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春光艳艳话牡丹

春光艳艳话牡丹

散文
时间:2014-07-03 14:42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黄河飞瀑点击:
        

  牡丹檀心锦萼,细脉鲜肤,参差飞玉,烂漫飘香,受到广大民众的普遍喜爱,成为中国传统花卉中最受欢迎的名品,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文学作品中咏吟牡丹的诗词歌赋、曲谱散文铺天盖地,给万紫千红的九州文苑增添了一抹奇异的光彩。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年漫长的花文化发展过程中,以梅花为龙头占据了大半的时间。华章精品琳琅满目,铺天盖地,大浪淘沙,仅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作佳篇就数以万计,使得后来人几乎再也找不到插脚的地方,所以古人抱怨说写梅花最难。但自清朝以后,牡丹文化逐渐攀升,近些年更是风头出尽,有鹤立鸡群之感。什么“牡丹诗社”,“牡丹笔会”之类的,层出不穷,各种题材的作品应有尽有,使人产生了写牡丹难的感慨。
  欣赏
  人们都喜欢春天,在百花争艳的春光里,少不了牡丹的点缀,无容置疑,牡丹经过了千百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品种已达几百种,千姿百态,五颜六色,博得众人的赞赏和喜爱,其多彩多姿的风貌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丰富的遐想。每次看到盛开的牡丹花,都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她那以大地为舞台,以春风为道具的精妙演出,营造出如梦如幻的瑰丽场景,使我禁不住蠢蠢欲动,幻想着把这出神入化的壮丽景色记录描绘下来。这是一个在心底里埋藏了许久的想法,这个想法从每年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开始,到春色满园关不住,再到无边落木潇潇下,如耶溪里的潺潺流水,一直浸染着我的心地,撩拨着我的思绪,诱惑着我的感情,使我产生一次又一次的冲动。
  牡丹之美,在于姿,在于韵,在于情,在于生活的富足、心灵的安逸。牡丹是富贵之花,赏牡丹的人必也是心情闲适,追求唯美的文明雅士,只有心中存在美,生活向往美,感情追求美的人,才可能写出美的诗篇。
  当你有幸徜徉在百花园中的时候,目睹各种佳花鲜卉万紫千红,迎风招展,争奇斗艳,开得最美最艳的是牡丹。她形体硕大,仪态万方,色香俱全,神韵潇洒,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不与百花争宠,春暮时节万花开腻以后,她才绽放出迷人的笑靥。据有关方面介绍,今天的牡丹有九大色系十种花型,九大色系分别是红、白、黄、黑、粉、紫、蓝、绿和复色。十种花型是荷花型、菊花型、金蕊型、金环型、蔷薇型、托桂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皇冠型和绣球型。
  我欣赏过几处牡丹花,最难忘的一次是在南山中腰的一座水库旁。春天已经过尽,“人间五月芳菲尽,山坳仙花始盛开”。一株浓丽的牡丹在阳光下迎风起舞,煞是好看。这株牡丹通体呈紫红色,在青枝绿叶的衬托下,开着数朵热情洋溢的花,如盛唐华清池中刚出浴水的美人杨玉环,秀色飘逸,香韵芬芳。花瓣似朱唇,边缘墨紫,越往里颜色越淡,青紫,粉紫到中间变成了粉色,再向里颜色又逐次加深,由粉红变为暗红色,花芯嫩蕊突出,是极其鲜艳壮美夺人眼球的大红色簇瓣,如一团团烈焰腾腾的火炬,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大地,映红了池水,也映红了沉醉其中的客人。更为难忘的是,有股清新淡雅的芳香之气,如影随形,在你身边缭绕,那味道,浓而不艳,郁而不浊,馨香飘逸,沁人心脾,难怪乎有人发出绝妙的感叹“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面对这些绚丽多彩,风韵天成的牡丹,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通广大,感谢千百万花农的辛勤培育,他们使牡丹园增添了灵气,增添了秀气,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牡丹诗话
  红花有意笑相迎,绿叶含情歌相送。热情奔放的牡丹,以她那雍容华贵的身姿,鲜艳娇柔的气质,清香宜人的味道,壮丽雄奇的神韵,主宰着春天的节律,她的倾国之艳,倾城之香,早已被世人所公认。走在五彩缤纷的牡丹花中间,观赏着让人眼花缭乱的秀丽花色,你能坐怀不乱,无动于衷?“请观世上看花者,谁见花开不谢来”。是的,我们应该感谢牡丹花给世间带来的辉煌艳丽和浩荡热情,继而拿起彩色的画笔,随着风动花香的飘然轨迹,绘出如诗如画的壮丽篇章。
