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生命河流上远去的吆喝声

生命河流上远去的吆喝声

散文
时间:2015-04-26 15:54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书轩点击:
        
  ——那年月的磨刀老头与小炉匠
  【磨刀老头】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做饭用的菜刀要是不快了,娘就会说,“刀又不快(锋利)了,在外边玩儿听着点儿,来戗剪子磨刀的领家来。”“知道了!”我答应着。
  过不了二三天,那浑厚悠长、又很有节奏感的吆喝声就会在村里传来,“戗…剪…子嘞…,磨…菜…刀…”于是我就飞跑着寻声而去,“去我家吧,我家菜刀要磨。”磨刀师傅见有生意,高兴地答应着跟着我走,后边还跟着几个来看热闹的小伙伴儿。
  磨刀师傅大都是上了点年纪的人,人们更多的叫他们磨刀老头。就和样板戏《红灯记》中的那个磨刀老人一个打盼儿:磨刀人腰里系着个帆布围裙,杠着个长条木凳。木凳的一端固定着一块放磨刀石的底座,下边吊着一个小铁罐儿;中间绑着个棉布垫子,在凳子的下边肩杠的部位,这叫垫肩;另一端挂着个小木箱,箱子装着他磨刀戗剪子的工具,小锤子,大、小钢锉,钢铲子,水刷子,还有备用的粗细不一样的磨刀石。
  磨刀师傅把长条木凳放下,把中间的棉布垫肩转到上面来,就成了他的座垫了。更有意思的是他的木凳,前后的凳腿不是一样的高——前边的腿稍短些。然后打开他的工具箱,以备随时拿他要用的工具。
  娘把菜刀拿出来,磨刀师傅接过我家的菜刀,把刀刃朝上,举到眼睛的平行位置,乜斜着眼睛看了一下,“这刀口不孬!”他自言自语道。我们几个小孩儿就围着磨刀师傅的木凳蹲在那儿看“热闹”。磨刀师傅先是在他的工具箱时拿出个戗刀,这是他的专用工具。戗刀长约一寸半,固定在一条一尺多长,宽约一寸,厚约半厘米的铁板中间,铁板两头对称着稍微往下倾斜,两端是木把柄,戗刀成“十字”形状。他把菜刀放在凳子上钉着的一根小木条下,然后从箱子里拿出一条一头挂着个钩子,另一头挂着个铁环的铁链,把钩子正好从刀的下端的凳子上的一个小圆孔里窜过来,紧紧钩住菜刀的下端,然后骑坐在木凳上,佝偻着身子,一只脚伸进铁链下端的环里用力蹬住,这样就把刀固定得牢牢的,纹丝不动。两手握住戗刀两端的木柄,使足力气在刀刃旁一下一下的戗,每戗一下,就削去一层薄薄的铁屑,刀刃就显得光亮许多。这时,我才明白,木凳的前腿短后腿长,老人坐着戗刀或磨刀正好身体稍微前倾是为了省力,原来这木凳上的这一长一短是有着很大学问的。
  刀,戗完了,磨刀师傅取下木凳前端吊着的小铁罐儿,“娃儿,给我倒点儿水,丁点儿就够哇。”我把倒了水的铁罐儿递给磨刀师傅,他看了下又挂在了原位置。他把手伸进小铁罐儿里蘸下水,淋到磨刀石上,再往刀上淋些水,一手握着刀把,一手按着刀的上端的刀背,在磨刀石上来来回回的、呜哧呜哧地磨着,一会儿磨这面,一会儿磨那面;时而往磨刀石上淋些水,时而往刀上淋些水。磨一会儿,就用手指甲在刀刃上轻轻的移动一下,他在看刀刃磨的锋利的程度,这样反复几次。然后他就停下来,把用的这块磨刀石取下,换上另一块细磨刀石,再重复着他如前的程序,为的是让刀刃更锋利,更锃亮。也为了让这把菜刀切出更香美的生活
  一会儿,菜刀就磨完了,他又拿出小铁锤子,还有钳子,叮叮当当地把菜刀木柄拾掇了一番,凡是磨刀师傅都这样,只要你拿来磨的刀,刀木柄松动了,或刀木柄下沿有磨手的,不用你说,他会把刀柄加固好,用铁锉把磨手的边楞打磨得光圆,让你用起来得心应手,让你的生活顺心如意。
  这时娘从屋里出来,端出一碗白开水,“喝口水吧,歇歇。”磨刀师傅会接过水一饮而进,然后就是千恩万谢!
