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陶瓶的承载

陶瓶的承载

时间:2016-05-30 21:22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竹清点击:
        
  陶瓶的承载
  
  路过朝天宫古玩市场,我看上一只花瓶,原因有三。
  
  其一花瓶上镶嵌的金色行书,超尘脱俗,俊逸洒脱,风格劲健多姿,精妙绝伦。其二,从左向右、自上而下排列成棱形的一段文字“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宋徽宗庚子夏御题囚”。庚子年即1120年,赵佶即位后的第五年。其三,象牙白的色彩和玉壶春瓶的造型,古朴典雅。瓶底一印“官”,淡咖啡色,凸起。
  
  作为一代君王,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腐朽,而在艺术上却才华横溢,他能诗词,今有《宋徽宗词》;善书法,创有“瘦金体”;在绘画上,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工,无所不精,他实际上是北宋后期画坛的领袖,本人也是出色的画家,山水画《雪江归棹图》《秋景山水》等、花鸟画《四禽图》《柳鸦图》等、人物画《听琴图》等作品,画法工细,设色浓丽,技术精熟,流芳百世。
  
  花瓶上这首词是深宫中的作品,间接地反映了徽宗朝代的歌舞升平,远不及宋朝以往鼎盛时期的繁荣,艺术上的登峰造极仍然掩盖不了他内心那种寒鸦催斜阳、西风凋碧树的落寞苍凉之感,所以才有“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的叹息;词意和境界无论从深度和艺术角度,都无法和北宋亡国以后赵佶在北地写的词相比,尤其是《燕山亭》。可毕竟记录了宋徽宗在艺术上走过的路、留下的一串真实脚印,或肤浅、或深沉,只属于他。对这个这个“两头冒尖”的皇帝,我始终有一种好奇。
  
  卖主开价300元,可我身上所剩的钱不足以支付。他说:“你可以先带回去,喜欢,改日来付钱。不喜欢,退回来。”
  
  “给你一百元押金。”
  
  “不用。”
  
  “连押金都不要,你就这么相信我?我要是不来了呢?”
  
  “大姐,你不是那样的人。”老板语气肯定。
  
  想起前年同伴不小心打破玉雕时卖主讹人的情景,我有些胆寒,因为花瓶上“裂纹”满布。要了也罢,退回来怕说不清楚、生出事端。
  
  “我给你打个借条,写清楚文饰,式样。”
  
  老板娘误解了我真实想法:“不用打,我们做生意的天天和人打交道,什么样的人一看就知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
  
  老板似乎看出了我心思,笑了笑:“我不怕你,难道你还怕我吗?”安徽口音很重。
  
  冲着他这份信任,即使自己上当受骗也认了。再说,拿回家后,我可以把两个疑点搞清楚:“裂纹”和闷声。
  
  从瓶口到外表的裂纹是怎么回事?250瓦红外线射入瓶内,内部没有一丝裂纹。没有裂纹,更觉得“闷”不可解释。
  
  请教别人和内行,肯定这只花瓶是陶不是瓷,因为陶器声音不脆。花瓶上的裂纹也不是因为碎了,而是被美术家誉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碎瓷(又名冰裂、断纹)艺术
  
  这件陶器艺术品的造型凝重、古拙、典雅,立剖面两侧的曲线似行云流水;瓶的耳是两只蝙蝠,造型很简单,却栩栩如生;口呈梅花形;肩部线条流畅;腹部赋词一首,一反词的格式韵律,而匠心独特地设计成棱形,既灵活,又儒雅。
  
  朋友说:“这是仿宋代风格的花瓶,根本不值300元,我就知道你喜欢它的设色淡雅。”
  
  其实,他只说对了一般。我喜欢优美的形体、沉静的釉色、含蓄的花纹,典雅的风格,更钦佩赵佶深厚的艺术造诣,能同时在一件器物上拥有他的书法和赋词,即使明知仿制品也很乐意。
  
  赵佶风流俊逸、洒脱不群,他不像一位天子,而更象是一位艺术家,他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到对艺术的关注中,在构筑典雅巧幽的幻想境界中追求他的人生极致,这或许与少年时代的某种因缘机遇有关。早在藩邸时,赵佶就不像其他骄奢的皇子们注重于单纯的感官刺激,他喜欢读书学画,欣赏古器山石,从中体会作为一个文人的快乐。即位之后,对艺术的独特感觉,更使他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书法笔势飘逸,意度天成,自号“瘦金体”,犹如冲霄鹤影,掠水燕翎,高迈不凡而又轻盈无迹;他的诗词绘画更具典丽的意境和巧妙的构思,刻划入微而又意味隽永。
  
  天子的才艺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可治理国家却非常“弱智”。女真族悄悄崛起,北宋王朝危机四伏。如果宋徽宗在位十五年(1110年——1125年),如果能居安思危、励志图兴,结果也许不是这样。他的昏庸加速了宋朝的灭亡,《宋史》卷二十二《徽宗志》有云:“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
  
