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童年美味

童年美味

散文
时间:2014-03-01 18:27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童未泯点击:
        

  童年美味
  
  小时候,家里穷。白面也只有在过大年时才能吃上几顿,至于肉、蛋等,只有在生病时才是我们的奢望。不过有两种美味可尽情享受一段时日,至今想来令人垂涎欲滴。
  
  一、榆钱
  
  阳春三月,在那柔韧的枝头,便隐约露出星星花蕾,“小蕾深藏数点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可别误会,那新绿不是嫩叶,而是榆荚,也叫榆钱,是榆树的嫩果。不要红花的簇拥,无需绿叶的陪伴,没有丝毫的招摇和迟疑,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一串串碧玉似的榆钱便缀满枝头了。
  
  再看啊,小村的房前屋后,远处的田间地头,沟坎路边,一株株、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榆树,就像孔雀开屏,展示一身翠绿的羽翎。在绵绵春雨中,它们更加鲜翠欲滴,宛如精雕细刻的盆景,装点着小村;又似支撑在广袤大地上的绿伞,保护着在田野上辛勤耕作的人们。和煦的风,携着浓郁而宜人果香,在绿波荡漾的麦田上尽情地弥散着。
  
  在那贫瘠的岁月,青黄不接的日子,榆钱如约而至,孩子们欢呼雀跃,陶醉在榆树的春华春实里。摘榆钱的农家娃们,挎上柳条筐,长长的竹竿绑上锋利的镰刀,有的孩子甩掉鞋子,抱着树干,像小猴子一样嗖嗖地向上爬,转眼便蹲在了高高的树杈上,风吹枝摇,那小猴子也随风晃动,吓得地面上的大人们垂首顿足,大呼小叫:“抓紧!”“别动!”“快下来!”……树上的孩子却做一个鬼脸,捋一把榆钱捂到嘴里,边捋边吃,染得手绿口也绿。一阵阵稚嫩的笑声,荡漾在小村上空,犹如从林荫间飞出的鸟鸣,婉转动听。
  
  记得我那时常常边放羊边摘榆钱,夕阳西下,人肚儿鼓,羊肚儿圆,筐肚儿满。榆钱采摘多了,就把它蒸熟,熟榆钱不但比生食更加美味,而且能长时间存放。那一片片玉币似的鲜榆荚,和着玉米面加上适量的蒜泥、油盐等佐料,然后放在大锅里蒸,炊烟袅袅,不一会儿,榆钱就被母亲做成一大盆芳香四溢的榆钱饭。我们各自盛一碗,津津有味地吃,父亲与母亲喜欢看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而自己却不舍得吃,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才会慢慢接过筷子,父亲轻轻尝,母亲细细品,顿时幸福伴着缕缕榆香弥漫在春意盎然的农家小院中。
  
  二、知了猴
  
  在我们家乡,把蝉的幼虫称为“知了猴”。这可是家乡人人都爱吃的美味,“大锅饭”时代,人们常常“三月不知肉味”,每年初夏麦收过后,大量破土而出的知了猴,就成了人们充饥解馋的美味佳肴。
  
  捉知了猴大致分三个时段:夕阳、黄昏和傍晚。夕阳西下,天气渐凉,热累了一天的人们即将收工,此时的知了猴正静静地呆在地下竖洞内,只留一个蚁穴般大小的洞口,来窥探外面的境况。所以此时捉知了猴一定要仔细观察地面,发现形如蚁穴薄如蝉翼的小黑洞,用手指轻轻去戳,洞口多半会大开,足以容得手指伸进,遇到手指,知了猴就会用它铁钳般坚硬的前腿钳住你的指头,你顺势就可以把它带出。不过也有的知了猴不予配合,非但不迎合你的手指,反而又缩回竖洞的深处,任你如何撩拨,它都无动于衷。此时你只有借助小铲等工具,或者往洞内灌水把它憋出。黄昏时分是捉知了猴的最佳时机。此时的知了猴已拱出洞口,离开地面,迅速地爬上树干,低者在根部,高者也是触手可及。由于此时天还没真正黑下来,不用照明工具也能看得清,你只管像采摘瓜果那样收获,尽可能地多跑几棵树,行动越迅速,收获越多。记得那时候我总是奔跑着的,先跑向“结果”最多的那排老榆树和那排老柳树,然后再转向村前那片树林。也许是因为多榆树、柳树吧,那时候知了猴是真多啊!黄昏时刻几十分钟的时间,我少说也得捉一百多个。夏天的傍晚,晚饭常搞得一身热汗,家里没有降温的电扇、空调、也没有供娱乐的电视机,饭后便走出家门,见面招呼着:“走,捉知了猴去哩!”,村里常常是万人空巷。男女老少纷纷拿上竹竿,手电或火把等工具,全家出动。看啊,房前屋后,村头路边,你来我往,人影攒动,灯光闪烁。只要有树的地方就有人,就有光,望着这万家灯火,人们常调侃道:“你看这捉知了猴的,比知了猴还要多”。由于此时知了猴已爬到高处,且隐蔽较好,再加上捉者众多,大多收获不丰。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他们是捉知了猴,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散步纳凉,或者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捉到知了猴后,把它们洗净,要尽快腌到盐水里,否则它就要金蝉脱壳,化蛹为蝉,变成白白嫩嫩的知了。知了虽然照样能吃,但是味道要大打折扣。知了猴的食用方法无外乎炸、烹、蒸。为了省油,母亲更多的时候是给我们蒸,把腌好的知了猴放在篦子上,像蒸馒头那样在大锅里蒸。
  
  蒸熟的知了猴,肥嘟嘟,黄灿灿,香喷喷。尤其是它背部的那团精肉丝,滋味纯正,尽管未沾一滴油,却愈嚼愈香,难怪有人称之为“唐僧肉”。吃“唐僧肉”的感觉,简直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超级享受和绝美的感觉;有“唐僧肉”吃的日子,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如今生活富裕多了,可是家乡的榆树、榆钱却几乎寻不见了,知了猴也少得可怜。即便是找到这些东西,无论如何烹饪,也总觉得不如童年时候的味美。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