  孙鲂在《题未开牡丹》中写道:“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春回大地,万物萌发,桃李杏花烂漫开放,把神州大地染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而此时的牡丹却静悄悄地隐藏于万花丛中,青色的花苞朱唇紧闭,皓齿轻嗑,灰暗的枝条上蕾小叶疏,寂寞深沉,好像昏睡的倩女,在贻荡的春风里默默无语,遗世独立。可任是牡丹这般低调,如此谦虚地不愿与众芳争宠,她那遮不住、藏不了,微芳仅露的一点容颜,还是将其高贵的气质,婵娟的情愫,风流的神韵展露得缀缀有余了。
  徐凝的《题开元寺牡丹》中有:“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金缕歇、紫云翔,容似玉、嗅如阑的牡丹花,灼灼似群玉之竞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使得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浓李渐出,天下众卉见了她都要低下头去。因此,便有了欧阳修的“天下真花独牡丹”、白居易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舒元舆的“我按花品,此花第一”、皮日休的“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香”、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邵雍的“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李孝光的“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汪莘的“独占洛阳春气足,遂中天下作花魁”。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四月天气,春光烂漫,桃花、李花相继落去,牡丹花开始吐露芳菲,洛阳城里男女老少不分贵贱,皆搭肩接背争着出游探春赏花,在有亭台的池塘古庙或荒废宅院里搭上账蓬,围上幕帘,建立临时的花市,欢快的歌声舞曲传遍全城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场景呀?由此可见,洛阳人对于牡丹花的钟爱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确实叫人羡慕。
  众所周知,牡丹的栽培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据《玉海》记载:“隋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但随着隋朝统治者的灭亡,西苑里的这些牡丹花卉也跟着倒霉,最后变成荒地野花而销声匿迹了。所以在唐之前,准确地说是在则天皇后之前,是隐藏于深山之中的野卉,如舒元舆在《牡丹赋有序》中所说:“盖遁于深山,自幽而芳,不为贵重所知。”只能孤芳自赏,自开自灭,根本没有达官贵人去注意它。因此,记载牡丹的文字也很少。正像宋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所记述的那样:“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弟,大抵丹、延以西及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那时的牡丹与野草荆棘没有区别,当地人砍下来当干柴烧火做饭,可见地位是何等的低下。自从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之后,便青云直上,升到了至高无尚的峰顶。舒元舆在《牡丹赋有序》中所说:“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寝盛。今则自禁闼泊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三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也说:“自唐则天以后,洛阳牡丹始盛。”由此可以看出,牡丹是得到武则天的垂爱,由民间移植到皇家园林上苑之后,才开始兴盛起来的,及至后来,不论官府、署衙、富贾豪宅,还是平民百姓之家,牡丹花皆殷红一片,粉雪千群,浩浩荡荡,漫无际涯。每逢暮春时节,游赏者如织如流,络绎不绝,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国事活动。从这些记载中,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武则天对于牡丹的喜爱。“事莫明于有效,论莫明于有证。”没有武则天的重视,牡丹这朵山花野卉就不可能后来者居上,超过早已闻名遐迩的传统名花梅花和菊花,荣登大雅之堂,坐到“花王”的宝座上,武则天对于牡丹花的贡献确实功不可没。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武则天治国手段以“狠”著称,凶残狡诈,百姓多有怨言,故而便有人编造出牡丹反抗武则天的命令,拒不开花的传言,此故事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影响很远大,却断不可信,事实绝不可能如此,这只不过是怨声载道的民众发泄心中愤懑的一种方式,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以此来表明牡丹非但雍荣华贵,还兼有抵抗冰霜邪恶的凌然正气,那就有点牵强附会的味道了。