  “磨完了,试试看快不?”
  “不用试了,能快。”娘说。
  “剪子用磨吗?要不一块儿磨下吧?”
  “也行,那就磨下吧。”娘说着,接过磨刀师傅递过喝完水的碗,进屋拿剪子去了。
  一根烟的功夫,剪子也磨好了,磨刀师傅从箱里拿出一小缕棉花,用剪刀剪了一下,证明是磨好了,然后又用他的工具敲敲这,打打哪,又放在手里象剪东西一样的空试着开、合几下,才放心地递给我说,“磨好了拿回去吧。”我喊着娘剪子磨好了,娘从屋里出来,“多少钱啊?”“没有费大事的,磨刀三毛,磨剪子也三毛,就给五毛钱吧。”
  磨刀师傅装好他的家什,杠起木凳,继续着他的旅程。“戗…剪…子嘞…,磨…菜…刀…”渐渐的人走远了,消失在村巷里,只有那浑厚悠长的吆喝声,在他走过的道路上,回荡……
  【小炉匠】
  小炉匠这个称谓现在已很少为人所知了,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
  六七十年代,在我们东北这“嘎达”常有小炉匠的身影。他们都是三四十岁的壮年汉子,挑着担子。担子的一端挑的是一个推拉式的小风箱,风箱上面是个小巧火炉;另一端挑的是有上下三、四层抽屉的木箱子,里面装着锤子、剪子、钳子,手钻和一个小铁砧等器具及锔补用的大小不同的银、铜、铝、铁等锔钉,木箱旁边还挂着个小木凳。担子在小炉匠的肩上忽闪忽闪地、有节律地上下摆动着,。
  我们小时候也没什么热闹可看,一看到有小炉匠来村里,我们就跟在小炉匠的身后,看着他那神秘的木箱子,还有那忽闪忽闪的担了,感觉很好玩儿。特别喜欢看的是小炉匠挑着担子走路的姿势:一只手扶着担子,另只手随着步伐的节奏前后摆来摆去,两条腿轻盈而急促地倒腾着,迈着的脚步很象现在走T台的模特步,很有特色。小炉匠边走边吆喝:“锔锅……锔碗……锔…大缸……”这时,我们跟在后边就会调皮地跟着应和:“锔锅…锔碗…锔…大缸…,锔…老太太…尿盆不漏汤……”然后是小伙伴们的哄堂大笑,小炉匠也不理会我们,自顾挑着担子,走着他的“T台”步,吆喝着“锔锅…锔碗…锔…大缸…”
  那个年月,小炉匠多是山东、河南、河北的人居多,大人们说,他们一听吆喝声就能知道这锔锅锔缸的人是山东的、河南的还是河北的,他们的吆喝声调各不相同。
  揽到了锔补的活儿,小炉匠就放下担子,把小火炉和风箱组装好,从担子上取下小木凳,坐下,再从木箱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家织布垫在双膝上,接过要锔的或缸或碗或锅,锔补的程序大致是差不多的,用一个手钻钻孔、镶钉、打磨等。
  小炉匠用的手钻结构简单又原始,长大约一尺多,粗细约有一寸,上下两段圆木棍组成。上边的手柄有三四寸长为母杆(母杆不动,现在的术语应该叫定子),下边的为公杆(公杆转动,现在的术语应该叫转子)即钻杆。钻的杆上缠着一条皮带子,与一根木棍相连。用左手握住钻杆上部,右手攥着用皮带系着的钻杆上的一根横着的小木棍,来回的推拉,这是个简单的省力、省时的杠杆原理,带动钻杆左右转动,钻杆下端就是钻头,钻头分为钢钻头和金刚钻头。根据所锔补的物件选择什么样的钻头及不同金属、不同型号的锔钉,在要锔的缸、碗或锅的裂痕两边钻出小孔,镶嵌锔钉。再经过小炉匠的敲敲打打,锔钉就会更加牢靠地镶嵌在钉孔里,锔住裂纹。最后在裂缝处抹上一层油灰,再刮平擦拭,即做到裂纹处严丝合缝,又起到遮掩痕迹的效果。