  公元1125年,金人击宋,徽宗仓皇不知所措,急忙让位给其子赵恒。自己逃往扬州等地,其后返回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和其子钦宗赵恒一起,被金人掠去,不管他的初衷如何,他怎样的仁慈宽厚,最终的结果是北宋王朝被葬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给他一个“爱艺术、爱美人,不爱江山”昏君的评价并不过分。
  
  徽、钦二帝被迁移到金国腹地的一个偏僻小镇五国城,在夷狄的牢窗下度过了屈辱的余生。宋徽宗从一个至高无上的天子一落而至阶下囚,使他从一个异想天开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痛苦、悔恨、无奈悲伤的体验,也使他的诗词一洗铅华,成为血泪心境的真实写照。
  
  据说是宋徽宗绝笔的《燕山亭》,以杏花的凋零比喻自己横被摧残的命运,婉转而绝望地倾诉内心无限的哀伤:“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煞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标志着艺术高度成就的《燕山亭》,词极凄婉,和陶艺花瓶上的词一样,所怀懋不忘的仍然限于他的“故宫”,不同的只是前者是繁花似锦中的感叹,而后者则是国亡家破的绝望和断肠。
  
  公元1135年6月17日,徽宗在尝尽了极度的屈辱和伤痛后,郁郁而终,享年54岁。从被俘之日直到客死他乡(金人的五城国,即今黑龙江依兰),赵佶从未放弃过有朝一日能够回归故乡的幻想。然而,他还是带着极大的遗憾告别人间。鸟恋老林,鱼思故渊,兔走旧窟,狐死首丘,赵佶只有在临终时遗命归葬中国,但他的这个最后愿望也没有被金廷所同意。
  
  宋徽宗是可怜的,“做个才子真绝代”的赵佶,真正地无奈是因为“可怜生在帝王家”。这位被认为“轻佻”的端王——神宗的第十一子之所以得以嗣位,除了朝廷的利害争斗所左右外,尚有几种偶然因素。首先,因为哲宗的英年猝卒,唯一的王子只活了数月便夭折。按说比端王更有资格嗣位的是申王赵必和简王赵似,前者有眼病,后者则被意欲再度垂帘的实权派母党人物——神宗皇后向氏所忌。阴差阳错,这位书画才能出众而政治极端昏庸的赵佶,便于元符三年初(公元1110年),由向氏做主被立为大宋第八代皇帝,把原本可以潜心做学问的他推上了皇帝宝座。
  
  可宋徽宗又是可恨的,历史虽然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可作为既享有无上权利、也担负着崇高责任的王朝主宰者,个人却足以能改变它的方向。徽宗追求自己的旨趣是他的自由,但绝不能因此而弊国凋民。他根本没有想到对器玩花石的嗜好竟会带来亡国的恶果。在他看来,这不仅和王道大业毫无关系联,甚至还不失风雅之趣。蔡京之流正是从这里入手,迎合和得宠于徽宗,最后大权独揽。缺乏忧怀天下之心的徽宗皇帝,从根子上促成了王朝最后的崩溃。玩物丧志往往在不经意间,他整年在耗资巨大的九成宫、延福宫、艮岳山等地方写字、作画、听歌、看舞,享乐,玩丢了国家,也玩丢了自家性命。
  
  国破家亡之仇、离乡背井之愁、水深火热之怨,给所宋朝各阶层人们带来的灭顶之灾和屈辱,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上下五千年,没有哪一个王朝像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弥漫着衰亡的气息,即使后人读这段历史,仍然感到压抑、沉重、屈辱、悲愤。
  
  它使我想起和宋徽宗同样结局的李后主,在亡国后所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国破家亡的深仇大恨,岂是一个愁字能够包括得了的?对一个伤心的人来说,“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微弱而又凄凉的雨声,不但滴向耳里,而且流在心头。对一个伤心的民族来说,又岂止这些呢?
  
  历史虽然总是以慈悲为怀,但决非是善恶不分……
  
  我把酷爱陶瓶的原由告诉老板,是希望能还下价格。
  
  老板非常爽快:“冲着你对瓶子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喜欢,这个器物我送给你了。”
  
  完全出乎意料,“不!不!我不能接受。”
  
  老板诚恳地说:“我只有小学文化,什么也不懂,花瓶搁在我这儿委屈它了。”
  
  从不轻易接受别人礼物的我(尤其是对一个不太熟悉的人)不知所措,拒绝?接受?
  
  “黄金有价,知识无价。我从心里敬佩和尊重你们文化人。”
  
  我已经无法拒绝,“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只要你常来坐坐。”
  
  许多感慨涌过心头,润湿了双眸。我想说“谢谢”,可终究没说……
  
  竹清
  
  2005年8月8日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6)
94.1%
待提高
(1)
5.9%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