  中国历史上牡丹兴盛总在国泰民安之时。唐朝历300年,早、中期都基本太平无事,牡丹便成为封建帝王、士大夫这些贵族剥削阶级的享乐品。靠吃国家俸禄生存的大诗人们,把牡丹誉为百花之首,艳冠群芳,香居第一,天下无双的神种,其形象是何等艳丽,地位是何等崇高,身价是何等尊贵,对后世的影响又是何等巨大呀。罗隐写道:“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芍药与牡丹被称为“花中二绝”,天下好花无出其右。元杨允孚在《咏芍药》中说:“杨州朱帘春风里,曾惜名花第一娇。”是的,丰姿绰约的芍药,媚态笑风,芳心愁雨,花晕胭脂,叶妆悲翠。论花之娇艳,没有比得过她的,而牡丹与芍药形同姐妹,互映互丽,其娇柔艳丽程度旗鼓相当,难分仲伯,谁为第一实在不好评判。芙蓉清姿雅质,独殿众芳,乃秋花之最佳品。宋王安石有:“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滴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春镜照妆慵。”玉蕊金房,醉态靓妆的芙蓉,日映绛纱,露沾红粉,风前冷艳,露后清芳,其娇媚神态确实可为秋花之最。但与牡丹相比仍然逊色了不少,只能算作牡丹身上拂下的芳尘而矣,牡丹的辉煌壮丽可见一斑。大诗人白居易写过多首咏牡丹的诗,其中有一篇200余字的长诗《牡丹芳》,其诗云:“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千片赤英霞灿灿,百枝绛点灯煌煌。照地初开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芳华素洁的牡丹连仙界里的琪树琼花都白不过她,王母瑶池中的桃花与牡丹的浓郁芳香相比也不值得一提。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合乎情理的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将牡丹花擅心倒晕,玉免天香,鞓红欧碧,霞彩云芳的仙姿妙态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白乐天另有一首诗咏牡丹花市盛况:“帝城春欲暮,喧喧马车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把暮春时节都市里车马喧哗,牡丹生意兴隆,按花色品种朵数论价格的繁华场面刻画得惟妙惟肖,渲染得出神入化。牡丹花如此受重视,其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但王孙贵族们有的是钱,自然不在乎贵贱,能让其开心满足就行了。对此王毂也有诗为证:“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唐舒元舆的《牡丹赋有序》中所描绘的牡丹也是拔类迈伦,极尽其美:“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日披开,照耀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忻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裹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薰,宿露宵裛。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带风如吟,或泣露如悲。或垂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风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辨……”扬扬洒洒的一篇牡丹盛赋,把各色牡丹描绘得淋漓尽致,万景天全。赤如日月的白牡丹“梨花雪”开似梨花,雪白一片。“大素”、“小素”如炽如练,皎洁莹白。“月光白”,盛洁夺目,晶莹有光,深夜可见,芳香宜人,令无数观光客竞折腰。殷红的牡丹如血似霞,像“状元红”色类丹砂,“岳山红”肉红鲜嫩,“潜溪绯”千叶绯花,殷红如霞,众花少与之庇美。“酒醉杨妃”红装素裹,娇态万方,令人爱不释手。绿的“碧花”如珠似玉,莹润射目,堪称稀世珍品。紫色的“魏紫”有王后之称,每朵花都有六、七百片花瓣,如紫气东来,尉为壮观。黄色的“姚黄”乃花中之王,花大色艳,富丽堂皇,特别使人赏心悦目。蓝色的“蓝绣球”开如绣球,素雅洁净。“蓝田玉”粉紫蓝白一花多变,非常罕见,令人称奇。粉色的“观音面”粉面含春,似观音之面,有一种慈祥的感觉。“神农花脸”花瓣呈粉色,中间带条形红纹,如京戏中的花脸脸谱,叫人惊喜。“粉荷”、“粉狮子”也都是粉面迎春,秀色可餐。“赵粉”俗称“娃娃脸”,初开粉红,盛开粉色,谢时粉白,鲜嫩娇气,清香袭人,像幼儿的脸一样,煞是可爱。