  锔缸、锔锅似乎比锔碗锔盆(锔碗是泛指,也包括锔、焊洋铁盆、陶瓷、铁、铝、铜等器皿)的要累些,一般来讲是粗活,好锔,只是费点儿力气,当然还是讲究技术的。当有的锅破个洞,又没办法打补丁,就要把锅倒扣过来放在地上,把破洞边缘的锈蚀及灰垢处理掉。然后用一种很象是纸壳子的东西按锅的自然坡度在里面支撑好,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模具了吧。点上小火炉子,放上类似于钳锅的一个马勺形状的器皿,里面装上铁粉,再放些其他的粉末东西(现在想来可能是起催化作用的催化剂吧),拉着风箱,把铁粉烧成铁水,把熔化的铁水倒在按锅的破洞做好的模具上,等铁水冷却了,铁水也就和锅溶为了一体,再进行打磨,抛光,一个破锅就锔修好了。
  锔补,也分为粗工锔和细工锔。就拿锔碗来说,是要有高超的技艺才行的。“没有金钢钻,别揽磁器活”这句话,我想就是从这来的吧。如果是一只主人非常喜爱而又精致或是很名贵的瓷碗或瓷盘,锔完后不仅能正常的使用,还要做到锔补的纹理自然,又不失美观、大雅,这就是细锔活,也叫“锔秀活”。
  小的时候,我就亲眼见过一位老伯拿着一个青花瓷碗让小炉匠锔补,老伯说,这是他爷爷留下的一个很有来历的青磁碗,不小心让他儿子给碰打了一道三四厘米长的裂纹,怕一裂到底,不敢再用了。小炉匠接过瓷碗左右上下看个仔细,然后说:“这个锔好要很费功夫的,这个活可以接,不过价钱要高些。”老伯说:“只要你能锔补好,价钱没问题。”小炉匠又说:“这是规矩,一般锔补的价钱超过原物价值一半的,要告诉人家的。”
  小炉匠接过碗,他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他就开始“工作”了,只见他先是在要钻孔的地方点上一滴油,在他的手钻上安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金钢钻头,开始小心翼翼地钻着,大概有三袋烟的功夫,在裂纹上及两侧钻出了很不规则的一些米粒大小的孔,他用嘴吹了一下钻孔里处的粉末,拉开他木箱最底层的抽屉,找出一个小铁盒子,从里面拿出两个锡纸包,打开锡纸,一包是数十根银光亮闪的小锔钉,一包是些很象是星星或是小花朵样大小不一的银饰小物件儿,看上去很精致也很小巧,他开始了一个个地往已钻好的孔里镶嵌银锔钉,有的锔钉在他看来不合适,他就进行着一番改造,还穿插着在小孔里嵌入“星星”和“花朵”,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排满了所有的小孔,他就开始用一只很小的小铁锤在银钉、小“星星”和小“花朵”上叮、叮、叮地敲打起来,时而轻中有重,时而快中有慢……这个碗一直在他的手上不停地翻转着,然后用一支只有筷子粗的小圆锉轻轻地打磨着,打磨得认真、仔细,还不时地用手掌心去擦拭着、感觉着,最后,拿起一条干净的手帕在上面掸拭几下,看了看,认为满意了他才举起来,这时我们才一目了然,惊叹起这个老艺人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智慧,刚才他的那些锔钉和些小的银饰物件在这个“破”碗上组成了一枝梅,还点缀着几朵绽开的梅花!那逼真的效果登峰造极,裂纹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他往碗里倒满水,真的滴水不漏,这时他才露出了惬意的微笑
  今天,这些面临或已绝迹的手艺随着那岁月的河流悄然远逝,留给我们的只是记忆中的回忆。这些正在慢慢的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展示劳动人民智慧的、记载着时代的酸甜苦辣的往事,只能留在文字的记载中!
  文字,只有文字,才会永远那些远去的,忘却的,消失的往事闪烁着曾经的光芒!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