巴郡,秦置,属益州,统县十一,涪陵在其中,里耶秦简也有涪陵县记载,与《汉书》所记符合。酉阳与涪陵两县在秦汉同时并存,但其辖地不可能同在彭水等区域,今郁山镇不可能同为两县县治。所以《十道志》《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等有关黔州、彭水等地属汉酉阳是缺乏逻辑推理的。
  
  综合上述分析,今酉阳和秦汉酉阳不存在建置沿革关系,
  今酉阳并非秦汉酉阳,酉阳故城也不在今酉阳境内。
  
  四
  
  郡邑既设,必置城池。顾名思义,酉阳必是酉水之畔的城邑。这些年来我一探究竟的决心丝毫未减,多次自沅陵溯酉水而上走访了不少古城古镇,或伫立于沅陵窑头古城,静观酉水拖蓝;或漫步于王村青石板长街,凭栏聆听訇然震空的瀑布雷声;或兀立于保靖四方城池,凝神轻噏对河峭壁天开文运之灵气;或徜徉于里耶三朝三城,想象感悟古老城堡的边陲风云;或登临酉阳二酉仙洞,寻思探究酉阳与沅陵大小酉山之迥异。一番游历,使我走出了几乎把脊背压弯的庞杂史籍,一番游历,又使我反复回到解疑答惑的书盈四壁。几经寻访和苦思,对秦汉酉阳的认识渐渐清晰起来,使我有更充分的理由和更坚定的信心认为:秦汉酉阳县境就在今永顺、龙山、古丈之地,酉阳故城就是酉水河畔的永顺王村古镇。
  
  汗牛充栋的二十五史从来对湘西历史记载都是铿吝的,但是仍然可从少量零散的史记中捕获一些能为酉阳故城位置提供显著参照物和地理坐标的珍贵信息。《三国志·钟离牧传》载:“永安六年……乃以牧为平魏将军,领武陵太守,往之郡。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陵界,屯于赤沙,诱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此文大意是孙吴担心武陵五溪蛮夷叛乱,委派钟离牧领守武陵郡,时逢魏将郭纯已率领涪陵军占据迁陵,屯居赤沙,而且诱使诸夷一起攻打酉阳城。在全郡震惧的情况下,牧果毅决策,不循旧例,率其部属三千,星夜涉险行军近两千里,破要塞而上,斩首魁帅及党羽一千余人,一举击退魏的攻势,征服了五溪。该文言简意赅,却不可多得,尤为难得的是透露出有关酉阳诸多信息:迁陵为魏吴交界的边界县,酉阳在迁陵县之东,赤沙在两县之间,赤沙距武陵郡治近两千里,酉阳、迁陵两县都是五溪蛮夷居栖的腹地。《资治通鉴·魏纪十》胡三省注曰:“赤沙,盖在迁陵、酉阳之间。酉阳属武陵郡,县在酉溪之阳。”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韻编今释》云:迁陵在湖南永顺府保靖县东,酉阳在湖南永顺府永顺县南。酉水隔二县之间,故吴国朝吏称“二县山险,诸夷阻兵”。传唱几千年的《酉水船歌》唱到:“要坝长滩曳长缆,血流成河赤沙湾。”再次印证了赤沙的位置,就在保靖县城东6公里处。据这些资料分析,在保靖之东处酉水之北最适宜建县城的要地当属永顺王村古镇,酉阳故城应为今王村古镇。
  
  继《三国志》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酉水注和延江水注又为酉阳故城具体位置给出了地理坐标参数:“酉水又东径迁陵县故城北,王莽更名曰迁陆也。酉水东径酉阳故县南,县,故酉陵也。酉水又东径沅陵县北,……酉水又南注沅水。”“酉水北岸有黚阳县,……酉水又东际其故城北,又东径酉阳故县南,而东处出也。两县相去,水道可四百许里,于酉阳合也。”从酉水注及延江注中可以很清楚的得出结论:酉阳故县在迁陵和沅陵两县之间,黚阳县居酉水北岸,与酉阳县故县相距四百余里,迁陵、黚阳、沅陵三县都可作为酉阳故城定位的参照物。三县中较为生疏的是黚阳县,黚阳即黔阳,在古代二字相通,三国孙吴析酉阳县置,史料多有记载,晋代张勃《吴地理志》云:“黔阳属武陵郡,今辰州三亭县西,黔阳故城即汉黔阳县城也。”《湖南通志.地理三》载:“黚阳,蜀分酉阳县置,今龙山县。”再结合里耶考古发现,黚阳很可能与里耶汉朝古城有关。依《水经注》和有关史料确立的黚阳、迁陵、酉阳、沅陵各县方位,兼顾考虑黚阳与酉阳的水道距离四百许里(折合今制约160公里),不难推测酉阳故城在今王村。《方舆纪要》也对酉阳故城的确切位置和兴废给予了准确表述:酉阳城府西北百二十里。汉置酉阳县,属武陵郡,以在酉水之阳因名。晋、宋以后,仍属武陵郡,隋废。以辰州府与酉阳城之距一百二十里(折合今制为70多公里)测算,酉阳故城亦在今王村,与《水经注》所记相吻合。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水经注》成书于北魏,酉阳还是当时的建制县,所以二书对酉阳县的标注均有活生生的现实参照物,无疑具有极高的可信度。相反,最早提出秦汉酉阳在今重庆境的《十道志》成书于武周时期,与隋平陈废酉阳已时隔一百余年,酉阳县城对当朝来说也算得上是古城了,由此该书对酉阳地望的阐述应远不及《三国志》《水经注》论述的精确,更何况后来的后晋《旧唐书》等诸志。
  