还有开花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神奇品种,如初开紫色,继而桃红,渐至梅红,落时深红的“娇容三变”;初绿始黄的“金玉交辉”等,感觉像变戏法一样,令人眼花缭乱,耳目一新。一株双花者,色同的如“合欢桥”,双花并蒂齐开,团结友爱,亲密无间,让人难分仲伯。花色不同的如“花二乔”,粉紫相映,各占半边,互不侵犯;“转枝牡丹”,一茎二花,一朵一色,红白对开,争奇斗艳,各显神通。各种颜色的牡丹,或俯仰欢愉,或侧立舞蹈,或盘曲醉吟,或靥面迎宾,或依惜乍别,疏疏密密,重重叠叠,千姿百态,令人大饱眼福。这般庞大的牡丹花阵容,谁能备尽其祥地将她们描绘清楚呢?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意华浓”用正衬的拟人化手法,将艳花牡丹与杨贵妃的超凡之美相提并论,互为衬托,情趣盎然,博得唐明皇的欢喜“长得君王带笑看”。把牡丹与杨贵妃的空前绝后之美推向极至,读来给人蕴秀其中,思飞天外的奇异美感。元稹的“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牡丹花鲜艳夺目,如同地上异彩纷呈的琉璃,光芬璀璨,熠熠生辉,风吹枝转,姹紫嫣红。诗人薛涛以女人特有的灵感写出“传情每向馨声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想思”的动情诗句。把牡丹写成有灵性的东西,通过弥漫的馨香暗送秋波,虽无语无声,但早已“流目曾经一顾,温情默喻两心。”只想把枕席铺放在牡丹树下,待夜深人静的时候与其倾心诉说相思之情。宋徐凝的“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把牡丹看作妩媚纤丽,柔态万千的洛川仙女,使人禁不住心旗摇荡,如痴如醉。宋曹勋的“开国艳,正春融,露香中。绮罗金殿,醉赏浓春,贵紫娇红。”春色丽丽,花枝艳艳,浓浓的香露熏抚着金碧辉煌的宫殿,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牡丹,紫腻红娇,玉骨仙妆,令高贵的赏春者迷恋、沉醉,不能自拔。宋朝之前公认的三大诗人之一的王维,是牡丹文化史上最先咏唱其丽色的人,他在《红牡丹》中有:“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专述红牡丹像闰中清闲的淑女,在青枝绿叶的衬托之下,花红如炬,由浅入深,似落日映空一样壮丽鲜明,特别美艳动人。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笔下的牡丹也醉红撩乱,艳舞八方。“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用历史典故中的美人来突显绮罗叠锦,香熏绣帐,鸣琼佩兮姗姗,披霓裳兮片片的牡丹,在清音婉转,歌舞升平中烘托出绝美的景色,让人产生不尽的遐想。李商隐的《花下醉》是久负盛名的咏牡丹杰作,千百年来令无数诗人墨客倾倒。“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时逢牡丹花盛开之际,特邀众位志投意合的好友赏花饮酒。因对牡丹花特别关爱,故怀有浓厚的兴致,殷切的心情,去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找到了鲜艳的花枝,并被其深深吸引,流连欣赏。不知不觉地就沉醉其中了。酒力上来,随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人被花的咄咄香气和妙绝情态所包围、所浸染,连做梦也带着醉人的芳香。浑浑然然中时光悄悄流失,太阳已经西斜了。诗人仍醉意朦胧地倚树沉迷,直至深夜。客人们都已散去,这时酒也醒了,夜色阑珊,静谧安祥,正是妙意独赏的大好机会,岂能放过。于是点亮红红的蜡烛,细心观赏起这些行将落幕的花朵来,他要把牡丹于最后时刻所呈现出来的辉煌色彩,迷人意境定格在大脑中,刻成一个永不熄灭的记忆。这场面是何等悲壮,情调又是多么浪漫呀?然而,在众多的咏牡丹诗作中,最令人称道的则是中书舍人李正封的那句“月色朝酣酒,花香夜染衣。”牡丹乍放而百花失色,摇曳而倾国倾城,确有央央“国色”之神韵;纵情释放的香气,通江河而环苍海,浴日月而浸乾坤,使得天下苍生经不住这浓郁芬芳的诱惑,皆醉其花裙之下,试问,不是浩荡的天香,谁有那么大的魅力?“国色”之后再加“天香”,至妙至极,再也无其它花卉能与之相比,此句一出,人人惊惧,以后“国色天香”便成了牡丹的专权代称。
  牡丹诗赋
  到了宋代,种、赏、咏牡丹的热情空前高涨,使牡丹文化开始走向成熟,各种题材的作品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司马光有:“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丛中十万家。”醉红撩乱,浓绿扶疏的牡丹,榴萼梅腮,烂漫飘香,参差十万人家,将洛阳城的春天妆扮得妍婕流美,分外妖娆。范成大有:“欲知同色天香句,须是倚栏烧烛看。”你想真正理解牡丹的国色天香吗?那就在深夜里点燃红彤彤的蜡烛,倚靠在花树外的围栏上,精心地观赏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苏轼的:“雾雨不成点,映空疑有无,时于花上见,的白走明珠。秀色淡红粉,晚香生雪肤。黄昏更萧瑟,英重欲相扶。”