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幽幽的黔阳古城

幽幽的黔阳古城

散文
时间:2013-09-09 19:1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浅唱那高兴点击:
        

  大家都知道湘西有个凤凰古城,她因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而闻名世界。你可也知道同在湘西境内的洪江市还有个黔阳古镇,它是神秘湘西的千年古城,是“诗家天子”王昌龄的贬谪地,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黔阳古城属今洪江市黔城镇,据有关资记载,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镡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自汉立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本省凤凰古城早900年。古城位于沿水和舞水两水的交汇处,因其三面环水,两水又是古城南面和西面的天然护河屏障,为历代湘楚苗地边陲重镇,亨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西门又称中正门,其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门上“中正门”三字系民国时期戴笠所书。
  
  去年元旦,是一个阳光明媚、睛空万里的天空。我从怀化出发,来到这个尚待开发的幽幽古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工作出差,我曾来过古城两次,那时候还刚开放,还没有旅游业,听说有个芙蓉楼,只知道是一个名镇,一个比较富裕的乡镇,还没有古城之说。可能在古城走过,没有留意追随古城的痕迹,与古城无缘,只是与古城擦肩而过。这次我已是第三次来黔城了。面对这个面积为0.8平方公里深幽的古城,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一切感到很陌生,不知从哪里进出,不知道从哪儿走进古城,去追随我的古城梦,追随我对古城的描绘与奇想。在黔阳古城牌坊下的大街上,我慢慢探寻着去古城里的方向,我本来不抽烟,但为了尽快找到里面的导向,我在临街的那个老人店铺上买了一包烟,打开了与老人谈古城的话匣子。老人告诉我,古城内有九街十八巷,现保存较完好的历史街区有:以商业店铺为主的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南正街;以富商大贾住宅为主的西正街;以庙宇殿堂为主的北正街;以会馆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县衙、书院、文庙、武祠遗址、古客栈、亭台楼阁、祠堂戏院等,罗列有致,功能齐全。黔城古城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黔城古城以明清建筑为主调,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并有机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色,如窨子屋、晒楼等。古民居敞亮明净,古宫祠华丽精致,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我把老人的嘱托一一记在心里,记忆在自己的脑海里。
  
  我沿着老人指点的路向幽深深的古城走去,古巷子里过路和来往的人不是很多,时而有几个人擦肩而过,走在铺垫青石板的巷子里,整个古城好象就显得格外的古樸和寧靜,从青石板上风雨岁月的斑斑痕迹可看出古城的滄桑。你曾见过,在这座苍老的古城里,纵横交错的古街古巷子都是由青石板铺垫的路面,平坦而光滑的青石板,它随着古街古巷的延伸而延伸,伸向古街古巷的尽头,伸向民宅和窨子屋的天井,伸向古城里的角角落落。我在这古老的巷子里,在铺垫的青石板路上,的长长的深深的巷子里不断的穿越。从东正街而进,从西进街的中正门而出。从南街门进,又从北街门而出。穿过依旧热闹繁华的正南街,也穿越过冷清清的颓垣断墙的正北街。那一幢幢的古老的民宅,一项项的白墙黛瓦,还有那一座座亭台楼阁,都从我的眼前溜过,在许多的时候,在许多的瞬间,我都有一种比较复杂的心情,都有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恍然。石板路上的两边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作坊。有传统的制酒、传统制作杆秤、理发、配锁、民族小工艺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这条洁实而光滑滑的青石板路,它好像象人类一样,从很远很远的历史中走来,又从未知的将来走去,虽然全身斑痕累累,在它的背上仍担负着历史对它的传承,它在历史这条漫漫的长河中,见证着许许多多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故事,寻觅古老的青石板路,感受古城浑厚的脉搏,真有一种呼吸缓慢、时间停止的感觉,相信每个到黔城古城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震撼!古老的建筑,窄窄的街,听老人们说在古城里还流传着一首青石板的民谣:“石板路,清又清,坐在天井数星星;石板路,长又长,南来北往走四方;这些纵横交错的石板路既是古城的交通命脉,也是古城人们通向世界的窗口。
  