  除开这些对酉阳具体位置的数字化标注,能直指酉阳地理方位的文献记载层见叠出。《新定元丰九域志古迹》关于辰州条曰:“明月山。酉阳古城,汉书地理志,武陵郡有酉阳县。”《湖南通志·地理三》:“按:湖南旧志载酉阳故城在永顺县南,又载永顺、龙山系汉酉阳县,梁废。”《湖南通志·城池》:“酉阳故城在永顺县南,汉置县,梁改置大乡县,而此城废(一统志)。”《辰州府志·古迹》:“酉阳城在府西,西汉武陵郡有酉阳县治。亦谓之酉陵,晋因之(旧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王村镇,在湖南省永顺县南部、酉水北岸。以王姓首建村庄得名。汉为酉阳县治。”《湘西自治州政务志》:“今永顺县王村镇即古酉阳县城。城门石坊刻有横额:‘酉阳雄镇’;码头岩壁刻有条幅:‘楚蜀通津’。”这些记述并不只是简单的罗列,而是不存丝毫质疑的肯定:王村,这个上连川黔、下达辰常的交通要塞,足以担当一个存续数百年之久的文明故县县治的重任。
  
  但凡有着悠久历史的故城,任由干戈骤急风吹雨打,也会在不经意间残留一丝丝返照当年灿烂与辉煌的蛛丝和痕迹。
  
  1972年10月,王村老园坟山地发掘西汉晚期墓葬,出土器物571件,有铜剑、五铢钱。
  
  1984年7-9月,在王村对岸的白鹤湾进行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战国古墓64座,出土文物总计266件,其中陶器200件,铜兵器38件。
  
  1987年10月,又在白鹤湾清理了15座战国墓、6座西汉墓,出土器物83件,其中有两件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1993年11-12月,在古丈县河西镇沙湾酉水河西岸发掘清理了19座墓葬,其中战国墓2座,西汉墓3座,王莽晚期墓1座,出土器物70件,初见王莽时期的货币。
  
  1996年8月与2000年3月,分别在王村公馆坪、五里牌抢救发掘古墓11座,其中战国晚期1座,西汉时期10座,共出土器物60件。
  
  这些出土文物中不乏稀世之宝,诸如虎斑纹铜戈、双箍剑、柳叶形铁剑、白虎铜印、砝码等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战国铭文戈尤为珍奇,铭文戈通体无锈蚀,戈面阴刻篆体铭文两竖行,内容为:“五年雍丘令,修工师章冶剂。”从铭文透露的信息可作最简单的遐思,此戈系一名姓章的工匠奉雍丘县令而制作,持此戈的兵士因征战来到王村,最后归属此地。雍丘是今河南杞县,曾经是典故“杞人忧天”所指杞国的故都,战国时先后归属楚国、魏国、秦国。如果依历史所说秦国始置雍丘县的话,那么很容易想象秦军曾经远征到过王村,王村至少与秦国存在着某种特别的关系。
  
  湖南考古研究员柴焕波曾仔细踏勘王村后,撰文指出王村纱帽山下连绵的山坡上是长约1公里、宽约百余米的汉墓密集区,并且饶有兴趣的说,王村镇酉水河边可能有古城。
  
  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研究的规律,往往一些历史惊奇的发现大多来自于古墓的发掘,古墓文化已成其为古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时古墓记忆历史比古籍记载历史更能体现某种真实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在王村这块并不开阔的谷地上保存了如此之多的古墓群,并非只是一种偶然,也并非只是一个普通偏僻的山村所能承载,只有酉阳故城才能为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诠释。
  
  五
  
  故城之所以留名是因为其曾经有着波澜壮阔的际遇,故城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其灵魂还能复活继续激起非凡的影响。别的故城正在渐渐的被一种激情或冲动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古城,煌煌故城已浓缩形成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宫殿楼阁,浓缩成一道道凝重崔嵬的城墙哨卡,而酉阳故城依然溶解于自然,隐身于浩浩酉水之中,潜藏于青石板街之侧,湮没于荒野藤蔓之中。这固然是一种遗憾,但也给予了人们更多的期盼。
  
  从来有着厚重承载的王村已历经嬗变,华丽转身为被寄予无限厚望的芙蓉镇,且已戴上一道亮丽的光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而最该获此“加冕”的悠悠王村竟也如同酉阳故城一般消失于蓁蓁荒野。这已不仅仅是一种遗憾。
  
  沈从文先生对王村曾有过很形象的描述: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色。水深而清,鱼大如人。傍山作屋,重重叠叠,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壮。一派清奇清芬清壮的影响,如今有人还识得昔日王村的景象吗?别忘了王村也曾经是酉阳故城。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