写雨中看牡丹的场景,虚无缥缈的雨雾,随风而动,若有若无,花朵上颗颗珍珠顺瓣片缓缓滚动,把红艳粉妆的花瓣清洗的嫩蕊鲜明,光彩照人,浓丽的芳香从那瑞雪般纯洁的肌体里暗暗地生发出来,使人沉醉。黄昏来临,睡意朦胧的牡丹更显得纤柔无力,头重脚轻,摇摇欲坠的样子,好像不扶她一把马上就要倒下去了。这是一个多么特别的景致啊,雾雨的迷迷离离,黄昏的幽幽淡淡,把牡丹雨凝锦烂,露泣啼妆,香送微微之韵,红染淡淡之花的丰姿艳态描绘的奇巧殊绝,妙趣横生,给人一种如梦如幻,情趣盎然的美感。他的另一首《又和景文韵》诗中有:“牡丹松桧一时栽,嫩蕊商量细细开。试问碧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直截了当地言明牡丹初开时的动人场面。艳春时节,百花争喧,繁葩竞露,被誉为“花中之王”的牡丹花更是千姿百态,艳冠群芳,超逸万卉,独领风骚。红的榴萼梅腮,艳霞绮烂;白的雪貌冰姿,纯洁无暇;粉的娇柔妩媚,纤妍可爱;紫的高标俊逸,浅笑生香;黄的雍容花贵,光彩照人;蓝的豪华艳丽,莹润射目。徜徉在美丽的烂漫春光里,贯于寻香弄绿的诗人骚客们,有几个不是为观赏绮丽的花海景色而来呢?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衣不裹肤,食不甘味,饱受国破家亡之苦,拖着老态龙钟的身体,走在逃荒的漫漫征途上,发出幽伤的感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看到路上熟悉的牡丹,激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宋代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咏牡丹歌赋、谱记。如吴淑的《牡丹赋》:“春尽方开,香居第一。花时竞赏,艳更无双。始标名于谢客,后最盛于洛阳。乐天歌之而未尽,欧阳记之而难详。尔其珍称魏紫,贵极姚黄。锦袍莺粟,莲蕊红妆。擅心倒晕,玉免天香。鞓红欧碧,霞彩云芳。朝天映日,凤尾瓜瓤。俱称国色,并号花王……”宋祁《上苑牡丹赋并序》:“圣上即位之七年春三月,内苑出牡丹三种,特异常卉。其一双头并干,其二千叶一房,其三二花攒萼,跗足甚大,葩色正红……”胡元质《牡丹记》:“伪蜀王氏号其苑曰:宣华权相勋臣,竞起第宅,上下穷极奢丽,皆无牡丹。惟徐延琼闻秦州董成村僧院有牡丹一株,遂厚以金帛,历三千里取至蜀,植于新宅。至孟氏于宣华苑广加栽植,名之曰牡丹苑。广政五年,牡丹双开者十,黄者白者三,红白相间者四,后主宴苑中赏之,花至盛矣……”这些辞澡华美的歌赋,将牡丹的兴衰历史,仙姿妙态,记录、歌咏、描绘得淋漓尽致,万景天全。特别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更将牡丹芳姿艳质足压群葩,天香富贵高出万卉的花王形象展露得活灵活现,气固神完,使得“洛阳牡丹”美名远播,传遍五洲四海,一举登上了“甲天下”的宝座。当然,宋朝的诗赋不是最拿手的,宋词才是顶峰,牡丹的美艳绝仑引起了众多咏词大师的垂目,其优美华章千古流芳。张孝祥的《诉衷情·牡丹》中有“翠帷遮日,红烛通霄,与醉千场”、丘崇的《祝英台·成都牡丹会》:“聚春工,开红艳,天巧信无比。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乐岁台府官闲。风流胜欢意。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写牡丹花会的盛况。春色融融,花光艳艳,歌舞升平,通宵达旦。人为花痴,花为人醉,博大的场面,恢宏的气势,确实达到了繁华之最。牡丹生来具有千娇百媚的富贵姿容,非常引人怜惜,于是历代文坛巨匠们把牡丹修撰成谱,描绘成图,印制成书,记载成传,咏成诗、词、曲、赋来赞颂,普天之下,能受到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花卉,除牡丹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姜夔的《虞美人·赋牡丹》中有:“娉娉袅袅教谁惜。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汪莘的《满庭芳·雨中再赋牡丹》:“云绕花屏,天横练带,画堂三月初三。斜风细雨,罗幕护轻寒。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烧红烛,吞星隐日,光射九霞冠。仙宫,深几许,黄莺问道,紫燕窥帘。似太真姊妹,半醒微酣。须信生来富贵,何曾在、草舍茅庵。皇州近,扁舟载去,春色冠东南。”刘克庄的《六州歌头·客赠牡丹》:“奇尽群花色,浴才出,醒初解,千万态,娇无力困相扶。忆承平日,繁华事,修成谱,写成图。奇绝甚,欧公记,蔡公书。古来无。”吴泳的《柳梢青·孙园赏牡丹》:“元九不回,胡三不问,花说与谁。赖得东皇,调停春住,句营花飞。庭前密打红围。想孙子、共来出奇。似凭丰神,谁人刚道,色比明妃。”这些空前绝后的华美宋词,把牡丹的袅袅娜娜,天香国色,妃子娇容,尽数描写出来了,手法之高超,描绘之绝妙,叫人叹为观止。刘壎的《烛影摇红·月下牡丹》:“嫦娥跨影下人间,来换红鸾舞。”说月窟嫦娥经不住红牡丹仙姿妙舞的诱惑,也变作牡丹的影子下到凡间来顶替花王盛妆舞蹈起来。可见牡丹的魅力有多么强大,连天上的仙女都引来了。更有曹勋的《钱倒垂莲·牡丹金》:“雨初晴,对晓霞乍敛,暖风凝露。翠低映,捧花王留住。满兰嫩红贵紫,道尽得,韶光分付。禁浩荡,天香巧随天步。群仙倚春似语。遮丽日,更著轻罗深护。半开微吐,隐非烟非雾。正宜夜兰秉烛,况更有,姚黄娇妒。徘徊纵赏,任放柳絮。”对牡丹花色之艳丽,花姿之娇美,花香之浓郁,以及绝品牡丹魏紫姚黄的倾国倾城景色给予精到的描写,神笔绘来,绝妙之极,令人沉醉,思绪神驰。
