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外婆的顶针

外婆的顶针

时间:2018-06-02 11:45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王尚桐点击:
        

外婆的顶针

王尚桐

外婆有枚黄铜顶针,那是她的宝贝,终日戴在右手中指上,可谓是爱不释手。说起了顶针,现在的年轻人就有点陌生了,因为它到底不像戒指那样受人青睐,它是用黄铜做的,上面布满了密密的小坑,用于缝补衣服的工具。每当缝衣服时,用来顶针的后部,穿过厚厚的衣物,故名“顶针”。

外婆剪裁缝纫做衣服是一等一的好手,难能可贵的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巧手菩萨”。每逢大户人家嫁闺女,缝制四季嫁衣,必请外婆。外婆带上她心爱的顶针,一去就是十天半月。每当她回家后,总要喜滋滋地展示她的酬劳,小手帕小心展开,金灿灿的戒指、耳环就是外婆的工钱。因为金圆券太“毛”不值钱,主家就用首饰抵工钱。很可惜“文革”中,红卫兵抄家,金器全抄走。外婆还不停地自责:“惹祸的根苗”。

抗美援朝热潮来了,外婆颠着一双“解放脚”,走家串户,组织弄堂姆妈、阿姨为志愿军战士缝军被。讲究的外婆用绿线头缝军被,戴着顶针的手,从针线板上抽出一条绿线,神态专注,手势娴熟,飞针走线,一条绿色的针迹工整地排列在绿军被上。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中苏“蜜月”期,爱美的小姑娘,总期盼有一条苏式“布拉吉”。外婆决心为姐姐缝一条,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了一件母亲的碎花旗袍,外婆戴上顶针,巧手裁剪,精心缝纫,领口、袖口白色乔其纱荷叶边一滚,一件漂亮时尚的“布拉吉”做成了。姐姐穿上花裙,裙裾飘飘,神采飞扬,脸上写满“得一裙而得天下”的满足。穿上上学,又拉风又显摆,同学们纷纷打听从哪儿买的。邻居们也翻出各式旧衣,请外婆改“布拉吉”外婆也来者不拒,热心相助。于是,穿着各式“布拉吉”的小姑娘,就像花蝴蝶一样飞出弄堂,而外婆也得到了一个“布拉吉阿婆”的雅号。

顶针,伴随了外婆的一生,也陪伴我们度过了贫困的童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中国,穿衣要布票。一件衣服“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九年。一两件新衣服兄弟姐妹轮换着穿,哥哥穿着小了的留给弟弟妹妹们穿。穿破了的补起来再穿,这样反反复复,一件衣服上补丁加补丁。社会上也认为穿补丁衣服光荣,有劳动人民本色。这些针线活全要靠外婆戴着顶针来完成。

除夕之夜,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可外婆却更忙了。哥哥又长高了,裤脚加加长,姐姐的棉衣破了,需赶快补,在外婆的心目中,我们的衣服该整理的地方太多了。当庆贺春节的爆竹由远而近的炸响,把我们从梦中惊醒的时候,我们看到外婆在灯下戴着顶针飞针走线,我们才知道这个年外婆又是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度过的。人们常常习惯用千针万线来形容制作之艰辛,其实外婆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又何止是千针万线?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类,不曾想这一句话竟在外婆的顶针上找到了诠释。

外婆老了,冬日暖阳里,坐在窗前,边孵太阳,边做针线。姐姐几次试图把顶针从外婆手上摘下来,她总是轻轻推开姐姐的手说:“好留着做针线”。你看她手指不太灵活,眼神也不好,做起针线来还是那么执着,扶一扶老花镜,把线捻了又捻。然后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拿起针,对着窗户,一而再,再而三地纫,可总是很难奏效。每当这时,姐姐会心一笑,于是拿过针线,捻好,纫上,放到一边。每当这时,外婆就像一位小姑娘一样,脸上泛出了淡淡的羞涩的笑容。冬日阳光如同碎金一样,跳跃在戴顶针的手指上,顶针显得更加明亮。

半年之后,手戴顶针的外婆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尚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05-12 21:05 最后登录:2022-07-10 13:07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