  古城的民宅和窨子屋大多是民清建筑,在铺满青石板的古街古巷子里,陈旧古老的民居仍排列密集,店铺鳞次栉比,那高高的风火墙,翘翘的屋檐角,雕花的木窗户,在榕树巷子里,还有生长了几百年的榕树依然枝繁叶茂,古城墙上那斑痕累累的疤痕透显出古城的苍凉古趣,也都记载着古城悠久的岁月。古城里的大多数民宅至今还居住有人。但大部住着老人和儿童,年轻力壮的在外打工,有的已迁往新城,但他们还记得古城,还关心着古城,还在等待古城的旅游开发,等着投资的到来,如意盘算着能为自己带来多少利益。在古城里,有一些建筑已经不能住人,有的民宅断壁残垣,出现大面积的顷斜,有的是洪水淹,野火烧,酿成空坪。现在这些建筑都破损严重,急需修缮。在古城的南正街这边看到,政府已经派出建筑人员对古城危宅在进行围宅,准备修缮。在古城民宅的建筑和居住中,规划不一,我看过贵州镇远古城,达官贵人的住宅总是和富人的住宅连在一起,是青砖建筑的窨子屋,穷人同穷人的住房连成一块,住的是木房,而黔城古城与镇远古城有很大的不同,在黔城古城里,不论在繁华的街巷,还是冷清清的巷湾,都住着穷人和富人,在同一条巷子里有穷人和富人,有木宅和窨子屋。所不同的,穷人住木宅,富人住窨子屋里。窨子屋大小不一,大多以三进屋,四正屋为主的二层楼房。建筑主体为长方型,四周外墙用青砖砌筑,能起到防火防贼的作用,墙内是木结构的堂屋和厢房。中堂较为宽敞,天井、廊阶用平平整整的石板铺就。中堂和厢房两侧的墙体多为双头马头式山墙。这里古城的人们,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人们已习惯在窨子屋的天井里洗脸漱口和乘凉,妇女已习惯了在天井里洗菜洗衣,老人们习惯了围着方桌在一起搓麻将打字牌,这种自然悠闲散漫的生活,还在不断演驿着古城的传承和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穿行在古城的的巷子里,不管是在古城的墙壁上,还是临街的店铺和民宅的屋子里,文革时期的印迹都随处可见,在榕树巷子的一块空坪里的中央位置,立有一块大型的牌坊,牌坊由六个柱子组成一块长方型墙面,分上下两部分,六个柱子把墙壁划分成五小块,牌坊的正中间横悬着毛主席万岁五个红色大字。牌坊的中央顶端凸显出有立体感的红色五角星。毛主席万岁的左边镶嵌着"学习",右边镶嵌着"奋斗",在"学习"、"奋斗"的左下角镶着"毛泽东"三个字的手写体。左边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宣传栏,右边靠近巷子的地方,有一棵大榕树,在寒冬的季节,仍旧树叶茵茵,枝繁叶茂。站在毛主席万岁牌坊前,象我们这样大的年龄,都有一种怀念的情素,都有一种留连的往返。好象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发的崇拜在涌动,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升起。毛主席虽已去逝很久很久,但他老人家的形象仍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他的教导永远是我们路途中的一盏指路明灯,他的思想永远是我们心中不落的红太阳。在窨子屋里的高墙上,虽然岁月已久,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的红色字迹还抹之不去。在窨子屋的外墙壁上,还镶有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的口号,还留有主席教导的"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语录。这些红色经典,增加了古城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一份热爱和爱戴,增加了人民对历史的审视和追忆。
  
  这座古城也充满了多彩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听老人们说,这里至今还可看到以目连戏、傩戏、阳戏为代表的民间戏曲;看到“石刻木雕”、“竹编花篮”等民间工艺;还可听到“沅江号子”、“渔鼓”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体验到“祭杨公”、“放歌灯”为代表的楚巫习俗;吃到“春卷”、“绿豆粉”等民族地方风味小吃,享受到集艺术、民俗、宗教于一体的黔城目连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这座古城至今保存着一大群明清建筑,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明清古街--南正街;古龙标山钟楼--钟鼓楼;城西红砂石拱门--中正门;高桥古塔--赤宝塔等。还有古碑刻文化,今芙蓉楼内建有碑廊厅,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北页、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蔚为壮观。黔城古城的8大景观,龙标耸翠、赤宝晴霞、狮滩渔网、鸬鹚春浪、蟠龙晓霁、虎山夜月、牛坡樵唱、柳溪烟雨,沅、潕水沿岸风光秀丽,这些古城独有的民族特色,也成为娱乐影视业的拍摄基地。“北影”、“上影”、“峨眉”、“潇湘”等6家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8家电视台多次在此拍摄电影、电视剧,如《风声唢呐声》、《边城》、《村妓》、《杨柳镇》、《苍山如海》、《湘西会战》、《同喜同喜》、《黔城风光》、《任弼时》、《少年毛泽东》、《恰同学少年》等50多部影视剧,都在此拍摄。怀化电视台也在此拍摄了风光电视片《黔城吟》。这些特色民俗文化和风光秀丽的大自然给这座幽幽古城充满着盎然的生机,还会不断演驿出许多动人的传奇和故事。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