  金代较短,牡丹诗作相对少一些,但也有好诗流传下来。如著名诗人元好问的《江城子·赋牡丹》:“姚家池馆魏家邻。上番春。姓名新。倾国倾城,为雨复为云。水北水南无别物,金屑粉,麝香尘。折枝图上看精神。见来频。画来真。办作黄徐,无负百年身。也待不来花下醉,嫌笑杀,洛阳人。”殷克己的《江城子·牡丹》:“百花飞尽彩云空,牡丹丛,始潜红。培养轻年,造化夺工。脉脉向人娇不语,晨露重,洗芳容。疑身在列仙宫,翠帷重,瑞光融。烁烁红灯,间错绿蟠龙。醉里天香吹欲尽,应有恨,夜来风。”也像唐、宋一样极尽牡丹之娇容艳态,读来令人称赏。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富贵风流拔筹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风格华丽,气度非凡,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牡丹题画诗
  唐诗宋词已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后人几乎无法与之攀比,更别说超越了。所以从元代开始创立了一种新的写牡丹形式,既诗画结合,在牡丹画上题诗,以画展姿,以诗状态,达到诗画合一,共舒雅意的目的。像钱选的《画牡丹自题》:“头白相看春又残,折枝聊助一时欢。东君命驾车何迷,犹有馀情在牡丹。”就匠心独具,很有一番孤滋别味,对牡丹文化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少陵翰墨无形画,韩于丹青不语诗。”由于诗与画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关系,一经结合,便迅速发展起来,到明朝题画诗盛行,一大批旷士奇才脱颖而出,从此画家才开始被重视,逐渐具有了与诗人平等的社会地位。唐伯虎在所画的《牡丹》上题诗:“故事开元重牡丹,沉香亭北冷泉南。如今颜色还依旧,风雨江东月闰三。”其画、诗皆言明一个世人俱知的故事,既唐玄宗时命人移植牡丹于洛阳沉香亭前,与杨贵妃共赏,李白于现场作《清平乐》三章,其中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之句。而白居易在杭州飞来峰下的冷泉作了《冷泉亭记》亦述牡丹之艳状,这些故事里的牡丹形象如梦如幻,在春光艳艳的三月里,还依如旧貌,展示着动人的风采。名画家、诗人徐渭的《水墨牡丹》题画诗中说:“墨染娇姿浅淡白,画中亦足赏青春。长安醉客靴为崇,去踏沉香亭上尘。”与徐渭同有名气的陈道复有所画《白牡丹》上题诗为:“粉态含香露未干,冰肌犹怯晓宫寒。沉香亭北人如玉,一笑东风半倚栏。”所画所题诗也都以李白在沉香亭作的诗为线索,展现牡丹的华贵娇柔,给人留下美妙的记忆。陆治的题诗画姿态清雅,艳而不俗,与其孤寂清高的诗意人生同出一脉。所画《折枝牡丹》就是一幅具有诗情画意的佳作。画中题诗为:“东风拂面花饶笑,东风拂面花饶笑,浥浥轻韶沁玉肌;绰态玲珑那是似,水晶宫里月明时。”牡丹在众人看来多以富贵话之,所以历代诗人画家所作牡丹都是热情奔放,华艳盖世,而在陆包山的笔下,一红一白的折枝双花,无论花姿花色都是在素朴中呈现一种淡雅的韵致,让人观赏的时候颇得一份雅思。只有以一颗平常心为人处世才能达到这般境界。故而在陆治笔下,画牡丹即便灿烂,也不张扬,因为他懂得,花亦明理,美在姿色间,又不惟姿色二字。这才是最上乘之作。这幅红白折枝牡丹,俨然如明代村姑姊妹,四百多年来以其淡雅的韵致受到无数名流方家的青睐。现代人讲究立体效应,能写能画方为大家,明朝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徐渭,他的诗画价值连成,所作的牡丹赋也是精光遍射,灵霭翻飞,少有人与之匹敌。“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尔其月陂堤上,长寿街东,张家园里,汾阳宅中,当春光之既和,蔼亭榭之载营。天宇旷霁兮丝遊,景物招人而事起。彼公子兮王孙,蹙逰龙于流水,绕兹葩而密坐,籍芳草而芊芊……”将牡丹花开盛况,含香含态醉春晖的姿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深得后人赞赏。
  清朝是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没有大诗人展露才气的舞台,什么康乾盛世,也只是文字狱而矣。因此像朱彝尊、王士贞、查慎行、郑板桥、汪士慎等大牌诗人,都鲜有代表荣华富贵的牡丹作品。只有那些无知的文人写一些品位不高的牡丹颂,虽然数量不少,比历朝历代的篇数加起来还要多许多倍,但影响力微不足道。像陈培脉的《牡丹》:“深院东风入,开帘香气清。名花愁采摘,独立殿残春。”杨诚的《周益公牡丹有白青绿者》:“白玉杯将青玉绿,碧罗领衬素罗裳。冰霜洗出东风面,翡翠轻棱叠雪装。”等,可以说只是对唐诗宋词的描摹,实在没有什么新奇的创意。牡丹画倒还有一点姿色。如颜岳的《牡丹》画,绘折枝牡丹,一支盛开艳放,一支初吐芳华,清姿艳态,娇柔迷人。花朵以淡墨勾勒,以丹、铅二色晕染,写实生动。辅以青枝绿叶,以浓墨勾筋,线条圆润饱满,叶片清秀洒脱,疏密有致,为花卉写生之佳品。姚鼐为《唐伯虎黑笔牡丹》画题诗:“两枝芳蕊出深丛,休比徐熙落墨工。曾向金陵参法眼,了知花是去年红。”世传唐寅作牡丹图时将带蜂蜜的水,倒进墨中,画成之后,引来蜜蜂、蝴蝶围攻,众人皆大惊失色。姚鼐叹惋画图精妙,惊诧于唐寅纵横驰骋的艺术想象力,叹服他善状花卉的传神之笔,同时对其乡试中解元,后罹祸遭黜的命运发出了花是去年红的慨叹。
  莱州知府、高鄂的挚友张船山在《椒畦画牡丹小幅》上题诗:“色娇香重费支持,斜倚浓春第一枝。莫羡此花真富贵,有人为画欲残时。”舒位的《牡丹》诗:“赏花取次惜花残,富贵神仙来渺漫。不及梦中传彩笔,尚能留到子孙看。”都是写牡丹虽然开时艳丽芬芳,很有富贵姿态,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像昙花一样零落凋残,变成残花败柳,留下记忆的只是过去的姹紫嫣红罢了,非常耐人寻味,这大概也是思想深遂的知名文学家只认梅、菊,而不认牡丹的原因吧。
  腐败透顶的清王朝的王公贵族们,为显示家族的兴旺,期盼来年升官发财交好运,以满足其荒淫无度的糜烂生活的需要,在寒冬腊月里请花工用暖炉熏烤,使牡丹提前于春节开花,叫做催花。袁枚在《元日牡丹诗》中写道:“魏紫姚黄元日开,真花人当假花猜。那知羯鼓催春日,富贵偏从意中来。约束红香冷更妍,飘扬霞佩贺新年。果然不愧花王号,独占春风第一天。”查浦老人的《失题》中也有:“出窟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为了让牡丹在节日绽放,以供达官贵人们赏花玩乐,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筹备、搜集各地的牡丹名品了,从这种现象上就可以看出,大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到了何种程度。
  今天的社会,已进入工业化时代,文学救国的美梦早已被历史所否定,因此人们没有必要再花大力气去研究古老的诗词歌赋的作法,能够粗略的看懂就行了。当今文学,包括牡丹文化发展的重点,首推散文,短小精悍,意境深远,能满足社会各领域各阶层绝大部分工作、学习、娱乐的需要,另外可适当开展一些游记、品文、剧本、小说等形式的文学创作活动,以达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要求。
  牡丹的故事传说
  牡丹文化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流传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在此不便赘述,列举一、二观之。
  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广为流传
  《事物纪原》载:武后诏游上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明朝的小说家冯梦龙更把这一故事写得栩栩如生:这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阳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你道因何独盛于洛阳?只为昔日唐朝有个武则天皇后,于冬日之间,要游上苑,写出四句诏来,道:“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不想武则天原是应运之主。百花不敢违命,一夜发蕊开花。次日驾幸上苑,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有些志气,不肯奉承女主幸臣,要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连根拔起了牡丹,用火烧焦之后,贬于洛阳。结果,被烧焦了牡丹流放洛阳后,非但未死,反而枝繁叶茂,蓬蓬勃勃地生长开了,其它地方再也比不过它,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洛阳牡丹出邙山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某年阴历八月十五这天,吕洞宾从洛阳邙山路过,看到这里正传瘟疫,民不聊生。听说天上牡丹仙子能治住瘟疫,便上天请仙子。仙子花容月貌,是王母娘娘的使女。娘娘一听吕洞宾来意便噗哧笑了:“谁不知道你是八仙中的好色之徒,今编排这些话恐又想骗我使女不成?”吕洞宾满面羞红,有口难辩。只得夜里敲开牡丹仙子门,再三哀求。仙子不仅貌美,而且善良,便偷偷下凡,撒了许多牡丹种子,长出许多牡丹,百姓们用牡丹根熬药喝,都治好了病。王母娘娘知道牡丹仙子偷偷下凡之事,贬她永世不得再回天宫。牡丹仙子只好在邙山翠云峰住下。而吕洞宾心中十分过意不去,也决意留在邙山不走。因牡丹种子是八月十五这天撒的,百姓们就把这天作为牡丹的生日。每年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翠云峰为牡丹仙子进香,也在邙山上为吕洞宾修了一座庙,俗称吕祖庵。
  芍药和牡丹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洛阳邙山脚下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药砍柴,妻子在家纺纱织布,日子过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英哥。英哥九岁时,他爹死了,后来,他妈又得了个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发热,白天发冷,面黄饥瘦,四肢无力。为了治好妈妈的病,英哥到处请医生看病抓药,可是跑遍了周围九乡十八镇,还是没把他妈的病治好。这一天,英哥听别人说,邙山顶上有个仙人台,台旁长有灵芝草,谁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瞒着他妈,偷偷地向山里走去。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艰难找寻,终于在悬崖边上找到了仙人台,看到了那棵绿幽幽,莹润射目的灵芝。他赶忙奔过去,拿出小铲子想挖这棵灵芝,突然发现灵芝边的石头上端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原来这老头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对英哥说:“孩子,你不用挖了,我已把灵芝的种子撒到山下去了,此种子入到土里就可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摘下来煎成汤,你妈一喝就好了。”英哥回到家里,见母亲昏倒在门口,急得手足无措,忽然想起南极仙翁的话,慌忙到外边去找,只见房前屋后,溪边路旁,长满了很多没有见过的鲜花,那花千姿百态,鲜艳无比。英哥知道这是灵芝所化,急忙采了几朵,煎汤让他妈喝。他妈喝下去果然灵验,病很快就好了。当时有很多人也害这种病,英哥也让他们喝,他们的病也很快都好了。因为这花带有灵气,开的异常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花草,世上都称它“国色天香”。后来,人们又发现这花分为雌、雄两种,雌的称“牝”,雄的称“牡”。雌的慢慢演变成了芍药;雄的,人们又给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们还称牡丹和芍药是姊妹花。
  枯枝牡丹的来历
  追溯其源,此花的仙根乃原主人卞济之,宋末任陕西参知政事时所植。宋亡后,济之将此花从国府园中移红白二本植于姑苏枫桥镇,后为避世又从姑苏退隐东溟(今便仓),其花随主人迁移于古镇便仓。到了元末,济之嫡孙元亨被吴王张士诚委以兵马大元帅,仍爱其花,1367年9月士诚战败,元亨解甲隐退于便仓,将原植株二本分成十二株,至此奇花名噪乡里。
  书生与牡丹
  古代,洛阳书生常大用,爱上了一位名叫葛巾的姑娘,日夜在她家附近彷徨。写诗百余首,倾吐了他对葛巾无限忠贞的爱情。有人劝葛巾说:“纯洁真诚的爱情,是可以接受的,也应该接受。”后来葛巾便与常大用结了婚,并把堂妹玉版介绍给大用的弟弟大器,他俩也成了亲。大家生活很美满,可是婚后,常氏兄弟变了样,无心读书,并怀疑葛巾、玉版的来历,爱情日益淡薄。葛巾、玉版见他们一无真诚爱情、二无事业理想,决心走了。常氏兄弟见她们离开,懊悔不已,仰天大哭。她们从天上丢下两个孩子。孩子落地,变成两株牡丹,一株是葛巾紫,一株是玉版白,让这两株牡丹启示人们,要懂得爱情真谛,才有真正幸福。
  还有一个书生谢翱,很有学问,陈郡人,到长安,居升道里,准备应考。那里牡丹很多,一次,他外出赏花,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便一往情深,魂牵梦绕,无心学习。这天深夜,他正伏案梦游,恍惚中见那位朝思暮想的姑娘翩然而至。对他说她叫牡丹,感谢他的厚爱,但爱情不可放纵,人生应该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临别时姑娘赠书生一首诗:相思无路莫相思,风里花开只片时。惆怅金闺却归处,晓莺啼断绿杨枝。书生含泪吟道:阳台后会已无期,碧树烟深玉漏迟。半夜香风满庭月,花前竟发梦王悲。两人就此别过。后来谢翱博学成名。而这个摆脱沉溺于爱情的故事,也随着他的成功而为人乐道,千古流传。
  牡丹之歌
  投身于春天的怀抱里,欣赏着满园花开,姹紫嫣红的牡丹景色,常常被她那胭脂凝成,美艳润泽的仙姿艳态所迷惑,她有着美人般的飘逸清丽,有着观音似的高贵慈祥,我赞美她的妍婕流美,赞美她的秀丽端庄,赞美她的雍容华贵,赞美她的国色天香,更赞美她的纯正气质和雅丽芬芳。
  徜徉在春色满园的大地上,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春光,热爱生活的人,就一定能听到蒋大为演唱的歌曲《牡丹颂》:“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啊牡丹,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啊牡丹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